丹青款款诉情怀——神石轩的海上传奇丨中国嘉德2025春拍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21:23 2

摘要:“神石轩”主人汪大文是中国当代著名女画家,其艺术生涯贯穿了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多个重要阶段。出身书香门第的汪大文,其父母与唐云、钱瘦铁等海派大家交游密切,家庭艺术沙龙成为她最早的美学课堂。作为上海中国画院的首批学生,拜师程十发和樊少云,这些严师与慈父指点了她将近半

中国嘉德2025春季拍卖会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预展

5月21日-5月24日

嘉德艺术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拍卖

5月26日 17:00

嘉德艺术中心 A厅

丹青款款诉情怀

神石轩的海上传奇

“神石轩”主人汪大文是中国当代著名女画家,其艺术生涯贯穿了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多个重要阶段。出身书香门第的汪大文,其父母与唐云、钱瘦铁等海派大家交游密切,家庭艺术沙龙成为她最早的美学课堂。作为上海中国画院的首批学生,拜师程十发和樊少云,这些严师与慈父指点了她将近半个世纪。汪大文的经历可谓是“海上丹青一卷诗”,展现出中国画艺术家持久生命力。她的故事是海派艺文圈的缩影,也是个人才情与时代风云交织的传奇。

汪大文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弟子。此为1964年成立大会旧照。中为张红微,画院最年长的画师。

上海中国画院首批学徒听丰子恺院长 ( 中 ) 讲画,右一汪大文。

在她位于苏州河畔的画室“神石轩”,挂着一幅牡丹图:“我本无意画牡丹,随手写得富贵来。原想随花寻桃源,却应春宴赴瑶台。红尘碌碌总是梦,丹青款款诉情怀。只须留住童心在,已白双鬓笑灿烂。”

汪大文自小家学渊源、艺术熏陶。其母亲丁静影1936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与周璇为好友。父亲也是摄影家,与唐云、钱瘦铁、江寒汀、周碧初等人交往过从,甚是亲密。新中国成立后,政通人和,百废待兴,社会一派欣欣向荣。平日里,汪父总爱请这些画家朋友来家中小酌,母亲则亲自下厨,围坐一起喝酒聊天,不亦乐乎。酒过三巡,兴致正浓,这群爱画如命的文人自然要借着酒性高谈阔论起吴道子、石涛、八大山人等古往今来绘画大师的奇闻轶事。谈话不足,立马铺纸磨墨,随即挥洒起来,你画一山我写一树,各自拿出绝活,还常常一起合作,直到尽兴为止,这才各自散去。往往这样一场雅集,就要耗费整整一个晚上,满载着回味不尽的美好情谊。

汪大文与恩师程十发欣赏画作

1979年,程十发、汪大文摄于上海中国画院

不经意间的耳濡目染,全家艺术氛围的影响下,汪大文拿起画笔,在孩提时代便每天花上许多时间潜心钻研绘画。后来又先后拜著名画家-也是父亲的好友钱瘦铁、唐云学画,前者教授汪大文山水画技艺,后者则指导其绘画花鸟的技法。

林风眠 白鹭

Lot 3174

林风眠(1900-1991)

白鹭

镜心 设色纸本

34×46.5 cm. 约1.4平尺

RMB:300,000-500,000

题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

鉴藏印:光瑜大文珍藏印

来源:得自画家本人。

说明:

汪大文,生于上海,早年曾师从钱瘦铁、唐云,后毕业于上海中国画院,从樊少云学习山水,后又得程十发先生传授,研习花鸟、人物画。1964至1981年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金光瑜,别名金光渝,上海人。擅长中国画。毕业于浙江美院中国画系。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协会员。

林风眠

凭借着独特的艺术才华,她幸运地被选入上海市少年宫进修,见过张乐平等一流艺术大家。她当时的“信手涂鸦”,竟还曾经作为礼物送给过班禅、苏加诺等名人。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发展等问题,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北京和上海两地各成立一家“中国画院”的建议。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正式揭开了帷幕,并同时成立了“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主任赖少其,委员唐云、潘天寿、谢稚柳、刘海粟、傅抱石、沈尹默等,皆为一时画坛翘楚,而首任上海中国国画院院长则是德高望重的丰子恺先生。

汪大文与程十发

90年代,汪大文从美国回沪在中一村五号探望唐云

为了集中培养新中国第一代传统中国画接班人,刚成立不久的上海中国画院分别从工、农、兵、学和少年宫招收5名青年学员,采取传统的“师父带徒弟”的办法,学习中国传统国画艺术。正是豆蔻年华的汪大文凭借自己出众的绘画技艺,被一眼相中。

汪大文与唐云

汪大文、金光瑜与朱屺瞻

其少年时由父亲嘱托,被送去唐云那里学习基本功。后来因为出身问题没有考取上海美术学校。唐云于是推荐汪大文进入上海中国画院。

“1960年,我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首批学徒。我们这批共五个人,看得出是精挑细选。能进画院大门并不容易,陆一飞是正泰橡胶厂的工人,当时已经入党。邱陶峰年龄最大,也来自工厂。他们都是无产阶级,红色出身。幸好唐先生有威信,人缘又好,人家给他面子,我才没有重蹈一年前的覆辙。

朱屺瞻 井冈山

Lot 3175

朱屺瞻(1892-1996)

井冈山

镜心 设色纸本

35.5×34.5 cm. 约1.1平尺

RMB:30,000-50,000

题识:

井冈山黄洋界。此画为四年前旧作,今补题。一九七六年六月二日,赠光瑜同志正之。屺瞻。

钤印:屺瞻

鉴藏印:光瑜大文珍藏印

来源:得自画家本人。

唐先生画好,又任副院长,是个有分量的推荐人。画院信任他,很重视他的意见,就派人去市少年宫外调,了解我的情况。了解下来,知道我曾经为西哈努克、金日成、苏加诺等国际友人现场表演,并赠画他们,能代表上海青少年绘画的较高水平,而且政治上能过关,否则不会让我参与接待外国元首。”

金光瑜作画留影

唐云先生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布景画

进入画院以后,又是在唐云的推荐之下,汪大文的授课老师正是程十发。“唐云先生对我说:现在宣扬新风尚,艺术要为大众服务,画画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了,人物画最有前途,你有天赋,跟钱老学过山水,跟我学花鸟,再去跟程十发学学人物……”她回忆说,自己没有想到与老师之间会结下那么深的缘分,自己早已把老师看作慈父一般……事实也正是如此,汪大文陪伴在恩师身边整整48载春秋。

“画院初创,地址在白崇禧以前的公馆(汾阳路150号),我们在那里度过了十年光阴。当时名家汇集,院内出入者皆是声名显赫的画坛大家。白公馆高大开阔,地上几层辟为画室和办公之用,宿舍在半地下室。我们这些新招录的学徒,就住在这里。

唐云小酌留影

虽然同在画院,却不能常常见到唐先生。唐先生非常忙,美协那边事情多,又兼着展览部的工作。我记忆深刻的一次,是和吴玉梅从大楼梯走上去,老先生们正在大厅开会,坐成一排,院长丰子恺居中,左右是唐云先生和王个簃先生。我们崇拜这些大师,心情激动,从佣人走的小楼梯进去,将这些老先生们再看一遍。

唐云 拟新罗笔意花鸟

Lot 3176

唐云(1910-1993)

拟新罗笔意花鸟

册页 设色纸本

35×46.5 cm. 约1.5平尺 (每幅)

RMB:300,000-500,000

题识:

(一)大石写。

(二)风吹细细香。大石偶笔。

(三)偶拟新罗用笔。大石画不因渴就饮。爱此玉泉甘。

(四)唐云画。

(五)大石。

(六)唐云画。

(七)大石。

(八)大石画。

(九)大石画。

(十)唐云画。

(十一)大石画。

(十二)画眉声里听春雨。大石.

(十三)大石。

钤印:唐云私印(十一次)、唐云

鉴藏印:光瑜大文珍藏印(四次)

画家自题扉页:笔趣。大石。

曹大铁(1916-2009)题扉页:墨妙。大铁。 钤印:大写

汪大文(b.1942)题签条:唐云先生花鸟精品集。汪大文题于神石轩。钤印:汪大文印

来源:得自画家本人。

扉页

那天我在院子里遇到一个人,肚子大,戴宽边眼镜,后来知道是吴湖帆。画院里常见到的还有贺天健、王个簃,他们都有职务,是副院长,经常过来开会。女画家也见到过,张红微、吴青霞、周炼霞、李秋君、陆小曼、庞左玉、陈佩秋。对周炼霞印象最深,她人有点胖,学识真是好,教过我们古文。

1960年,画院组织我们拜师,陆一飞、邱陶峰两个年龄大些的,跟随吴湖帆、贺天健先生去学山水。吴玉梅拜唐云先生为师。我和毛国伦的老师是樊少云、程十发两位先生,作为入室弟子,与先生有朝夕相处的熟悉和信任。有时吴玉梅说起唐先生的时候,我总用心听,还会打听一下先生的情况,如果能见到,那就更加高兴,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在画院有亲人,很安心!”

汪大文尚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立雪程门”时的情景,程十发两道粗黑浓密的眉毛,加上一丝不苟的板刷头,俨然是一副不怒自威的严师风范。“现在想想还是有些后怕……当时老师对我脾气大,心急,但他的确是希望我能够从他那里学到真本事的。”汪大文回忆道,她无时不感激着老师当年对自己严格、认真的栽培之心。

钱瘦铁 秋山访旧图

Lot 3177

钱瘦铁(1897-1967)

秋山访旧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01.5×58 cm. 约5.3平尺

RMB:80,000-180,000

题识:钱厓写。

钤印:叔厓

鉴藏印:光瑜大文珍藏印

来源:得自画家本人。

作为国家布置的任务和使命,程十发对于自己首位弟子的要求的确格外严格,不过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让汪大文尽早学有所成。认真的程十发在第一堂课上就亲手制订了详细的教案,并罗列出完整的阅读参考书目。汪大文至今铭记老师当年的教导:“要从唐人宋人的画作开始临摹,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不到唐风宋韵,至少还能追摹明清笔墨。但如果一开始就从明清画作入手,一掉下去,岂不跌入沟渠?”

随着师生相处日久,汪大文逐渐发掘了老师慈祥、温情,甚至不乏幽默、机智的一面。程十发常常会在教学中出其不意地说上两句有趣的“戏话”,而给她印象特别深的,还有老师独特的语言,作为地地道道松江人的程十发,始终不改一口乡音。

汪大文说,自己一生最留恋的地方就是上海中国画院,因为画院不仅让汪大文有幸受到了亦师亦父的程十发的细致培养,更因为正是由画的牵线搭桥,让她结识了厮守一生的夫君金光瑜。有趣的是,这个家也始终摆脱不了精彩缤纷的笔墨世界的影响,丈夫金光瑜后来也一直在画院从事画师工作。

自1981年起,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开始放开,年过40的汪大文带着自己10岁不到的儿子离开了大陆,飞往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异乡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起点。她揣着老师程十发临行前写就的介绍信,叩开了著名收藏家王己千家的大门。没想到,王己千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十发迷,曾经多次赞扬过“程十发是当代唐伯虎”。见了汪大文递上的程十发亲笔写的介绍信后,倍感亲切。在今后的日子里,王己千在生活和艺术上给了汪大文母子极大的帮助。老人不仅时常照顾女画家母子的生活,还毫不吝啬地将毕生所藏借给汪大文临摹、学习,开阔了汪大文的眼界。

程十发 春瑞祥霭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3178

程十发(1921-2007)

春瑞祥霭

戊辰(1988年)作

镜心 设色纸本

48.5×179.5 cm. 约7.8平尺

RMB:500,000-800,000

题识:春瑞祥霭。戊辰小春,程十发写于九松山庄之村舍。

钤印:十发、程潼印信、九松山庄

鉴藏印:大文珍赏

来源:得自画家本人。

颇为著名的“华美协进社”又邀请汪大文教美国学生画中国画。“我在美国那么多年,很幸运从没离开过中国画。”回忆起那段岁月,汪大文说,“我没有洗过一天盘子,也没有做过保姆,完全凭一手中国画最终得以跨入‘美国社会圈子’的大门。”

在异地与亲人分别的岁月里,汪大文最留恋的莫过于远在上海的老师程十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和老师写封长信,程十发不仅会和学生交流彼此的近况,还经常探讨古人的笔墨、技巧长处,甚至给予学生忠告与建议……“老师就是这样关心着我,从关心到操心,从操心到劳心,甚至连我的下一代他都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无论我走到哪里,哪怕在大洋彼岸,只要有老师的信陪伴着,我就觉得仿佛他就在身边一样温暖。”

程十发 鹿与女孩

Lot 3179

程十发(1921-2007)

鹿与女孩

戊午(1978年)作

镜心 设色纸本

143.5×69 cm. 约8.9平尺

题识:戊午孟冬,十发写。

钤印:程、十发

鉴藏印:光瑜大文珍藏印

出版:

1.《程十发书画·四·滇南塞北》,第89页,西泠印社,1980年版。

2.《世纪丹青(七)中国书画名家馆第十八届年会专集》,第204页,程十发艺术馆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来源:得自画家本人。

发老人物画,远溯梁楷减笔,参以老莲拙逸,虽脉络可觅,而风情迥异。人云其人物滥觞于伯年,吾则以为其与伯年为远房昆仲,伯年娴熟,发老熟中有生。吾尝曰:由生返熟如登山,由熟返生如登天。熟生之间,消息微茫。

用墨的枯润、浓淡、浅深;用笔的粗细、增减疾滞;体势的险稳、拙巧、倚正;色彩的单复、简繁、点泼……,往往在发老的画面上得到了最充分的调动。将尽可能多的矛盾物大胆地纳入一个画面,而又令其融融洽洽,一无矛盾,辨证治艺,这是发老的一大本领。

——韩天衡《立雪杂说—程十发先生其画其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由于儿子进入外资银行香港分行任职,汪大文就陪伴来到香港定居,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又一次开始了新的探索。由于香港中外文化交汇的独特优势,使得汪大文更是如鱼得水,不仅在“万玉堂”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轰动,还成为了香港大学的教授,专门教授国画艺术。

2004年,汪大文一家又搬回自己的故乡上海。在母亲河—苏州河畔拥有了一间颇为宽敞的大画室“神石轩”,回想起曾经的种种经历,汪大文说:“回到起点了,我们找回了自己的根。”回到上海,在同家人重逢之余,汪大文心中最惦念的莫过于恩师程十发。从此,汪大文与耄耋之年的恩师又可以时常相见了。尽管程十发在经历了种种命运打击之后,变得沉默寡言了起来,但只要汪大文前来探望,老人依然会露出纯真的笑容。汪大文常常同恩师回忆着过去的点滴趣事,追述着曾经的如烟往事。昔日美好岁月的流连,以及汪大文如亲女儿般的关怀给了老病的恩师不少安慰。

——根据《随唐云先生学画的日子》、《女画家汪大文的四世同堂》等文整理改编。

相关阅读

「重磅推荐」中国书画、古籍善本、佳酿臻茗、邮品钱币

缶无咎石敢当——吴昌硕墨韵专题

我本荒唐室遗珍:苏曼殊绘《汾堤吊梦图》及其他

英雄逐鹿 虎视崤函——本季春拍张善孖佳作撷珍

众众从从湖众众——魏紫熙笔下的玄武湖军民大联欢

采一炼十 山川与予——大观中的李可染

中国嘉德2025春季拍卖会

预展及拍卖日程

滑动可浏览全图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88-9

网拍咨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转分机9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各地区办事处联络

上海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厦门

——

台湾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