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社会,奢侈品已成为一种稀缺文化符号和高消费象征。从时尚的服装、精美的箱包,到璀璨的珠宝、名贵的手表,奢侈品以其独特品牌故事、稀缺、珍奇等卖点,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奢侈品这个产业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呢?这一切,要从法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 路易十四说
奢侈品本质是资本主义社会用来做富人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是妥妥的富人智商税。
在当今社会,奢侈品已成为一种稀缺文化符号和高消费象征。从时尚的服装、精美的箱包,到璀璨的珠宝、名贵的手表,奢侈品以其独特品牌故事、稀缺、珍奇等卖点,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奢侈品这个产业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呢?这一切,要从法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 路易十四说起。
1643 年,年仅 5 岁的路易十四继位成为法国国王。由于年幼,最初由其母亲奥地利的安妮摄政,实际权力掌握在宰相马扎然手中。在路易十四成长的过程中,法国经历了诸多政治动荡,这些经历使路易十四深知权力的重要性,也塑造了他多疑勤勉的性格。
路易十四亲政后,展现出了对奢华生活的极致追求。他将王宫从巴黎城区迁至郊区的凡尔赛宫,并制定了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宫廷礼仪,包括对服装、宴会、接待等方面的严格规定。路易十四本人对穿着极为讲究,这种对时尚和奢华的推崇,逐渐在法国宫廷和贵族圈中形成了一种风潮。
潮流国王时尚三件套,假发、丝袜、高跟鞋
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奢侈品产业开始在法国萌芽。当时的法国手工业相对落后,许多精美的时装、丝绸等都依赖进口,大量的黄金白银外流。路易十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决心将法国打造成高端制造中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路易十四颁布法令,规定凡是国内能够生产的商品,一律禁止进口。以镜子制造为例,当时威尼斯工匠掌握着先进的镜子制造技术,路易十四不惜开出高薪,吸引威尼斯工匠来到法国。这些工匠不仅为凡尔赛宫打造了令人惊叹的镜厅,更为法国的玻璃制造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路易十四还发明了许多新的贸易方式,他资助了一群法国的版画艺术家,让他们将法国制造的时装印在版画上来进行宣传。他规定纺织品每年两次按季节推出,这一举措逐渐演变成如今高级时装周按季节发布新品的传统。通过这些方式,路易十四成功地提升了法国奢侈品的国际声誉,使得法国逐步成为奢侈品的代名词。
在路易十四推动奢侈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他的贤臣科尔贝尔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尔贝尔深知法国当时的经济困境,尤其是在奢侈品进口方面,大量的铸币外流。他发起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各种高端产品,尤其是精细布料,位居进口榜首,其进口额相当于法国国家年度收入的一半。
科尔贝尔说服路易十四执行自己的经济战争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产品制造技术,生产出比他们更好的产品,然后禁止进口相关产品,转而将法国制造的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
以呢绒产业为例,当时荷兰拥有全球最好的呢绒制品,科尔贝尔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建立了数十家皇家工厂,并设立了免费授课的公立美术学校,以解决布料图案的研发问题。同时,他从荷兰挖来了著名的能工巧匠,还说服大贵族们和金融家们投资他主持兴建的工厂。
为了挽回法国呢绒的不良印象,科尔贝尔提出了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想法 —— 打造品牌。他规定在法国全境同名、同种、同质量的布料的长宽韧性必须一模一样。在染色方面,他找到了染色水平最好的染匠,给他们的布料打上特定的标记,并规定了染料能够使用的原材料。
优秀的产品会被打上签印,类似现在的品牌 logo,而劣质的产品则会被拿出来示众并烧掉。通过这些严格的措施,法国呢绒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逐渐成为可以出口全球的优质商品。
在奢侈品的营销方面,路易十四和科尔贝尔也配合得十分默契。路易十四成为了当时最牛的 “带货达人”,例如皇家花边厂效益不好时,路易十四就在自己衣服的袖口上加一点蕾丝花边的装饰,王公贵族们就会纷纷效仿,当时时尚杂志《风流信使》将这种风潮传到全国各地,资产阶级也争相模仿。
富人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再分配手段
随着法国奢侈品产业的不断发展,奢侈品逐渐成为富人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种独特的收入再分配手段。
在当时,包税商无法征收到贵族们的税,他们只能征收制造业资产阶级的税。路易十四通过不断变换自己的穿衣风格和元素,促使贵族们向资产阶级购买新的产品,然后再从资产阶级征收相应的税。这样一来,原本难以征收的富人税,通过奢侈品消费的方式,间接进入了国库。
奢侈品的价格往往远远高于其生产成本,其高昂的价格使得只有高收入群体能够轻松消费。对于富人来说,购买奢侈品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对于社会来说,奢侈品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对奢侈品征收高额的税费,实现对富人收入的再分配,用于社会福利、公共事业等方面。
近期海外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阵关于中国 “代工厂” 的讨论热潮。有博主发布奢侈品代工 “揭秘” 视频,称产自欧洲的奢侈品服装、手提包和其他配饰实际上来自中国工厂。
某工厂通过社交平台自曝爱马仕丝巾成本仅为专柜价的 5%,如一款专柜售价约1000美元的丝巾,工厂价仅为50美元左右。爱马仕一款包制造成本约1400美元,而专柜售价高达 3.8 万美元,溢价超过 26 倍。
许多外国网友得知自己花高价购买的奢侈品实际上是中国制造,且生产成本极低时,感到非常震惊和崩溃,觉得自己被奢侈品品牌故事欺骗,一直在为品牌溢价买单。“我花小半个月工资买的包,居然是中国制造?”“品牌故事听得我热血沸腾,结果产地标签打脸来得更快!”
对能直接从所谓中国 “代工厂” 以低价购得国际知名品牌商品表现出浓厚兴趣,但也有人质疑涉嫌侵权售假。
事实上,中国早已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奢侈品制造国,众多国际一线、二线品牌在中国拥有生产线已是普遍现象。像英国国宝级奢侈品牌巴宝莉就曾不顾国内阻力,毅然将生产线迁往中国大陆的广东深圳。阿玛尼等全球顶级服装奢侈品牌的生产线也早已落户中国。据了解,奢侈品生产向中国转移,主要是看重中国低廉的生产成本,中国工人的劳动力成本可能仅为意大利的 1/20。
针对海外社交平台上的相关言论,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回应称,中国的品牌授权加工企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会按照订购合同要求生产、发货,维护国际品牌形象。对以所谓 “代工厂” 为名虚假营销、侵权假冒等违法违规线索,将及时移交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查处。
在国内,我们有许多优秀的制造企业,为海外奢侈品品牌代工。一些网友惊讶于原来自己追捧的奢侈品很多是 “中国制造”,对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中国制造凭借过硬的质量和性价比,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愈发重要,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来源:小志一直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