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虎皮当大旗:为什么他们凡事要打着西方“文明”的旗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8 08:11 3

摘要:一直以来,我不明白为什么胡适这个早已作古的文人、战犯被频频推出来,后来了解到他是投降派公知们的祖师爷,把他们的祖师爷推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公知们的主张作“正义”的注解。

一直以来,我不明白为什么胡适这个早已作古的文人、战犯被频频推出来,后来了解到他是投降派公知们的祖师爷,把他们的祖师爷推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公知们的主张作“正义”的注解。

而公知们相中了他的哪一点呢?

崇洋媚外。以及由此引出来的中国无胜论、此时是投降的最好时机、臣妾主义等等。

而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西方这些列强与中国的关系,不外乎殖民与殖民的关系,不外乎是准备殖民与反殖民的关系,何曾见有“帮助”落后国家的举动?

那么,这些公知与其祖师爷的作用是不是就昭然若揭了呢?

一、两个文明和制度的冲突

或许有人要问,西方的“文明”所表达出来“先进”的东西,不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吗?不需要我们学习的吗?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一个本质性的判断:学习哪些先进的,而坚决杜绝哪些落后的。

就出现两个观点或者派别:

一是一些所谓的公知、“**家”提倡的全盘西化,即是以胡适为代表:

全盘西化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思潮,最早于1919年提出。自晚清以来,中国被西方列强侵入,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问题,因此主张学习西方思想行为方式,将中国的封建文化全盘抛弃。主要代表人物为陈序经、胡适等。胡适后来改全盘西化为“充分世界化”。

一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清末洋务派的观点。

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系统阐述。 “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体”的意思是主体,主要是指在核心理念、价值观和原则方法。

“用”的意思是功用,主要是指在行为方法、工具和产品等方面。

而放到现在,则是我们要坚持中华民族文明的主体性,在核心理念、价值观和原则方法;而主要学习西方的一些行为方法、科学技术等方面。

面对外来文明的冲击,至今依然存在甚至引起更为激烈的争论。

那么,西方文明为什么不能与东方文明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文明呢?

根本原因在于,西方文明的基础是个人主义,而东方文明的基础为传统道德,是集体主义(家天下)。

表现为政治制度上,即是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思想是基于个人主义,而无产阶级思想是共产主义(集体主义)。

两个矛盾的主义很难相融。

因此,基于个人主义,则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精致利己主义。

而基于集体主义,则表现为奉献精神,助人为乐,利他主义。

在两种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文明,自然在内核上(核心理念、价值观和原则方法)无法融合,因此,也只能在“用”方面互相学习。

那么,回过头来看胡适等公知们的观点,便不难看出,全盘西化的结果便是消解东方文明的根本,进而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试问,何曾见“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能够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呢?这是国家层面;

——试问,资本主义国家中,能够实现“共同富裕”、精神文明的国家有多少呢?

——苏联的全盘西化的结果又如何呢?

或者说,东方文明的西方化——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后,结果又如何?就算成为“发达国家”,也只不过是美国的附庸和走狗而已,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等。

二、他们为什么丧失了制度自信和民族自信?

任何文明都有其存在价值和意义,都有着传播发扬自身的原动力。

东西方文明都无例外。

因此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自身文明机制,以及最大限度地传播出去,让这些人影响他国文明,甚至替代他国文明——文明何尝不具有这种生物特征呢?

而“他们”便成为传播西方文明的工具。过去是传教士,现在是公知。

言必称希腊。

本质而言是没有批判性的精神而只是亦步亦趋的东施效颦,而绝非拿来主义。

如果说倡导全盘西化在清末时还看不到西方的本质,以及相对封建制度而言其社会制度还算先进,这些认识是基于历史局限性情有可原,但到了如今依然这样认为,那么便是典型的落后思想了。

然而这些掌握话语权的公知们为什么会依然如此呢?

因为他们所学所见所仰者,皆西方的“先进文明”,当他们窃居话语权的高位,并被西方以各种方式利用时,自然成为西方的代言人和传声筒。

胡适的三大主义实用主义源自美国杜威,以及实验主义和自由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明”成为精英们引以为傲的资本。

体现在“引进外资”、“引进国际人才”、“引进先进经验”、“与国际接轨”等事实和表述上。

政策鼓励走出去,引进来,是为了搞活经济发展壮大自己,而非——改变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变质。

在他们的诱导和引导下,必然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必然成为西方文明的附庸甚至彻底西化,当然这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

招致反对绝非偶然而是必然。

三、个人至上与集体至上的冲突

当前有两个观点的冲突极具代表性。

一种是没有国,家何以存?

一种是“我不在意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

以个人为中心者当然只在乎“小民尊严”,而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来看,家国本是一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因此,基于个人主义或者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角度,那么哪里有“小民尊严”便往哪里去,哪里能够实现自己的“尊严”便奉哪里为主子。

而绝非怀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誓要消灭国家和阶级,从而真正实现“小民尊严”,全世界所有的“小民”——无产阶级翻身做主人。

换一个角度,如果龙应台站在“大国崛起”的美国的演讲台上,说美国这样的大国崛起他不在意,只在意小民尊严,那也算她有种。

而这样阴戳戳地讽刺自己所在的国家,居心何在一目了然。

这种极端个人主义或者精致的利己主义成为“世界公民”,却绝非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世界公民”,而只是哪里发达哪里能够满足自己的享受便跑到哪里去。

完全忽视甚至忘掉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中自己应负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而宣扬个人主义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奢糜腐化的享乐主义,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那么必然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片散沙,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的凝聚力无存。

集体主义意味着责任,而个人主义便是去责任化。

比如用性同意这种“莫须有”的证据上升到犯罪从而挑起家庭男女对立,将合法关系的正常矛盾上升到刑事案件。

“唯个人意志”而非集体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便是唯我独尊,超越集体根本利益,而非“我”从属于集体。在思想观念上形成集体与个人的对立化、矛盾化。

偷税漏税美其名曰合理避税,成为企业的“必修课”,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为着享受外资优惠政策,将公司注册到国外从而摇身一变成为洋大人;

乱象丛生。

这种风气影响到官场上,便是贪官污吏滋生。

而公知们的扯“西方文明”这个虎皮作大旗招摇撞骗功不可没,为着这一切违背道德法律的乱象作着合理合法的注解和理论依据。

1906年,美国教育学家、伊利诺伊大学校长埃德蒙·詹姆斯向美国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备忘录《关于向中国派出教育使团的备忘录》其中露骨地阐述了用美国价值观,教育中国年轻人的重要作用。在备忘录第四段最后两句中明确说到

“哪个国家能成功的教育中国这一代青年,那这个国家所付出的努力,就会在中国的道义、文化和商业的影响力上取得巨大的回报。如果美国30年前(与日本同时期),成功地把中国的留学潮引向美国,那么,我们今天就能通过文化知识和精神上对中国的高层产生主宰作用,并以最令人满意又精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走向!”

这样一盘散沙的中国,是不是它们的阴谋呢?

而这些公知们,在其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呢?

有什么样的老师,便有什么样的弟子。只可惜这些教师没有教会他们向外侵略和掠夺,只培养了一群刀子向内的打手和殖民者。

来源:铁云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