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央视《财经调查》记者卧底“初爱”“她伴”等多款交友软件,揭开披着“恋爱交友”外衣的消费陷阱。这些平台通过系统伪造女性用户主动搭讪、诱导男性充值消费,甚至为涉黄交易提供温床,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近日,央视《财经调查》记者卧底“初爱”“她伴”等多款交友软件,揭开披着“恋爱交友”外衣的消费陷阱。这些平台通过系统伪造女性用户主动搭讪、诱导男性充值消费,甚至为涉黄交易提供温床,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套路揭秘:机器人“女神”诱导充值
记者以男性身份注册“她伴”App后发现,刚登录就有数十位女性用户热情打招呼,但充值会员后这些“美女”集体消失。平台客服承认,所谓“女性主动搭讪”实为系统默认设置,旨在刺激用户消费。男性用户需购买金币才能聊天(1元=10金币),视频通话每分钟消耗60金币,而女性用户不仅聊天免费,还能获得45%的消费分成。
涉黄交易浮出水面
记者充值270金币后,与一位女性视频聊天时,对方直接提出“线下见面”“特殊服务”等暗示。调查发现,部分女性用户通过平台接收“客户”,再将交易转移至微信或线下。更有多位女性自曝,其账号实为“代聊团队”运营,使用网图虚构身份,专门诱导男性消费。
平台分成机制催生乱象
根据“她伴”App规则,女性用户每收到100元礼物可提现45元,聊天收益达500元后可提现50%。这种机制促使部分女性用户采取擦边话术,甚至涉黄交流来延长聊天时间。而平台方对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客服直言:“只要不被举报,我们不会干涉。”
涉事企业竟有“前科”
天眼查数据显示,“她伴”App运营方为广州某科技公司,其开发的5款社交软件中,3款曾因传播色情内容被下架。目前“初爱”“她伴”仍可在应用商店下载,累计下载量超百万次。
专家警示:莫陷“甜蜜陷阱”
网络安全专家指出,此类App利用人性弱点设置消费陷阱,用户应警惕“即时回馈”的聊天机制。北京市律协建议,遭遇诱导充值可保留证据向网信办举报。截至发稿,涉事平台尚未回应,工信部已介入调查。
#网络消费陷阱##社交软件乱象##央视曝光涉黄App#
来源:锦鲤本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