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警报!进船舱密闭空间作业前,携带气体在线检测仪很重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8 03:45 3

摘要:船舶密闭空间因其结构特性,内部空气流通严重受阻,极易形成缺氧的恶劣环境。在这种相对封闭的区域内,各类看不见、摸不着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如同隐匿的“杀手”,悄然滋生、不断积聚。一旦作业人员在未充分了解空间状况的情况下贸然闯入,便如同踏入危机四伏的“雷区”

船舶密闭空间因其结构特性,内部空气流通严重受阻,极易形成缺氧的恶劣环境。在这种相对封闭的区域内,各类看不见、摸不着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如同隐匿的“杀手”,悄然滋生、不断积聚。一旦作业人员在未充分了解空间状况的情况下贸然闯入,便如同踏入危机四伏的“雷区”,随时可能引发窒息、中毒、坠落、火灾等一系列严重事故和紧急险情,给海上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25年典型案例,违规进入需谨慎

近年来,船舶危险密闭空间作业事故呈现出频发态势,一桩桩惨痛的悲剧不断敲响安全警钟。2025年2月12日,某籍散货船“V”轮载运大豆进港靠泊期间,2名外来取样工人在无船方人员许可及引导下,违规进入6号和7号舱之间的下壁墩舱“LOWER STOOL”窒息晕厥,经抢救无效死亡;2025年1月,某集装箱船航行时,船员发现双层底舱少量积水。一名船员未报备、未通风及气体检测,擅自违规独入长期封闭、氧气稀薄的舱室,迅速缺氧昏迷;2025年2月19日“SUN IRIS”轮在连云港港67泊位卸货期间,多名船员因吸入吸入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导致的中毒,4名船员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些案例无一不揭示:缺乏科学的气体检测手段,直接违规进入船舶危险密闭空间作业,是悲剧的直接诱因。

专项行动“精准出击”,守护海事安全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果断出手,自2025年1月15日起,正式开展违规进入船舶危险密闭空间行为专项治理行动。此举旨在全方位规范进入船舶危险密闭空间的行为准则,显著提升船舶安全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为海上航行编织一张坚实的安全防护网。而行动的核心要求之一,便是强制配备符合标准的气体检测仪。

国际国内法规的双重约束,必配气体检测仪

根据《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第XI-1/7条及《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MLC 2006)标准A-V/2.2,所有船舶需配备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证的气体检测设备,并定期校准。

国内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案明确要求船舶运营方建立密闭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强制配备具备多气体检测(氧气、可燃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功能的便携式仪器,且需通过中国船级社(CCS)型式认可;《海运固体散装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船舶载运可能释放有毒易燃等气体,应该配备气体检测仪,并按规定定期检测气体浓度,并记录测量结果;《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四篇货物装运部分要求,船舶载运可能释放有毒或易燃气体或可能在货物处所造成氧气耗竭的散装货物时,应提供用以测量空气中有毒或易燃气体浓度或氧气浓度的仪表及其详细的使用说明书。《船舶密闭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载重吨超过5000吨的船舶至少配备2台独立气体检测仪,双层底舱、压载舱等高风险区域需增设固定式探头;检测实时数据需保存30天以上,以备后续追溯。

气体检测仪报警器,守护船舶行业安全

作为气体检测领域的专业厂家,安德韦尔始终以“精准、可靠、智能”为核心,为船舶行业提供符合国际国内双重标准的气体检测解决方案。

1、核心性能要求

多气体同步检测:内置进口高精度传感器,可同时监测氧气(O₂)、可燃气体(LEL)、一氧化碳(CO)、硫化氢(H₂S)等关键气体,测量误差≤±3%F.S,符合《船舶空气检测设备技术规范》,覆盖船舶密闭空间所有潜在风险。

高灵敏度与快速响应:检测精度达ppm级,响应时间≤15秒,设备内置校准提示功能,可定期通过标准样气标定,避免数据偏差,确保在危险气体泄漏初期即刻报警。

防爆认证与耐用性:通过ATEX、IECEx等国际防爆认证,IP67防护等级,适应高温、高湿、盐雾等恶劣环境。

数据记录与追溯:内置存储模块,支持30天以上检测数据自动保存,支持USB或无线传输至船舶管理系统。

2. 设备选择指南

便携式检测仪:适用于单人作业或临时检测,轻便易携,支持声光震动三级报警,确保作业人员第一时间撤离。

固定式探头:适用于双层底舱、压载舱等长期封闭区域,24小时实时监测,数据通过有线/无线传输至驾驶台。

复合型解决方案:建议采用“便携式+固定式”组合,实现高风险区域全覆盖,同时满足法规对设备数量的最低要求。

3. 作业流程需规范

船舶工作人员在进入密闭空间前,务必完成“通风—检测—安全确认”三步操作,第一步通风,需通过机械通风设备持续通风至少30分钟,直至检测仪显示氧气浓度达标(19.5%-23.5%)才能进入,检测顺序需要按照氧气-可燃-有毒气体;第二步检测,作业期间,检测仪需全程开启,若检测仪报警,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并启动通风和气体置换装置;第三步安全确认,气体检测确认环境安全后,及时存储检测数据备查,并清洁检测仪,充电或更换电池,存放于干燥防爆环境中。

在这场关乎生命与安全的战役中,气体检测仪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侦察兵”。而安德韦尔作为气体检测仪报警领域的专业厂家,始终站在行业前沿,凭借卓越的技术与可靠的品质,为船舶密闭空间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云联测控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