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长篇21|东西《回响》:心理学读书笔记的图解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21:10 2

摘要:《回响》能够获得2019-2022年度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是有些意外的,尽管作者东西早已在1996年,凭借《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还没看,不知道怎样,以后有机会学习一下吧。

中文长篇21|东西《回响》:

心理学读书笔记的图解

《回响》能够获得2019-2022年度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是有些意外的,尽管作者东西早已在1996年,凭借《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还没看,不知道怎样,以后有机会学习一下吧。

时隔20多年啊,额。

案件相关人等和办案相关人士,两方故事互文的双线结构,也不是什么创新,而且硬要往一起对比,总体比较生硬。

悬疑、警案、心理,容易让人一下子就将其归到类型小说,可遗憾的是,哪个方向上都没能到达比较深入的程度。

悬疑或警案,早已有太多成功案例在前,这一篇没有什么新的突破。

心理方面看起来费了一些笔墨,也许会让接触少的读者不明觉厉,但实际上是初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将悬疑、警案和心理,加在一起,也许乍一看,好像还算厚实,但遗憾的是,都马马虎虎,程度很有限。

全篇充斥着名词解释的罗列,感觉好像是做科普来的,这似乎是对读者友好,但不仅断了文气,显得冗长拖沓;还低估了读者,简直过于多此一举。

这可能多少受到时代的影响,就像有的漫画中加的文字说明框,或者一些实用、服务类的书、视频节目等的“温馨提示”、“tips”。

当然,各种写法都可以,这是作者的自由,但此书这样处理,至少会让我感觉不适。

太多的理论与人物事件的互作注脚式的写法,简直就是生硬地图解。人和事是为了解释和印证某个理论,成了举例证明;理论是为了支撑人和事,好像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人和事的深度和广度式的。

然而,哪有那么简单?哪有那么轻易?如果人极其复杂的内心靠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展现,那就简直就是把文学当作了应用题来做,还要作家干什么?这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和无奈——也许,这还可能被作为一种有学识和创新,而被歌颂和得意吧,唉。

一些有关作家的内部梗,只能体现作家的内部趣味,拿出来难以引起共鸣,只能觉得狭隘,而且有些尴尬。

整个就是一个大的书本理论和具体人事相互印证的读书笔记,理论还没有深入系统掌握,过于着急的拿出来运用,可能以为是完成了“交叉学科”式的创新和深化,其实只是浮皮潦草地生硬嫁接,说实话,体感是比较差的。

高知识含量、高智商、深刻、洞察人性、精密复杂、…… 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大概不是这个写法。

去年国贸有一个全国的电视剧论坛,作者东西好像是唯一一位现场签名赠书的作家,就是这本《回响》。

网剧《回响》由小宋佳主演,冯小刚导演,虽然没有到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人世间》那样的程度,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带火了原著。

说实话,对茅盾文学奖这一个宝贵的名额感到有些遗憾。

实在没有太多可以分析的了,也就不硬逼着自己非要写多长,这篇就这样吧。

(注:本来上面已经把主要感受都写得差不多了,就想就此收笔;但隔天回头感觉好像说的有点抽象,于是就补写了下面几段;又感觉之前整体抽象、简略的写法也成立,有自己的逻辑,已经比较完整,不好往里面插;就单独放在结尾,当作补充说明吧。)

冉咚咚被慕达夫如此不离不弃,又被邵天伟这位同事弟弟如此迷恋,虽然作者似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一下原因,但是显然过于公式化,至少从阅读感受,她不具备那么令人爱恋的魅力,大概是作者目标性很强地要把她塑造得迷人,认为有所谓心理学的支撑就可以成立,殊不知文学不是应用题作业,心理学的分析也不是这种路子和程度。

慕达夫与贝贞,把文学作者与评论者推向了某种刻板印象,解扣还来不及,偏要自己系扣,也着实令人感到困惑。

徐山川-沈小迎-夏冰清-徐海涛,这一组婚外恋+亲戚关系,就是一般电视剧或者通俗小说的桥段。

案件实质的核心人物吴文超,被设定为童年阴影造成了心理问题,靠妈妈的安抚回归。至此,总体来看,《回响》是以悬疑、警案的旧瓶,装偏心理学精神分析方向的也不算新的酒。

通过看书自学是获得了一些知识,并且生吞活剥的运用,可惜不系统、不深入,因此不地道、不到位。无用论对于文学还是学术,大约都有点儿两边不靠,就着实有些尴尬。

所以,整篇就呈现出一种速成的、组装的、某种塑料制品的即视感,令人感觉不适——既不合适,也不舒适。

心理问题,是当今社会的重大议题,关注这方面当然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想写好,得多坐一些年的冷板凳,将心理研究化入文学的血液中,才有可能完成理想的融合。

且先不说那些理论,一百多年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几十年前的赫尔曼·黑塞,等等,已经把心理刻画到了何种程度呢?

别着急,下苦功,扎实写。

2025.5.3-6

一直在观摩作品的过程中,但之前很多时候都没有意识、时间、精力等把感受都写出来,趁着五一补一些吧,并附上自己选择的排名。

牵扯的因素非常的多而复杂,如果把理由都写出就需要太多时间精力了,所以最后依据的是整体把握上的一种直觉。

当然,可能随着我的学习、思考和实践,这些作品在我心中的排名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也会在更新中不断地调整。

中文长篇小说我的选择排名:

No.1《白鹿原》陈忠实(茅奖第四届)(20世纪华文百强小说第38)

No.2《芙蓉镇》古华(茅奖第一届)(20世纪华文百强小说第68)

No.3《宝水》乔叶(茅奖第十一届)

No.4《遥远的救世主》豆豆(奇书)

No.5《长恨歌》王安忆(茅奖第五届)(20世纪华文百强小说第39)

No.6《雪山大地》杨志军(茅奖第十一届)

No.7《生命册》李佩甫(茅奖第九届)

No.8《平凡的世界》路遥(茅奖第三届)

No.9《应物兄》李洱(茅奖第十届)

No.10《喜宝》亦舒(20世纪华文百强小说第91)

No.11《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茅奖第三届)

No.12《千里江山图》孙甘露(茅奖第十一届)

No.13《人生海海》麦家

No.14《抉择》张平(茅奖第五届)

No.15《英雄时代》柳建伟(茅奖第六届)

No.16《解密》麦家

No.17《秋园》杨本芬(本分)

No.18《石榴树上结樱桃》李洱(夹生)

No.19《花腔》李洱(过誉)

No.20《人世间》梁晓声(茅奖第十届)

No.21《回响》东西(茅奖第十一届)

来源:完美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