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天气也是处于慢慢往上升的趋势,我们九江这最高气温已经有30℃左右了这说实话已经有点夏天的味道了。就是这段时间雨水是比较多的。有句老话讲的好“立夏小满,江河易满”。意思就是,在立夏之时,以及小满这个节气期间,江河较为容易出现涨水的情况,水位会逐渐升高。尤其是南
你们说时间过得快不快?今天5月8号,已经是立夏的第四天了,眨眼间春天就这么溜走了。
这天气也是处于慢慢往上升的趋势,我们九江这最高气温已经有30℃左右了这说实话已经有点夏天的味道了。就是这段时间雨水是比较多的。有句老话讲的好“立夏小满,江河易满”。意思就是,在立夏之时,以及小满这个节气期间,江河较为容易出现涨水的情况,水位会逐渐升高。尤其是南方地区,已经进入了前汛期。
现在这个时候也正是种植水稻的关键时期,因为田里的稻苗是需要足够的水才能茁壮成长。打算等下跟着父亲去田里看了看水稻的情况。另外就是,大家如果种了小麦的话要特别注意防治锈病和蚜虫,大家可以尽快安排起来。
大家应该听过“立夏看夏”的说法。按照这说法,大家通过看立夏当天的天气情况能大致知道往后的收成情况。今年立夏我们这是个晴天,按照农谚“立夏晴过午,秧苗晒成土”来讲晴天的话预示往后可能比较炎热干旱,是个不太好的年景。不知道你们那立夏当天是个什么天气。
我们农村有句老话“伏天热不热四月十一早看天”,今日四月十一,今年夏天热还是凉快?当然大家肯定都希望是凉快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老祖宗怎么讲的。
“云遮天”就是说云把天空遮住了,“三伏大地烤红薯”意思是三伏天的时候大地热的能烤红薯。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在农历四月十一这天,天空被云层遮得严严实实的,看不到太阳,也就是说,是个阴天。这样一来,那就预示着接下来的三伏天会特别热,热得地面上的温度仿佛能把红薯烤熟一般。当然这里主要是在形容天气极为炎热,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
伏天是我们传统里一年中最为炎热、最为闷热的这个时间段。它有三个阶段之分:初伏、中伏和末伏。其起源要追溯至春秋时期。依照我们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便为初伏,然后就是中伏,接着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即为末伏,合称为三伏天。
2025今年的伏天从7月20日开始,到8月18日结束,共30天。
具体如下:
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10天)
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10天)
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10天)
伏天期间气温高、湿度大也是一年中很容易中暑的时期,大家通常都会采取一些降暑和降温的措施。
我们看这句农谚,四月十一要是刮风又带着一些细雨,这样的话农民心里就高兴了。因为这按照老祖宗的说法,预示着往后丰收有望,气温和降水情况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其实风也是能帮助花粉传播的,就像我们们吹蒲公英,轻轻一吹,那些毛茸茸的小种子就飞得到处都是。植物的花粉也差不多。
风一吹花粉就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或者飞到更远的地方,去找到新的“家”这样就能帮助植物繁殖了。比如小麦、玉米这些植物也是这样的,农作物就能长的更好。
“四月十一晴”。即言四月十一这日为晴天,“旱至五月尽”意思是,干旱将会延续至农历五月方才结束。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在农历四月十一这一天是晴天的话,那么便预示着,可能从此时起一直到五月结束,都将较为干旱且炎热,降雨将会很稀少。
目前这个时候,北方冬小麦正处于灌浆的关键期。要是干旱到五月底,缺水的话,对作物的影响是很大的。会导致籽粒不饱满,产量也可能会大幅下降。另外玉米和大豆的幼苗期,也极其需要水分。干旱会使植株变得矮小,生长受到阻碍。
南方早稻也进入了分蘖和育秧阶段了。倘若水分不够,易使秧苗烂根,秧苗也容易死苗,如此一来,便会进而影响到后续的生长。棉花和花生等经济作物在其开花期缺水之时,花铃的生长会受到约束这样就有可能会致使产量降低。
这也是人们非常不愿看到的这种状况。
这句农谚说的是,如果在四月十一这天,天气从晴天变成阴天,那就是个信号,预示到了伏天的时候,可能就不会那么热了。这样人们也有望过个比较舒适的夏天。
上面这些农谚都是老一辈的农民通过长期观察天气变化总结出来的经验,不过现在科学来看,天气变化很复杂,不能仅靠谚语来判断往后天气情况,如今农谚我们也只能作为文化传承和参考吧,具体我们还是要多留意气象预报。
你们认为老祖宗说的有道理吗?你们今天那啥天气?
来源:ol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