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范】李秀娟:情洒沃野间,农技绽芳华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22:07 2

摘要:在广袤的八桂田野上,有一抹动人的身影,她宛如一颗闪耀的星辰,照亮乡村振兴的农业之路,她就是自治区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港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秀娟。从当选人大代表的那一刻起,“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便在她心中深深扎根。从此,她用脚步丈量

在广袤的八桂田野上,有一抹动人的身影,她宛如一颗闪耀的星辰,照亮乡村振兴的农业之路,她就是自治区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港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秀娟。从当选人大代表的那一刻起,“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便在她心中深深扎根。从此,她用脚步丈量土地,以热忱服务农民,在农业一线绽放别样光彩。

图为李秀娟(右一)在大圩镇大仁村指导果农开展黄皮果树抗旱促花技术。

扎根乡野,做农民最信赖的贴心人

李秀娟深知,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大引擎。每到农忙时节,她总是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主动奔赴在联系农户与经营主体之间。面对农业生产中的棘手难题,她从不退缩,耐心地为农户答疑解惑,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

李秀娟与32户规模种植户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从播种时的精挑细选,到育苗时的悉心呵护,再到田间管理的细致入微,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治的精准指导,直至最后的颗粒归仓,她为农户们提供了全链条技术服务。在她的跟踪帮扶下,14户规模种粮大户在2024年规模粮油单产提升竞赛中脱颖而出,收获了丰收的喜悦。她的付出,让农民们真切感受到科技助农的力量,也赢得了大家的由衷信赖。

图为李秀娟到港北区庆丰镇新圩村水稻增密增穗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抛插密度试验小区手工收割测产。

探索创新,勇当科技兴农的排头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基层农技推广者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桥梁。李秀娟正是这样一位敢为人先的创新者。2024年,她主持了2个水稻示范推广项目,推广了6个农作物新品种;打造了7个粮油高产示范片、2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22个水稻示范项目,示范面积达5360亩次;培育了4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300多户规模种植户共同发展。在她的引领下,45户规模水稻种植主体参与单产竞赛,最高亩产668.79kg/亩,为港北区粮油增产立下汗马功劳。

同年2月,港北区引入水稻无人农场技术。李秀娟与技术团队协作,借助智慧农机开展系列试验。无人机插秧、直播技术与传统插秧机对比,新品种引种试验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果。5个示范田年产量超1吨,实现了节本增效;引进的再生稻“稻+再生稻+冬种菜”一年三熟新模式的成功探索,更是实现了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图为李秀娟(右一)到港北区庆丰镇新圩村鲜食玉米试验基地指导安装草地贪夜蛾诱捕器。

深入群众,践行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

两届人大代表履职经历让李秀娟深刻认识到,要想真正履好职,需立足自身当好“专业代表”,更要深入群众,为民发声。闭会期间,她化身勤劳的蜜蜂,穿梭于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广泛收集民意。积极参与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调研、代表视察活动。2024年,她不仅全程参与了2次自治区农业领导专职小组调研,更主动走进代表联络站收集民意,倾听选民心声,将群众的需求记在心里、扛在肩上。

自当选自治区人大代表以来,她领衔提交5份、联名提交6份涉及农业发展的建议。从打造农产品品牌到扶持电商发展,从优化补贴政策到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每一份建议都凝聚着她对农业发展的深刻思考。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建议均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与落实,她也因出色履职,荣获2023年度自治区人大代表先进个人称号。

这就是李秀娟,以纯真的誓言彰显爱农的决心;以无声的行动践行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以一流的业绩体现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作者:陈虹

编辑:梁曦元

责编:梁新荣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