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被港媒称为"半部香港政商史"的丧礼,因一份姗姗来迟的治丧委员会名单彻底"出圈"——现任特首李家超、前特首董建华和梁振英同台担任要职,汇丰、东亚等财团掌门齐列阵,唯独不见香港四大家族之首的李嘉诚父子。
4月27日,香港殡仪馆外人流攒动,97岁的"四叔"李兆基在这里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这场被港媒称为"半部香港政商史"的丧礼,因一份姗姗来迟的治丧委员会名单彻底"出圈"——现任特首李家超、前特首董建华和梁振英同台担任要职,汇丰、东亚等财团掌门齐列阵,唯独不见香港四大家族之首的李嘉诚父子。
这场豪门葬礼,到底藏着多少未说破的故事?
李兆基的治丧委员会名单,堪称香港顶级圈层的"权力密码"。
荣誉主任由董建华、梁振英两位前特首担任,主任是现任特首李家超和中联办主任郑雁雄,副主任则包括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三司司长,立法会主席、行政会议召集人等实权人物。
商界代表更豪华:汇丰主席王冬胜、丽新集团林建岳、嘉华国际吕耀东、霍震霆等家族掌门人悉数在列,连港大、中大、科大校长都来捧场。
这样的阵容,连港媒都感慨"特区政府高官去世都未必能请到"。
有资深财经记者透露,名单中商界人士多与恒基系有深度合作,比如远东发展邱达昌曾与李兆基联合开发多个地产项目,这种"合作圈"的集中亮相,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恒基系维系商业网络的重要仪式。
名单中最显眼的"空白",当属李嘉诚和两个儿子的缺席。
作为香港地产界"双李",两人的纠葛横跨半个世纪——上世纪90年代,李兆基连续三年登顶亚洲首富,却在1998年金融危机后被李嘉诚反超,后者更以21年首富之位将其远远甩在身后。
更耐人寻味的是,李兆基为次子取名"李家诚",虽解释为"图个吉利",仍被外界解读为对老对手的微妙回应。
这种"相爱相杀"的关系,在近年公开场合早有端倪。
2017年郑裕彤葬礼上,90岁的李嘉诚曾拄拐扶灵,而李兆基仅派代表出席;2020年何鸿燊丧礼,两人又同时缺席治丧名单。
此次李兆基丧礼,李嘉诚三周前便以"身体抱恙"婉拒,其子李泽钜却被拍到同日现身长江实业股东大会,这种"选择性缺席"被部分网友调侃"连道别都要保持体面距离"。
不过,也有理性声音认为,治丧名单本就是自愿性质,不参加未必代表关系恶劣。
有知情人士透露,李嘉诚或通过私人方式致哀,只是不在官方名单亮相,这与他一贯"低调不站队"的风格一致。
正如网友@港岛老记 评论:"豪门的体面,从来不是靠名单上的名字证明的。"
比起名单上的"缺席梗",李兆基丧礼的细节更让人看到这位老派富豪的处世智慧。
家属将仪式压缩为两天:4月27日设灵,28日团体公祭后大殓,再择日回顺德老家安葬。
为避免殡仪馆拥挤,特意在对面球场搭帐篷设悼念区,播放纪念影片,展示各界唁函;灵堂地下设大型佛坛,高僧连续四日诵经超度;现场还准备了纪念册,首页印着李兆基手写的"上善若水、自然无为",内页是他给后辈的五条寄语:"授人以渔""刻苦耐劳""经济未稳不早婚""以钱揾钱""慎选终身行业"。
这些安排被港媒称为"讲排场但不铺张"。
有顺德同乡会成员透露,李兆基生前常说"落叶要归根",此次归葬老家,既是对传统的尊重,也圆了他"从顺德来,回顺德去"的心愿。
而纪念册里的寄语,更被年轻网友翻出来反复讨论:"原来首富的成功秘诀,和我们普通人的道理没差多少。"
李兆基的丧礼,像一面镜子,照见了香港政商圈层的生态,也照见了豪门恩怨的复杂。
李嘉诚的"隐身",或许是旧时代商战的最后余波;而治丧名单的豪华,是对一位地产巨擘的终极致敬。
更值得思考的是,当"四叔"的灵柩启程回顺德,当年轻一代在纪念册前驻足,那些关于"刻苦""务实""低调"的寄语,或许才是这位老富豪留给时代最珍贵的遗产。
正如网友@香江往事 所说:"看豪门葬礼,不是看谁来了谁没来,而是看这些曾经翻云覆雨的人,最后留下了什么。"李兆基用一场体面的告别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从来不是名单上的名字,而是刻在人心的分量。
来源:音乐Big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