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我当汽车兵时,伙食标准是0.55元,还开着进口“大依发”卡车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8 02:04 3

摘要:"你小子想去哪儿?站住!别以为我没看见你偷偷往后门溜!"老杜一嗓子把我喊得僵在原地。我那天想逃训去镇上看电影的"小计划"就这么被彻底打乱了。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你小子想去哪儿?站住!别以为我没看见你偷偷往后门溜!"老杜一嗓子把我喊得僵在原地。我那天想逃训去镇上看电影的"小计划"就这么被彻底打乱了。

那是1973年,我刚到部队没多久,被分到汽车连当了汽车兵。那会儿条件跟现在真没法比,伙食标准一天才0.55元。现在的年轻人听了肯定不信,0.55元能吃啥?但那时候物价低,这点钱也够我们填饱肚子,就是荤腥少得可怜。

食堂里常年的"主角"是白菜和萝卜,特别是冬天,连着几个月都是这两样,看得人都想吐。有时候能见着点肉星子,我们几个老乡就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把肉沫子一粒粒数清楚。

我们连最值钱的是那几辆"大依发"卡车。这可是进口的宝贝疙瘩,比国产的质量好多了。第一次见到这车,我紧张得连摸都不敢摸。

"傻愣着干啥?过来,车子又不会吃人。"老杜是我们班长,东北大连人,嗓门特别大,脾气暴躁,但人不错。"先教你怎么擦车,记住了,每个缝隙都不能放过,发动机盖底下更要仔细。"

我和另外三个同龄人住一个宿舍。王二麻子是我的老乡,河南人;小张是上海来的,说话软绵绵的;还有个四川娃儿老李,辣椒不离手。每天晚上熄灯前,我们都会小声地聊会儿家常。

"老刘,你家里写信了没?"王二麻子问我。

"上周写了,还没回信。我妈字写得慢,可能还在路上呢。"我翻了个身,从枕头底下摸出几块从食堂顺来的馒头,"喏,饿了吧?赶紧吃。"

"你小子可以啊,啥时候顺的?没被炊事班发现吧?"王二麻子接过馒头,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

那时候我们总是觉得饿,0.55元的伙食标准根本填不饱四个小伙子的肚子。我们经常偷偷溜到食堂后门,找认识的炊事班战友"加餐"。有时候运气好,能弄到几个馒头;运气不好,就只能饿着肚子回去。

清晨五点半,哨声准时响起。冬天的被窝暖和得很,真不想爬起来。但军营就是这样,不由你做主。我们必须在五分钟内穿好衣服,叠好被子,然后到操场集合。叠被子可是一门学问,被子要叠得像豆腐块一样方正,还要棱角分明。刚开始我老是叠不好,被子七歪八扭的,没少挨老杜的批评。

"刘虎,今天轮到你保养3号车!"吃过早饭,排长安排当天的任务。我心里暗暗高兴,3号车是"大依发"里最新的一辆,特别漂亮。

保养车辆可不是简单活。要先擦干净外部,然后检查轮胎气压、机油、刹车油、水箱水位等等。最累人的是清洗底盘,得钻到车底下,弄得满身油污。但我却挺喜欢这活儿,一是能跟汽车打交道,二是干完活浑身是汗,晚上能洗个热水澡——这在那个年代可是稀罕事。

"小刘,你这擦得也太马虎了吧?这底盘连灰都没擦干净!"老杜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了,蹲下来指着车底一块油污说。

"班长,我这不是还没擦到那儿嘛。"我赶紧钻到车底,仔细地擦拭起来。

"记住了,当汽车兵就得细心。这车是咱们的命根子,一点小毛病都不能有。"老杜语重心长地说,"好好干,过几天让你上手摸方向盘。"

听到这话,我干劲儿更足了。在那个年代,会开车可是个了不起的技术,回老家绝对是个吃香的手艺。

中午吃饭时,食堂里飘来股香味,我和王二麻子赶紧排队。

"今天有肉啊!"王二麻子兴奋地说。

果然,今天的菜是猪肉炒白菜,每人能分到几片肉。虽然肉片薄得能透光,但已经让我们很满足了。

"听说机关的伙食更好,他们能经常吃肉。"小张边吃边说。

"人家是机关,咱们是基层连队,能比吗?"老李嘿嘿一笑,"不过咱们汽车连也不赖,至少比步兵连强,他们天天拉练,吃野战干粮。"

想想也是,虽然每天0.55元的伙食标准有点寒酸,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吃饱肚子已经不错了。何况我们还有机会学习驾驶技术,这在当时是个稀罕本事。

下午,我终于等到了上车实操的机会。老杜让我先熟悉驾驶室的各个按钮和开关,然后教我怎么启动发动机。

"记住了,先踩离合,挂空挡,然后转钥匙。"老杜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一边指导一边骂骂咧咧,"轻点轻点!你这样转,钥匙都要被你拧断了!"

"大依发"的方向盘比较重,需要点力气才能转动。刚开始练习转向时,我总是打方向盘太急,车子摇摇晃晃的,把老杜吓得直骂娘。

"慢点转!你当赶驴车呢?这车子几吨重,惯性大着呢!"老杜气得脸都红了。

经过几周的训练,我渐渐熟悉了"大依发"的脾气。这车发动机声音低沉,动力十足,就是油耗大了点。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它一顿饭能喝掉我们连半个月的伙食费。"

最难熬的是北方的冬天。清晨去车场,车子基本都启动不了。我们得提前半小时去,用热水烫发动机,或者用火盆给油箱加温。我有一次不小心,手被排气管烫出了一个大泡,疼得我直冒冷汗。

"傻小子,干啥不戴手套!"老杜心疼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副皮手套,"先借你用着,别再弄伤自己了。"

我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平时老杜对我们训得严,但关键时候却很照顾人。那副手套是他老家带来的,平时宝贝得很,只有出任务才舍得戴。

夏天的训练更辛苦。车厢里闷热得像蒸笼,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但最难受的还是晚上睡觉,宿舍里没有电扇,我们只能光着膀子躺在床上,用湿毛巾擦身子降温。蚊子嗡嗡地飞来飞去,叮得人浑身是包。

"老刘,你妈寄东西来了!"有一天,指导员拿着包裹找到我。我激动得手都在抖,这是我入伍后收到的第一个包裹。

里面有一双手缝的布鞋,几包辣椒面,还有妈妈亲手做的咸菜。虽然咸菜在长途运输中已经有点变味了,但我还是舍不得扔,和宿舍的哥们儿一起分着吃了。

"你们家咸菜做得真香!"王二麻子吃得满头大汗,"比食堂的好吃多了。"

"那当然,我妈腌咸菜的手艺在村里可是数一数二的。"我得意地说。

每次收到家里的信或包裹,都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虽然信里的内容很平常——家里的老母鸡下蛋了,村里修了新路,邻居家娶媳妇了——但这些小事却是连接我们与家乡的纽带。

随着训练的深入,我学会了更多驾驶技巧。记得有一次执行拉运物资的任务,我开着"大依发"穿越崎岖的山路。山路十八弯,稍不注意就会翻车。但我凭着在部队学到的驾驶技巧,安全完成了任务。

回来后,连长亲自表扬了我:"小刘不错,车开得稳当,以后有难度大的任务可以交给他。"听到这话,我心里比蜜还甜。

在部队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有不少乐趣。休息天我们会在连队的小广播室放映电影,有时是战斗片,有时是外国译制片。一部电影我们能看好几遍,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

我们最喜欢的还是每月发津贴的日子。那时候津贴不多,列兵每月才六块多,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笔"巨款"了。领到钱后,我们会去营部的小卖部买些零食和日用品。有次我和王二麻子合伙买了一盒饼干,那可是奢侈品,我们舍不得一次吃完,留着慢慢享用。

时光飞逝,转眼两年过去了。我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汽车兵,能够独立执行各种运输任务。最令我自豪的是,我已经能够熟练驾驶各种型号的卡车,包括那心爱的"大依发"。

当年驾驶"大依发"卡车,伙食标准一天0.55元的日子,如今想来还历历在目。虽然条件艰苦,但那段军旅时光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正是在部队的严格训练和艰苦环境中,我学会了坚韧、自律和团队协作。

现在我的孙子已经上小学了,每次他缠着我讲故事,我都会给他讲讲当年在部队的经历。他总是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你们那时候那么苦还那么快乐?"

我笑而不答。有些感受,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理解。那个年代的艰苦与单纯,那份战友之间的情谊,那辆陪伴我们执行任务的"大依发",构成了我最珍贵的回忆。

人生就像一段漫长的旅途,而我在汽车连的那段经历,就是这旅途中最特别的一站。每当听到汽车的轰鸣声,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年开着"大依发"在祖国大地上奔驰的日子,回想起宿舍里战友们的笑声,回想起老杜那严厉却关心的教导。

那时候,伙食标准一天只有0.55元,但我们的青春却在那里闪闪发光。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