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荣耀:不是孩子优秀你才有价值,而是你有价值孩子才看得见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8 04:26 2

摘要:“如果你教育好了孩子,他可能三年就能挣回你三十年挣的钱;但如果教育不好,他可能一年就把你的积蓄败光。”最近流传一个关于“家族荣耀”的视频,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点赞、转发和爱心都超过了10万,评论高达万条。

现象:火爆视频背后的集体焦虑

“如果你教育好了孩子,他可能三年就能挣回你三十年挣的钱;但如果教育不好,他可能一年就把你的积蓄败光。”最近流传一个关于“家族荣耀”的视频,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点赞、转发和爱心都超过了10万,评论高达万条。

播主精准地击中了当下家庭的焦虑和恐惧——“孩子不够优秀,我的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播主言语背后的潜台词是:我的价值,完全可以外包,由另外一个人帮我实现。

视频中,播主悄然完成了一场价值偷换:父母的价值感不再根植于自己的成长,而是取决于孩子的“市场估值”。插一句,播主并不一定知道,Ta进行了价值偷换,很可能被自己的价值判断牵着鼻子走。

播主看似谈论教育,实则把亲子关系异化成一场投资,即用血缘关系包装的投资逻辑,而那十万加的点赞,恰似当代社会集体签署的“价值外包同意书”——父母自己在这场“投资”交易中隐形了。

本质:我们总在“价值外包”

“价值外包”的本质,是一种心理恐惧,源于安全感的缺失或不足,寄托于外界:

·父母将自我实现寄托于孩子,他们的幸福,建立在一个“优秀”的孩子身上。何为优秀,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文不探讨。

·学生将学习责任推给老师,老师教了才会,不教不会。可事实是,老师教了也不会。一张试卷中、一次作业中,有多少内容老师没有教过呢?

·许多人将失败归咎于外界,自己犯了错,都是别人的错,与自己无关。即他们追求的东西,不是自己去追求,而是希望身边的人替他们去实现。

“价值外包”思维框架的核心是:放弃自我掌控权,既然世界无法改变。大家期待的是,出现一个青天大老爷,或者一个救世主,比如孩子、老师或其他什么。而孩子是最佳的“救世主”,可以帮助实现父母未竟之事,毕竟孩子力量不够强大,需要仰仗父母而生存下去,父母易操控之。

案例:从“天赋神话”看自我欺骗

有次课堂,我问一个学生,Ta背英语课文背得很快,小学有没有上过英语家教?小学是不是经常背英语?Ta都回答没有。

那时,同学们都笑起来了,有些人发出声音——天赋。同学们把这种需要付出巨大注意力和精力才能获得的能力,归结为外界——天赋。我不清楚有没有天赋,假如有,它已经被基因决定了,你无法更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天赋当成一种外在的东西。

该同学英语背得好,背后有很多原因。或许,Ta经常阅读,看文章时,从小就懂得联系上下文,而英文本身就是英语语文。上课时,Ta非常认真,跟上老师的节奏,经常根据上下文猜对单词。发下试卷后,Ta会认真思考自己的错误。反观有些同学,上课开小差,发下试卷后,在那边埋怨自己怎么写错了。

你埋怨,人家在思考和践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形成了所谓“天赋”。

人生当中,控制命运变化的变量有两个:环境和自己。然而,环境一般情况下无法改变,剩下的可控变量只有自己。可是自己这个变量,同样很难控制,就此还发展出了心理学。可是,我们不愿面对自己的无能和无力感,只剩下一个方式——怪罪外界,好像外界改变了,我会变得更好。

破局:真正的传承是“深挖自己”

回到“家族荣耀”的视频,播主说:“子女才是自己最好的作品。什么都不重要,能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才是你一生最大的财富。”

然而,最佳的方式是,把“价值外包”转换成“深挖自己”。

“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作品,什么都不重要,能教育出一个优秀的自己,才是你一生最大的财富。”

·如果你抱怨环境,孩子也学会了推卸责任;

·如果你价值外包,孩子也学会了粉饰妥协;

·当你把自己变成最好作品,在此过程中,孩子便看到生命的另一种可能——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作品。

家族的荣耀由此而生,更是家族的传承。

结语:追风或种树

“价值外包”如同追风,虚无缥缈,“家族荣耀”成为一代又一代的“西西弗斯闭环”;

深挖自己,如同种树,根深叶茂、根系相连的森林,终将成荫,形成“愚公移山闭环”——家族传承。

来源:菲儿说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