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日,一则"抖音博主抄袭B站UP主获利百万"的消息引爆网络。影视飓风等头部创作者集体发声,南门录像厅博主晒出胜诉判决书却难阻侵权者继续卖课圈钱——这场持续两年的维权拉锯战,撕开了原创内容生态最痛的伤疤。
2025年5月1日,一则"抖音博主抄袭B站UP主获利百万"的消息引爆网络。影视飓风等头部创作者集体发声,南门录像厅博主晒出胜诉判决书却难阻侵权者继续卖课圈钱——这场持续两年的维权拉锯战,撕开了原创内容生态最痛的伤疤。
当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判决书显示"128元原创课程被标价3198元卖出288份"时 ,很多人才惊觉:抄袭者竟能把侵权做成暴利产业链。这种"复制粘贴式搬运"早已形成固定套路:从早期直接盗取视频(如2020年大诗小歌抄袭狂阿弥事件 ),到如今批量洗稿头部账号创意,甚至发展出"侵权-引流-卖课"的商业模式。
"B站找灵感,抖音造爆款"已成部分账号的潜规则。数据显示,仅2024年就有超6000条跨平台抄袭投诉 ,但像影视飓风这类举证充分的案件不足20%。侵权者利用平台算法差异,将B站的深度内容拆解成短视频,通过夸张标题和洗脑BGM收割流量。更讽刺的是,原创视频在抖音的播放量往往不及抄袭作品的零头。
即便胜诉也难阻侵权。南门录像厅博主耗时半年研发的课程,抄袭者仅用三天便完成盗版包装,通过直播带货单日销售额破百万 。而现行法律对"洗稿式抄袭"的界定模糊,导致大量案件止步于平台投诉。当维权成本(平均3万元 )远超赔偿金额(通常不足万元),许多创作者只能选择沉默。
这场博弈中,平台规则成为关键变量。B站虽推出"UP主创作权益保护计划",但1万粉丝门槛将新人创作者挡在门外 ;抖音虽有侵权投诉通道,但"三条私信不回复即终止沟通"的机制常让原创者求助无门。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MCN机构专门研究各平台投诉规则漏洞,建立"侵权-下架-换号重来"的游击战术。
当原创者需要自证"我是我",而抄袭者只需改个标题就能收割流量,这场战役注定难有赢家。你是否也遭遇过作品被搬运?你觉得平台应该建立怎样的原创保护机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每一个真实的声音,都可能成为改变行业规则的力量。
来源:南岸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