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承认:中美AI差距归零,美国有点焦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2 01:01 2

摘要:2025年4月,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华盛顿特区出席科技会议时明确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并不落后于美国”,两国差距已缩小至“非常接近”的程度。

2025年4月,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华盛顿特区出席科技会议时明确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并不落后于美国”,两国差距已缩小至“非常接近”的程度。

他向媒体爆料,全球约50%的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中国在AI人才储备上的显著优势。

黄仁勋还提醒美国人,中国是一个有着强大意志的国家,这一点美国没有。

黄仁勋承认,在AI领域中国已从“跟跑”迈向“并跑”, AI领域的竞争是“长期的、无限的竞赛”。

据最新报告,中美AI模型性能差距显著缩小。

2024年初,美国顶级模型在LMSYS聊天机器人竞技场中领先中国9.26%,而2025年2月这一差距已缩小至1.7%。在MMLU、MATH等基准测试中,部分指标差距甚至接近于零,反映出技术边界的快速收敛。

全球约50%的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未来这个比例会更高!

中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专业招生规模年均增长15%,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的AI论文发表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球前三。

美国智库MacroPolo发布的《全球AI人才追踪2.0》显示,2022年全球顶尖AI研究人员(前20%)中,中国占比达47%,接近全球一半,远超美国的18%和欧洲的12%。

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从2020年的18,805人增至2024年的32,511人,占比从16.9%跃升至27.9%,跃居全球首位。

中国将AI列为国家战略,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政策,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上海、北京等地提出“2025年AI人才规模达30万”等目标,推动人才储备。

21世纪什么最贵,答案是人才最贵,谁拥有最多的人才,谁就能掌握科技的制高点。

AI技术的未来掌握在中国人手里,这令美国感到压力巨大。

中美AI竞争,是中国人和美国华裔的竞争,美国的战略安全远没有中国牢固。

中国本土AI人才的培养正在加速,中国每年培养大量STEM毕业生,为AI领域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

中国顶尖AI研究人员中,本土培养的比例已达到47%,且留美工作的中国AI博士比例有所下降,从侧面也说明中国的AI研究已经不输美国。

美国顶级AI研究机构中,华裔研究员占比达38%,超过美国本土研究员(37%)。

马斯克的xAI公司12人创始团队中,华裔成员占据5席,包括清华校友戴子航等。

华裔创业者在美国AI产业中扮演关键角色,如李飞飞创立的ImageNet推动了计算机视觉革命,邓力在深度学习与语音识别领域的突破直接影响了AI技术底层架构,Scale AI创始人Alexander Wang(95后华裔)的公司估值已达138亿美元等等。

随着美国国内反华情绪的高涨,这些华裔人才在美国的日子并不好过,未来是否会弃美归中,还真不好说。

DeepSeek超过ChatGPT,中美AI领域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逆转。

DeepSeek的访问量和市场份额增长迅速,已超越ChatGPT,商业化落地加速。

DeepSeek的开源策略,让其在技术迭代方面超过了ChatGPT。

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何况全世界顶级AI人才的技术共享。

DeepSeek通过开源社区实现了更快的迭代速度、更活跃的社区参与、更强的底层创新能力,在特定场景(如数学推理、代码生成)中技术迭代效率已超越ChatGPT。

DeepSeek开源后,GitHub星标数突破10万,开发者贡献代码超2000次,形成“技术共享+场景深耕”的良性循环。

DeepSeek开源课程体系已培养超10万全栈AI开发者,推动技术人才下沉。

中国借助DeepSeek等开源项目,推动AI伦理、数据安全等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在全球AI治理中的话语权。

来源:早起看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