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癌症病人的离奇就医路:辗转多家三甲医院,被三乙医院救了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3 15:59 2

摘要:2018年深秋,52岁的王建国攥着CT报告单蹲在省肿瘤医院走廊,白炽灯管在他头顶嗡嗡作响,把"肺癌晚期"四个字照得刺眼。主治医生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反光遮住了眼底的情绪:"先做六个疗程化疗,再考虑手术。"这话像块烧红的炭,烫得他喉咙发紧,妻子李秀芬搀着他的胳膊

2018年深秋,52岁的王建国攥着CT报告单蹲在省肿瘤医院走廊,白炽灯管在他头顶嗡嗡作响,把"肺癌晚期"四个字照得刺眼。主治医生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反光遮住了眼底的情绪:"先做六个疗程化疗,再考虑手术。"这话像块烧红的炭,烫得他喉咙发紧,妻子李秀芬搀着他的胳膊直抖,指甲掐进呢子大衣袖口都浑然不觉。

第一次化疗就扒了王建国半层皮。头发大把大把掉,洗手池滤网每天都能捞起团黑絮。更要命的是呕吐,黄胆水吐完了就干呕,肋骨被顶得生疼。李秀芬变着花样炖的鸽子汤,他闻着味儿就往外冲,马桶冲水声混着咳嗽声在深夜格外刺耳。三个月下来,人瘦了二十斤,CT片上的阴影却像野草般疯长。

转战北京那天下着冻雨,高铁站广播里甜美的报站声都裹着寒气。协和医院特需门诊外,穿貂皮大衣的黄牛把挂号单炒到八千一张。王建国裹着老棉袄缩在角落,看那些西装革履的病友举着进口药瓶子讨论靶向治疗,突然觉得手里攥着的中药包在发烫——那是老家亲戚推荐的"祖传秘方",牛皮纸包着不知名的草根树皮。

"免疫疗法?国内还没上市呢。"肿瘤专家把报告翻得哗啦响,钢笔尖在病历上划出长长的叹号。王建国盯着专家身后锦旗上"华佗再世"四个金字,突然想起县医院老院长的话:"癌症就是个无底洞,砸多少钱都听不见响。"这话像根鱼刺,卡在他嗓子眼不上不下。

2019年开春,王建国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躺在PET-CT的扫描床上。机器嗡鸣声中,他数着天花板裂缝,听见护士小声议论:"又是个砸锅卖铁治病的。"这话扎得他眼眶发酸,想起女儿退掉的留学机票,想起儿子偷偷把婚房挂到中介网上。检查结果出来时,主治医生难得放柔声音:"要不……试试中医?"

转机出现在那年端午。王建国在肿瘤医院后巷租的隔断房里发高烧,房东怕晦气,撵人似的把房租涨了三百。李秀芬抹着泪收拾行李,却听见隔壁床病友家属唠嗑:"城西化工医院新来了个海归博士,专攻肿瘤热疗……"话没说完就被护士打断,可那句"三乙医院"像道光,劈开了王建国眼里的死水。

化工医院肿瘤科走廊泛着股消毒水混着机油的味道,墙皮斑驳处能看见"安全生产"的褪色标语。穿白大褂的年轻医生拿着CT片对着阳光看了半小时,转身时白大褂下摆扫翻了搪瓷缸,热水在水泥地上蜿蜒成河。"王老师,您这情况适合做热灌注化疗。"医生推了推眼镜,镜片后闪着兴奋的光,"把化疗药加热到43度,直接灌进胸腔,像给肿瘤泡温泉。"

第一次热疗就像过鬼门关。王建国躺在手术台上,看着天花板的无影灯变成重影。医生往他胸腔插管时,他死死咬住毛巾,咸腥味在嘴里漫开。突然听见护士惊呼:"心率掉到40了!"再睁眼时,监护仪的滴答声格外清脆,医生正用袖子擦汗:"成了!癌细胞最怕高温。"

奇迹来得比想象中快。第三个疗程结束时,王建国能自己走到医院后巷吃碗豆腐脑。炸油条的香味混着晨雾钻进鼻腔,他突然想起去年此时,自己还躺在省肿瘤医院的ICU里,鼻子里插着胃管数吊瓶。李秀芬把热乎的豆腐脑往他跟前推,塑料碗沿凝着层细密水珠,像极了那天医生额角的汗。

2020年除夕,王建国在化工医院贴春联。红纸黑字是医生手写的"柳暗花明",墨汁未干就贴上了门框。护士站值班的姑娘们笑着讨红包,他掏出准备好的巧克力,金箔纸在灯光下闪着细碎的光。窗外烟花腾空而起,在夜幕炸开朵朵金花,他摸出手机拍视频,镜头扫过走廊尽头那台热疗仪,银白色机身泛着柔和的光。

如今王建国隔三岔五就往医院跑,不过不是看病,是给新病友讲经历。他总爱掀开衣襟露出手术疤痕:"看这蜈蚣疤,以前是催命符,现在是救命符。"说罢掏出皱巴巴的缴费单,指着末尾的数字给人家看:"在省城做一次化疗够在这做八次热疗,还是三乙医院实在!"

前些天主治医生调去三甲医院,临走前请王建国吃散伙饭。街边大排档里,医生灌下半瓶啤酒突然红了眼眶:"当年您这案例要发论文,评职称稳了,可我不敢……"王建国往他碗里夹了块红烧肉,肥肉在灯光下透着琥珀色:"懂,你们大医院规矩多。要我说啊,治病救人就像修机器,甭管是进口配件还是土法子,能让机器转起来就是好招。"

夜风裹着烧烤香掠过街角,王建国望着霓虹灯出神。手机突然震动,是女儿发来的视频:小外孙正咿呀学语,举着玩具听诊器要给布娃娃看病。他笑着点开语音,浑厚的声音惊飞了路灯下的麻雀:"乖囡,外公教你啊,看病要找穿白大褂的,甭管他挂的是三甲还是三乙的牌子……"

来源:随性自由的饼干2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