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广州48小时内有6级以上强震”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和担忧。4月17日,广东一位科普博主发文称:根据动物行为异常、地磁波动、经验数据分析等,判断将在48小时内发生6级以上强震 ,这一言论瞬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波澜。
“广州48小时内有6级以上强震”热传,官方紧急回应
近日,“广州48小时内有6级以上强震”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和担忧。4月17日,广东一位科普博主发文称:根据动物行为异常、地磁波动、经验数据分析等,判断将在48小时内发生6级以上强震 ,这一言论瞬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波澜。
针对这一情况,广州市地震局在17日晚迅速做出回应,明确指出动物异常行为与地震无必然因果关系。从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广州地处华南块体内部的稳定区域,地质研究显示,广州附近不存在构造活动强烈的大型活动断裂带,地壳较厚且结构稳定,缺乏强震孕育所需的条件。自存在地震记录以来,包括清代地方志等资料记载,广州从未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
不仅如此,广州市地震局还进一步阐述,广州增城、从化、花都等地偶尔会出现0 - 2级小震,但震感微弱,几乎不会造成破坏。即便是广东省内历史上震感最强的几次地震,也主要集中在河源、阳江或粤东粤西等区域,与广州相距甚远。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 2015),广州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城市建筑严格按此标准设计建造,具备抵御常规地震灾害能力。
到了18日23时许,广州市地震局再次发文强调,目前,广州市地震活动基本正常,地球物理观测没有显著变化。同时呼吁广大市民,切勿轻信和传播未经地震管理部门证实的消息。
事实上,地震预测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虽然在民间有很多关于地震前兆的说法,比如动物行为异常、地磁变化等,但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虽然有观点认为动物的异常活动与地震在概率上存在一定相关性,但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任何国家或研究团队能够通过动物异常行为等方式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因为动物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天气变化、环境噪音、自身生理周期等,都可能致使其行为出现异常。
此次事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尤其是涉及到可能影响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消息,一定要保持理性和冷静,以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为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科学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来源:佛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