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中越合作的成果频频登上热搜,从经贸到基建,从投资到人文交流,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单让人不禁感叹:这对“好邻居”之间的合作,已经远远超出了简单的“贸易往来”,而是在为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下着一盘大棋。
数读中越合作成就:
最近,中越合作的成果频频登上热搜,从经贸到基建,从投资到人文交流,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单让人不禁感叹:这对“好邻居”之间的合作,已经远远超出了简单的“贸易往来”,而是在为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下着一盘大棋。
经贸合作:互补的“双赢局”
先说说经贸合作,这可是中越合作的“压舱石”。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13.5%。中国稳居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越南也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种“强强联合”可不是偶然,而是双方贸易结构互补的必然结果。
中国对越南出口的主要是机械设备、电子产品,这些都是越南工业化进程中急需的“硬通货”。而越南的榴莲、鲜食椰子等农产品,有90%以上出口到中国,2024年前11个月越南果蔬对华出口增长28.7%。可以说,中国的工业品帮助越南加速工业化,越南的农产品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这种互补的贸易格局,让双方都从中受益。
基建协同:铺就“发展快车道”
再看看跨境物流与基建协同升级。中越班列2024年累计发运货物19,670标箱,同比增长超11倍,运输品类从基础建材扩展至高端电子产品和精密机械。这背后,是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的输出。
河内轻轨2号线,越南首条城市轻轨,由中国援建,截至2025年3月累计载客超3400万人次。这条轻轨不仅改善了河内的交通状况,更成为了中越基建合作的标杆。还有红河界河公路大桥,2025年3月开工,未来将与既有三座桥梁形成“四桥连两国”的开放通道格局。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方便了两国人民的往来,更为中越经贸合作铺就了“发展快车道”。
投资融合:产业协同的“新引擎”
投资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更是中越合作的“新引擎”。中国对越直接投资累计达318亿美元,2024年新增超25亿美元,重点投向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和稀土开采。在越南北江、北宁,2600多家中国电商企业通过直播基地推动商品双向流通。
依托RCEP协定,云南与越南的咖啡产业融合开发出兼具果酸与醇厚风味的新产品。这种产业协同,不仅提升了双方的产业竞争力,更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中国的技术、资金和市场,与越南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潜力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连心桥”
人文交流与战略互信深化,是中越合作的“灵魂”。2024年中国赴越游客超370万人次,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实现“一日游两国”。越南在华留学生超2.3万人,2025年“中越人文交流年”将开展青年创业、跨境考古等活动。
两国领导人更是多次强调“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这种民心相通,让中越合作有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更为中越合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落脚点: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深远意义
中越合作的这些成果,绝不仅仅是数字和项目的简单堆砌,而是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步。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越两国通过紧密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种合作模式,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越合作展示了如何通过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未来,随着更多合作项目的推进,中越命运共同体将更加紧密,两国人民也将从中获得更多的实惠。
中越合作,已经从“邻里情”迈向了“命运共同体”,这背后藏着的,是两国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地区和平稳定的担当,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来源:一只小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