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辽东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性渔业繁殖区,也是中国唯一的斑海豹(Phoca largha)繁殖地,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环境,我国已在大连与双台子设立了国家级斑海豹自然保护区。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辽东湾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状况、斑海豹的繁殖生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辽东湾的斑海豹。摄影:王丕烈
本文约3000字,阅读约7分钟
▲资料图片,来自王丕烈研究员。
辽东湾斑海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作者:王丕烈、王敏幹、韩家波
【摘要】辽东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性渔业繁殖区,也是中国唯一的斑海豹(Phoca largha)繁殖地,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环境,我国已在大连与双台子设立了国家级斑海豹自然保护区。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辽东湾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状况、斑海豹的繁殖生态以及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措施。研究指出,斑海豹的保护不仅有助于物种本身的恢复,也为辽东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 海洋与湿地·往期相关报道:
王敏幹、王丕烈:中国儒艮现状及保护策略(2001)| 史海钩沉
王丕烈教授与《中国鲸类》研究的60年探索 | 国际环境英雄传(第90集)
▲资料图片,来自王丕烈研究员。▲资料图片,来自王丕烈研究员。
辽东湾自然环境概况
辽东湾位于渤海三大海湾之中,是最深入大陆的一湾,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9°50′至122°18′、北纬38°43′至40°58′之间。海湾地形平缓,平均水深不足20米,近岸更浅,部分河口地带水深不足5米。区域内汇入多条河流,如辽河、双台子河、大凌河、小凌河等,形成丰富的淡海水交汇带,营养物质充沛,为鱼类和甲壳类提供了优越的栖息与繁殖条件。
冬季寒冷,辽东湾是渤海中结冰期最长的区域,年平均封冻期为105~129天,最严重年份达149天。冰封期间,形成大量浮冰,为斑海豹提供了理想的产仔平台。
▲斑海豹。©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辽东湾的海洋生物多样性
辽东湾物种丰富,是渤海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该海域共记录鱼类100余种、虾类3种、蟹类2种、头足类3种、潮间带生物52种、鲸豚类7种及1种鳍脚类——斑海豹。
自游生物(Nektons):常见种包括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鳓鱼、马鲛鱼和带鱼等,曾是重要的经济物种,但由于过度捕捞,资源已严重衰退。
潮间带生物:以贝类为主,如菲律宾蛤仔、文蛤、马氏角蛤等,南部岩滩分布有日本海参和牡蛎。
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2.03克/立方米,常见种有缢蛏、毛蚶、海胆(Temnopleuridae spp)等。
浮游生物:中国毛虾和海蜇是主要渔业利用种类,其中中国毛虾曾在1954年达到年产6.6万吨。
▲斑海豹。©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斑海豹的繁殖与生活习性
斑海豹属于冰上繁殖型物种,辽东湾是其全球最南端的繁殖地。每年12月,它们从北极圈迁入辽东湾,在浮冰区产仔。繁殖期一般从1月初持续至2月中旬,幼仔哺乳期约一个月。繁殖期间,雄雌成对生活在单块浮冰上,形成“家庭群体”。哺乳期结束后,这些群体解散,幼崽开始独立生活。5月中旬左右,斑海豹离开辽东湾返回北方水域。
集中分布区域包括双台子河口滩涂及部分岛屿岩滩,是斑海豹换毛、休息的重要场所。
▲斑海豹。©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资料图片,来自王丕烈研究员。
保护措施与政策支持
由于历史上过度捕猎,斑海豹数量在20世纪70年代一度减少至年捕百余只。1983年起,中国全面禁止捕猎斑海豹。1992年,大连市设立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并于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双台子河口的保护区也在建设中。
▲资料图片,来自王丕烈研究员。
辽东湾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分为两个主要区域,分别覆盖6685平方公里和1927平方公里(含海域与河口滩涂),有效保护了斑海豹重要的分布与繁殖栖息地。
此外,中国政府还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渔业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如《禁止拖网捕捞区划定》(1955年)、《渔业资源保护规定》(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等。地方政府也采取限制底拖网数量、控制网目大小、限额捕捞、禁渔期制度等措施,减少对野生动物资源种群的影响。
斑海豹保护区的建立不仅对该物种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在维系辽东湾海洋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了深远影响。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生态监测、科研支持与公众教育,推动斑海豹保护工作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为子孙后代保留更多自然财富。
请注意上文是海湿小编的编译,内容仅供参考。三位作者的论文文章英文原文如下(组图供图:王敏幹)。
斑海豹。©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注:本文原文是英文。由海湿小编编译。欢迎留言、讨论、指正。)
素材提供 | 王敏幹 整理 | 王昆山
编辑 | 绿茵
排版 | 绿叶
引
用
本
文
王丕烈、王敏幹、韩家波:辽东湾斑海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2002年)| 现代环境史·史海钩沉.海洋与湿地.2025-05-07
海湿资讯·欢迎评论
QUESTIONS & CRITICAL THINKING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微信公众平台创立于2022年12月8日,作为“绿会融媒”(CBCGDF Media)旗下的公益与科普传播平台之一,致力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聚焦海洋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前沿资讯、支持学术研讨,并推动中国专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科技治理,服务于科研人员、环保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及广大公众。平台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以及全球重大环境议题(如《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BBNJ、深海采矿等);内容涵盖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动态、全球海洋与湿地科学最新研究、国际环境政策解读、科考成果及保护实践,旨在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并促进跨国合作。平台坚持发布具有创新性、时效性的原创内容,通过服务读者,提供资讯、搭建平台,助力中国专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与环境治理。
【往期相关报道】
辽东湾斑海豹!快来看,这里有群背上长斑点的海洋胖子
斑海豹案例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
渤海旅顺虎坪岛海域斑海豹观测记
来源: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