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真正对幼升小、小升初产生深远影响的,正是今年中招政策变化的“一键三连”—— 特长生招生、集团直升、校额到校带来的连锁反应。
2025年升学季,看似波澜不惊,却注定非比寻常。
这两天,北京幼升小、小升初开始信息采集了。平静的表面背后却暗藏玄机。
而真正对幼升小、小升初产生深远影响的,正是今年中招政策变化的“一键三连”—— 特长生招生、集团直升、校额到校带来的连锁反应。
五一期间,特长生招生政策的优化调整露出“冰山一角”。最新变化同时回应了市教委此前的表态,即要减少小升初、初升高这两个分水岭带来的内耗、消耗和焦虑。
作为今年中招的三个重要变量,三个政策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中招乃至高考,更对接下来的小升初和幼升小释放出高利害的引导信号。
北京升学格局或将迎来怎样的转折?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具体内容一起来看——
特长生“锁死”!
变化1:提前批录取成“死签”今年特长生招生最重磅的变化莫过于特长生录取被纳入提前招生批次,且无需填报志愿。
五一期间,教育面对面节目对北京2025中招政策进行解读。在互动环节,第一个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可谓一句千金,字少事大。
和“1+3”项目包含退出机制有所不同,已经获得高中直升名额的学生,以及获得高中特长生资格的学生,都不能中途放弃资格。这也意味着,特长生将和集团直升一样,直接锁死。
一旦学生通过特长生测试并被学校上报名单,无论中考分数高低,都将直接被录取,没有反悔的余地。往年,在特殊学生录取规定中,第二条有一段话:这是因为这一条,部分家长把特长生资格当作保底。如果孩子中考分数高,那么统招批次第一志愿可能就会填写更高层次的学校。而现在,特长生招生变成了“死签”模式,这将彻底堵死家长把这条赛道作为升学“候补”的想法。
变化2:多校特长生名额小幅增加
五一节后,东城一口气连发了10几所学校的特长生计划。据不完全统计,部分学校的特长生计划数和去年相比,有小幅增加。其中——科技特长生景山学校+3,共5个;55中+2,共4个艺术特长生
二中管乐+1,共6个
景山舞蹈+2,共4个
十一中学民乐+2,共6个
体育特长生
五中乒乓球+2,共4个(城区2、其它2);新增武术2个
十一中学篮球+1,共6个
55中男子排球+1,共6个
166中新增田径5个
广渠门中学网球+1,共2个;男篮新增3个
景山学校游泳+1;排球+4,共8个
65中田径+2,共3个
虽说计划增幅不大,但科技、艺术、体育三个方向均有扩招。可以预见,今年西城和海淀的特长生计划也会小幅增加,这对于有相关特长的孩子来说,是个不错的机会,建议非毕业年级家长收藏关注、提前布局。
中招变数最大一年?
今年的中考可以说是近年来变数最大的一年,有两个重要因素值得家长特别关注。
变数1:取消“小四门”后首次中考,数学物理或成拉分科目不得不说,海淀一模试卷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今后几年的命题趋势。
从节前网传的海淀初三一模平均分来看,各学科难度和区分度有了明显变化。
由上表可见,开卷的道法学科均分最高,这也符合官方此前所说道法不作为主要区分科目。
英语均分达到了优秀水平,区分度也相对不大,当然也从侧面显示出北京孩子英语整体水平相当不错。
语文学科区分度排第三,阅读和写作是难点,靠的是长期积累和悟性,短期难以提升。
物理区分度排名第二,和道法均分相差大概11分之多,头部学生想要通过统招批次进入优质学校,物理失分最好控制在3-5分以内。
而区分度第一位的是数学,尤其是选填倒一和几道解答大题,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有意冲击头部学校的孩子,务必从小打好数学基础。
变数2:今年中招录取将有新变数
需要提醒的是,今年中招志愿不大好报。
拿海淀举例。
“小强”招生总名额大概3800人(不含国际部),而今年集团直升大概已经走掉了600多人,之后特长生又会用掉一些名额,再加上今年是全员校额到校第一年,校额到校计划数很可能也将增加。
叠加效应之下,今年统招计划数或将减少,录取对应的位次大概率也会出现浮动。
稳定了几年的学校录取位次或将发生调整。往年有些中考分数较高的学生可能会“让”出校额到校名额,这样排在后面的学生就会自动补位,但今年这种情况大概率不会发生了。
这种情况下,能走校额的不妨早一点“落袋为安”。那些机械复制往年志愿填报经验的家长和孩子,今年可能会吃亏。家长如何应对?
如何能让升学变化的“一键三连”为家长和孩子实现利益最大化?简单来说,就是要提前布局,在小升初确立先发优势。毕竟,小升初选哪几所初中,直接影响着初三能不能通过集团直升、特长生计划或者校额到校进入理想高中。策略1:小升初尽量进入教育集团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进入好的教育集团,就等于给孩子的发展加了一层增益buff。更关键的是,未来集团直升规模很可能会扩大,特长生计划也可能会向集团内学生倾斜。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底,市教委公布了市级中小学体育、艺术、科技高水平学生社团认定结果,其中提到了“同意北京汇文中学教育集团等46个教育集团建设高水平学生社团,在集团内部试点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类人才培养”。这一变化释放出两个教育信号:一是教育集团可能会加强科技、艺术、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二是集团内部可能会建立从小学到高中的连续培养机制。具体来看,牛娃最好瞄准名校教育集团,这样就有机会搏一搏集团直升和特长生。最好能进入本部,分校或者集团成员校也可以作为备选。只要在名校集团的桌上,是金子总会发光。
最纠结的可能是中等偏上的这批孩子。他们最稳妥的出路恐怕是校额到校。
可以预见,今年校额到校全覆盖之后,最大的受益者,除了名校教育集团的“凤头”,可能会是优质初中校的“凤脖子”和一般初中校的“鸡头”。
因为优质初中的“凤头”选择了直升或者特长生,“凤脖子”也就等到了自动补位的机会。
普娃家长则要更清醒一些,不要只盯着名校教育集团。降低教育预期,进入非头部集团,可能反而有更大的机会拿到直升名额。毕竟,提前半年接触高中衔接课程,思考选科规划,得到相对宽松的试错空间,这些对普娃逆袭似乎更加关键。
策略2:修炼内功,打铁还需自身硬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升学之路从来不止一条。家长务必向内寻找答案,由终及始倒推出教育规划,尽早在变局中把握机遇。当然,无论是特长生“死签”,还是集团直升或是校额到校,走通任何一条路,最后拼的还是家庭的选择智慧与孩子的综合实力。祝愿所有的孩子能在扎实掌握校内知识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一两个兴趣爱好,最后上岸一所和自身性格、能力、发展需求匹配的学校。近期直播
为助力北京中考生和家长
把握政策动向、实现高效备考
“2025新中考备考公益大讲堂”系列直播活动
来源:京城教育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