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退休大爷远赴朝鲜见初恋,发现自己儿孙满堂:为什么不早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8 09:07 2

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如有雷同实属巧合,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如有雷同实属巧合,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真的是你吗?三十八年了...”王建国手中紧握泛黄照片。

窗外,一位女士带着一个年轻男子走来,那张脸让他屏住呼吸。

“为什么当年不告诉我?”他在心中质问。

年轻人举步走近,那轮廓、那眼神,分明是自己年轻时的翻版。

01

北京的冬日阳光照进了小区的健身角。

王建国穿着一件灰色的羽绒服,戴着一顶黑色的棉帽,正握着双杠做着俯卧撑。

这已经是他退休后养成的习惯,每天早上起来锻炼一个小时。

“今天又来这么早啊!”小区保安老李远远地打着招呼。

“锻炼身体,活到老,练到老。”王建国笑着回应,从双杠上跳下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您老身体是真硬朗,我们小区六十来岁的老人家,就数您最有精神。”老李竖起大拇指。

“哪里哪里,今年才五十九,算不上老。”王建国摆摆手。

锻炼完毕,王建国沿着小区的林荫道慢走回家。

他住在一栋老旧小区的六层楼,没有电梯,他从不觉得爬楼梯是件苦差事。

妻子去世已经三年了,儿女都有自己的家庭,很少回来。

这栋房子显得过于空旷,只有周末孙子来的时候才会热闹一些。

回到家,王建国烧了水准备泡茶。

茶几上摆着一本《人民日报》,是他每天必读的精神食粮。

泡好茶,他拿起报纸,翻到国际新闻版,目光落在了一则关于中朝两国加强文化交流的报道上

“朝鲜...”王建国放下报纸,目光变得悠远。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墙上的相框上,那是他和儿子、女儿还有孙子的合影。

看着照片中灿烂的笑容,王建国突然想起自己有段时间没有整理书房了。

书房里堆满了各种旧物,都是他舍不得丢弃的东西。

王建国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尘封已久的纸箱,轻轻拍去上面的灰尘。

箱子里装着他年轻时的物品:工作证、笔记本、几封信件,还有一些老照片。

他随手翻看着这些物品,忽然从一个旧皮夹子里掉出一张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穿着朝鲜民族服装的年轻女子,正对着镜头微笑。

背面写着“1985.7 美玲”和一行已经褪色的朝鲜文字。

王建国的手微微颤抖起来。

“美玲...”他轻声念着这个名字,仿佛穿越回了三十八年前。

那是1985年,他作为技术人员被派往朝鲜参与一个工业援助项目。

刚到平壤的第一天,他就见到了负责翻译工作的李美玲。

“我叫李美玲,将负责贵代表团的翻译工作。”她穿着整洁的白衬衫和深蓝色裙子,声音清脆悦耳。

“你好,我是王建国,是机械组的。”年轻的王建国伸出手,有些拘谨地说道。

李美玲比他小几岁,二十四岁的她既有朝鲜女性特有的文静,又有着留学归来的知性。

她在中国留过学,普通话说得很标准,但偶尔也会有一些可爱的口音。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他们朝夕相处。

白天,他们在工厂里忙碌;

晚上,有时他们会沿着大同江散步,聊着两国的文化差异和各自的生活。

“你们中国的春节和我们的新年很像,就是习俗不太一样。”一个傍晚,李美玲一边走一边说。

“是啊,我小时候最喜欢春节了,可以放鞭炮,穿新衣服,还能收到压岁钱。”王建国笑着回忆。

“我也喜欢新年,我们不放鞭炮,但是会穿上最漂亮的民族服装,跳传统舞蹈。”李美玲的眼睛在暮色中闪闪发亮。

“真希望有机会能看看。”王建国说。

“如果你明年还能来,我带你去看。”李美玲承诺道。

02

每天工作结束后,李美玲会教王建国一些简单的朝鲜语。

他们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加深,虽然彼此都没有明确表达过,心中的悸动是真实存在的。

“这是我家乡的小吃,叫糖油饼,我带来给你尝尝。”一天中午休息时,王建国从包里拿出一个纸包。

“真好吃!”李美玲咬了一口,眼睛弯成了月牙。

“你笑起来真好看。”王建国脱口而出,随即有些不好意思。

李美玲低下头,脸上泛起红晕,没有说话,两个人嘴角的笑意却更深了。

就在他们的感情即将明朗之际,项目突然提前结束了。

上级通知王建国,他需要在三天内回国,根本来不及做充分的告别。

“我要走了。”最后一天的晚上,他对李美玲说。

“这么突然?”李美玲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失落。

“是啊,上面通知项目提前完成,我们后天就要回国了。”王建国低着头。

“我明白了。”李美玲点点头,声音有些低沉。

“我...”王建国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没关系,这是工作。祝你一路顺风。”李美玲勉强挤出一个微笑。

回国前的最后一晚,王建国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未来的期许,最终没有勇气交给她。

他把信和那张在一起时拍的照片一起收进了行李箱,带回了中国,一直保存到了现在。

王建国叹了口气,将照片和信放回箱子,心里五味杂陈。

这时,门铃声打断了他的回忆。

“爸,我来接您去我家吃饭。”门外是他的女儿王丽。

“好,我这就来。”王建国应道,心思依然停留在那段尘封的记忆里。

周末,王建国带着孙子小明去公园玩耍。

小明今年六岁,正是好动的年纪,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捡树叶,让王建国忙得不亦乐乎。

“爷爷,你看那个阿姨穿的衣服好漂亮啊。”小明指着不远处一位穿着民族服装的外国女士。

王建国顺着孙子的手指方向看去,那位女士穿着的服装与朝鲜族的传统服装很相似,瞬间又勾起了他对李美玲的回忆。

“爷爷,你怎么不说话了?”小明拉了拉他的手。

“没什么,爷爷只是想起了一个老朋友。”王建国摸了摸孙子的头。

那天晚上,王建国辗转难眠。

他突然很想知道李美玲现在怎么样了,她是否结婚生子,是否还记得他们那段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第二天一早,他拨通了老同事张明的电话。

张明当年也是援朝小组的成员,后来因为工作关系,还多次去过朝鲜。

“老张,打扰了。”王建国说。

“老王啊,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事吗?”张明的声音中带着困意。

“我想打听一个人,当年在平壤给我们当翻译的李美玲,你还记得吗?”王建国直奔主题。

03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张明的笑声:“怎么突然想起她来了?”

“就是翻旧物时看到了一些照片,突然好奇她现在怎么样了。”王建国解释道。

“她啊,我倒是有些消息。前年我去平壤参加一个交流活动时碰见过她,好像是在一个机关单位工作,已经是处级干部了。”张明说。

“她...结婚了吗?”王建国小心翼翼地问。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当时就打了个招呼,没多聊。按年龄来说,应该早就成家了吧。”张明回答。

“她还在平壤工作?”王建国追问。

“应该是的,不过具体在哪个单位我记不清了。怎么,你想联系她?”张明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就是有点好奇。”王建国含糊地回答。

挂了电话,王建国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朝鲜找李美玲。

这个想法刚一冒出,他就开始犹豫了。

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李美玲可能早就把他忘了,甚至可能已经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而且,朝鲜并不是说去就能去的地方。

晚上,儿子王强和女儿王丽来家里吃饭。

席间,王建国试探性地提起了自己想去朝鲜旅游的想法。

“爸,您怎么突然想去朝鲜了?”王丽好奇地问。

“就是想看看当年工作过的地方,有点怀旧。”王建国说。

“朝鲜现在情况不太好,旅游条件也差,您这个年纪去那里不合适。”王强皱着眉头说。

“就是,爸,您如果想旅游,国内有很多好地方啊,何必去朝鲜?”王丽附和道。

“我就是问问。”面对儿女的反对,王建国不再坚持,心里的想法却越来越强烈。

第二天,他专门去拜访了老战友张叔。

张叔比他大几岁,也曾在朝鲜工作过,后来在外事部门任职,有很广的人脉。

“老张,我想去朝鲜看看。”一进门,王建国就直截了当地说。

张叔捋了捋花白的胡子,上下打量了王建国一番:“怎么突然想起去那里?”

王建国犹豫了一下,还是坦白了:“我想找一个人。”

“不会是当年那个翻译小姑娘吧?”张叔笑着问,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你还记得?”王建国有些惊讶。

“当年谁不知道啊,你们整天形影不离的,都传开了。”张叔拍了拍他的肩膀,“怎么,这么多年了还忘不了?”

“就是突然想知道她过得怎么样。”王建国低下头。

张叔沉思片刻,说道:“去朝鲜不容易,也不是没有办法。最近正好有个旅游团要去,是退休干部组织的,我可以帮你弄个名额。”

“真的?那太好了!”王建国眼睛一亮。

“不过你要有心理准备,都三十多年了,人家早就有家庭了。”张叔提醒道。

“我知道,我就是去看看,不会打扰她的生活。”王建国认真地说。

回家后,王建国开始准备行程。

他查阅了关于朝鲜的资料,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旅游注意事项。

他还专门去买了一些礼物,既可以送给导游和服务人员,也可以在见到李美玲时送给她

临行前一晚,他又一次拿出那张泛黄的照片和未寄出的信,长久地注视着。

照片上的李美玲青春靓丽,笑容纯真,那是他记忆中最美好的样子。

04

第二天一早,王建国拎着行李箱,搭乘大巴前往机场。

一路上,他的心情既紧张又期待,不知道这次跨越三十八年的寻找会有怎样的结果。

平壤的天空湛蓝如洗,与王建国记忆中的样子没有太大变化。

旅游大巴从机场驶向市区,窗外的景色却让他感到陌生。

三十八年过去了,这座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我们经过的是凯旋门,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凯旋门,比巴黎的还要高。”朝鲜导游金女士用略带口音的中文介绍道。

王建国望着窗外的建筑,心不在焉地点点头。

他的思绪早已飘向了李美玲,不知道该如何找到她。

旅游团入住的是平壤的羊角岛国际饭店。

安顿好行李后,王建国找到了团里的领队老赵。

“老赵,我想打听一个人。”王建国压低声音说。

“谁啊?”老赵好奇地问。

“一个朝鲜人,当年我在这里工作时认识的,叫李美玲,现在应该在某个机关单位工作。”王建国解释道。

老赵皱了皱眉:“这不好办啊,我们是旅游团,行程都是固定的,私自行动会惹麻烦的。”

“我不会耽误团队活动,就是想找人帮忙打听一下。”王建国恳求道。

老赵思考了一会儿,说:“这样吧,我问问咱们的朝鲜导游,看能不能帮忙。你别抱太大希望,朝鲜这地方,信息不像咱们国内那么通畅。”

晚饭后,老赵把王建国叫到一边:“我跟金导游提了,她说会帮忙问问。”

王建国急忙将自己知道的信息告诉老赵,心中升起一丝希望。

第二天,旅游团按计划参观了多个景点。

晚上返回酒店时,金导游找到了王建国。

“王先生,关于您要找的那位李女士,我打听了一下,有一位李美玲确实在外事部门工作过,但几年前已经退休了。”金导游说。

“您知道她现在住在哪里吗?”王建国急切地问。

金导游摇摇头:“具体地址不清楚,只知道她住在普通江区。”

接下来的两天,王建国表面上跟着旅游团参观各处景点,内心却焦急万分。

金导游帮他打听的消息迟迟没有进展,他开始担心这次来朝鲜是徒劳的。

第四天下午,团队来到平壤第一百货商店购物。

王建国心不在焉地在商店里逛着,忽然听到有人用朝鲜语交谈,其中一人提到了“李美玲”三个字。

他立刻朝声音方向看去,是两位年长的朝鲜妇女正在挑选商品。

王建国壮着胆子走上前,用生硬的朝鲜语问道:“请问,你们认识李美玲吗?”

两位妇女惊讶地看着他,其中一位用朝鲜语回答,王建国听不懂。

他只好改用中文:“我是中国人,三十多年前认识李美玲,她曾是翻译。”

“您是中国人?”其中一位妇女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道,“您认识美玲同志?”

“是的,1985年我们一起工作过。”王建国激动地说。

那位妇女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是美玲的同事朴英淑,我们在同一个部门工作过。”

“太好了!您知道她现在在哪里吗?”王建国激动地问。

“美玲已经退休了,现在住在普通江区的干部宿舍。”朴女士说,“您找她有什么事吗?”

“我是她的老朋友,专程来看望她。”王建国说,“您能帮我联系她吗?”

朴女士犹豫了一下,说:“我可以帮您传话,但需要征求她的同意。您在平壤停留多久?”

“还有三天。”王建国回答。

“好的,我会尽快联系她。您住在哪个宾馆?”朴女士问。

王建国把住宿信息告诉了朴女士,心中充满了期待。

05

回到宾馆后,王建国坐立不安,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站在窗前眺望,就是无法平静下来。

直到第二天中午,前台打电话通知他有客人来访,他才如释重负。

来访的是朴女士,她告诉王建国:“我已经联系上美玲了,她很惊讶您来找她,同意见面。明天下午三点,在金日成广场附近的咖啡馆,她会去那里等您。”

“太感谢您了!”王建国握着朴女士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不用谢。美玲是个好人,这些年也不容易。”朴女士意味深长地说,然后告辞离开。

王建国一夜未眠,脑海中不断想象着明天见面的场景。

李美玲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她还记得他们之间那段短暂的情感?

无数问题在他脑中盘旋。

第二天一大早,王建国就开始精心准备。

他换上了带来的最体面的衬衫和西裤,还特意去宾馆的理发店修剪了头发。

他把准备的礼物仔细包好,放在一个精致的袋子里。

下午两点半,王建国提前来到约定的咖啡馆。

这是一家装修简约的小店,客人不多。

他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杯咖啡,紧张地等待着。

三点整,咖啡馆的门被推开了。

一位穿着淡蓝色套装的女士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男子。

王建国立刻认出了她——尽管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双眼睛和温婉的气质依然如故。

王建国站起身,手里捏着那张泛黄的照片,心跳如雷。

“美玲。”王建国轻声呼唤着这个在记忆中珍藏了三十八年的名字。

李美玲愣住了,眼中闪过惊讶、困惑,最后定格在一种复杂的情感上。

她慢慢走近,目光在王建国和他手中的照片之间来回移动。

“建国,真的是你。”李美玲的声音微微颤抖,“这么多年了,你变化很大。”

“你也是,不过我一眼就认出了你。”王建国笑着说,视线移向李美玲身后的男人,“这位是...”

李美玲深吸一口气,转头看了看身旁的年轻人,说道:“这是明哲,我儿子。”

“您好,王叔叔。”年轻人彬彬有礼地向王建国鞠了一躬。

王建国礼貌地点点头,心中涌起一丝失落。

果然,李美玲已经组建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

这在意料之中,他早就告诉自己不要有太多期待。

“请坐。”王建国做了个手势,三人围着小桌坐下。

一时间,气氛有些尴尬。

王建国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问道:“明哲多大了?在哪里工作?”

李美玲和明哲对视一眼,明哲开口说:“我今年三十七岁,在大学教书,教中文。”

“三十七岁?”王建国愣住了,他快速计算着时间,眉头紧锁,“那岂不是...”

李美玲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杯沿,低下头,长睫毛掩盖着眼中的情绪。

她轻声说:“他是1986年出生的,六月。”

王建国的大脑一片空白,嘴唇微微颤抖。

咖啡馆的嘈杂声在这一刻仿佛全部消失了。

06

1986年,那个他刚刚回到北京,开始新生活的年份。

他缓缓转向明哲,第一次真正看清这个年轻人。

他突然注意到对方的五官轮廓和自己年轻时极其相似,尤其是那双眼睛。

明哲不安地调整着坐姿,目光却坦然与他相接。

王建国颤抖的手指下意识地摸向衬衫口袋,那里装着他年轻时的照片,是带来准备给李美玲看的。

照片和眼前人,如此相似。

“你...你是...”王建国的声音哽住了,几次尝试却说不出完整的句子。

咖啡厅里播放的音乐此刻显得刺耳无比。

“是的,他是你的儿子。”李美玲终于抬起头,直视王建国的眼睛,“我怀孕的时候,你已经回国了。”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王建国感到一阵眩晕。

他有一个素未谋面的儿子,而这个儿子已经三十七岁了!

三十七年来,他竟然不知道自己在朝鲜还有一个血脉相连的亲人。

“为什么...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王建国艰难地问出这个问题。

“当时...”李美玲叹了口气,“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你就回国了。后来通过大使馆打听到你已经在国内结婚了,我不想打扰你的生活。”

王建国回想起当时的情况。

回国后不久,单位给他介绍了对象,在父母的催促下很快结婚了。

那时候通讯不发达,他确实失去了与李美玲联系的渠道。

“我应该坚持找你的。”王建国懊悔地说。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李美玲温和地说,“重要的是,明哲现在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王建国转向明哲,眼中含着泪水:“这些年,你恨我吗?”

明哲摇摇头:“妈妈常给我讲起您,说您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我从不恨您,只是好奇您是什么样的人。”

“谢谢你的理解。”王建国感动地说。

这时,咖啡馆的门又开了,一位年轻女士推着婴儿车走了进来,走向他们的桌子。

“爸,妈,抱歉我来晚了。”女士歉意地说,推着婴儿车站在明哲身边。

王建国疑惑地看着来人,明哲解释道:“这是我妻子秀珍,还有我们的儿子小俊。”

“您好,王爷爷。”秀珍礼貌地问候。

王建国目瞪口呆地看着婴儿车里熟睡的婴儿,突然意识到自己不仅有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儿媳和孙子!

“这...这是我的孙子?”王建国声音颤抖地问。

“是的,小俊今年一岁半了。”明哲骄傲地说。

王建国站起身,走到婴儿车前,小心翼翼地看着小俊。

婴儿似乎感应到了什么,慢慢睁开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陌生的老人。

“你好,小俊。我是你爷爷。”王建国轻声说,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这一刻,所有的情感如洪水般涌来:震惊、喜悦、愧疚、悔恨、感动...

他无法相信自己竟然错过了儿子的一生,而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孙子的爷爷了。

“我们换个地方吧,这里不太方便说话。”李美玲提议。

一行人离开咖啡馆,来到附近的一个公园。

秋日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树叶微微泛黄,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王建国从包里拿出准备的礼物,递给李美玲、明哲和秀珍。

“这是我从中国带来的一点心意。”王建国说。

“谢谢。”李美玲接过礼物,轻声说,“你还是这么细心。”

明哲抱起小俊,让他坐在王建国膝盖上。

婴儿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老人,伸出小手摸着王建国的脸。

“他好像挺喜欢你的。”明哲笑着说。

“是啊,血浓于水。”王建国感慨道,小心翼翼地抱着孙子,生怕弄疼了他。

“这些年,你们过得怎么样?”王建国问道。

07

李美玲简单讲述了这三十多年的生活。

她一直在外事部门工作,独自抚养明哲长大。

五年前,明哲与同事秀珍结婚,去年生下了小俊。

“那你...一直没有再婚?”王建国小心翼翼地问。

李美玲摇摇头:“有过几次机会,但总觉得缘分不够。”

听到这里,他无法想象李美玲独自一人抚养孩子的艰辛。

“对不起,美玲。”王建国诚恳地道歉。

“不必道歉,那时的你不知道我怀孕了。”李美玲微笑着说。

公园里的游人渐渐散去。

王建国看着面前的这一家三口,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你在想什么?”李美玲敏锐地察觉到王建国的心事。

“我在想...今后该怎么办。”王建国叹息道。

明哲接过话题:“王...爸爸,您不必担心。我们不会打扰您在中国的生活。”

“不,你们不是打扰。”王建国急忙说,“我是在想,如何才能补偿你们这些年的缺失。”

“最好的补偿就是保持联系。”李美玲温和地说,“我们可以通过信件或电话联系。”

王建国点点头,这似乎是目前最现实的解决方案。

王建国抱紧了小俊,心中充满了幸福感。

虽然错过了儿子的成长,但他还有机会参与孙子的生活,这已经是意外的惊喜了。

“建国,你在中国的家人知道你来找我吗?”李美玲突然问道。

王建国摇摇头:“我只是告诉他们我想看看当年工作过的地方,他们并不知道你的存在。”

“那么,你打算告诉他们吗?”李美玲追问。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王建国的妻子已经去世,但儿女们未必能接受突然多出来的亲人。

“我需要时间考虑。”王建国诚实地说,“但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告诉他们真相。”

“我理解。”李美玲点点头,“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天色已晚,王建国必须回宾馆了,否则旅游团会担心。

临别前,他与李美玲、明哲、秀珍和小俊一一拥抱告别,约定明天再见面。

回到宾馆,王建国一夜无眠。

今天发生的一切太过震撼,他需要时间消化。

他有一个未曾谋面的儿子,还有一个可爱的孙子,这是上天给他的礼物,也是对他的考验。

他想起那封未寄出的信,那封藏了三十八年的信,里面写着他对李美玲的爱慕和承诺。

如果当初他鼓起勇气把信交给她,如果他们没有匆匆分别,如果他坚持与她保持联系,一切是否会不同?

可是现在他只能接受现实,尽可能弥补过去的缺失,为未来做最好的安排。

接下来的两天,王建国尽可能多地与李美玲一家相处。

他们一起去了平壤的公园、博物馆,还去明哲家里吃了一顿地道的朝鲜家常饭。

每一分钟都让王建国感到无比珍贵,他试图用这短暂的时间弥补三十八年的缺失。

最后一天,王建国约李美玲单独见面,他们选择了当年常去散步的大同江畔。

08

秋日的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恍如昨日。

“时间过得真快。”王建国感慨道,“明天我就要回国了。”

“是啊,这几天就像做梦一样。”李美玲轻声说。

“美玲,我有个问题一直想问你。”王建国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当年,你为什么不设法告诉我你怀孕的事?”

李美玲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回答:“当时你刚走不久,我才发现自己怀孕了。我本想给你写信,但那时两国关系紧张,信件往来困难。后来通过大使馆打听到你已经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不想破坏你的生活,就决定自己抚养孩子。”

“你付出了太多。”王建国愧疚地说。

“我不后悔。”李美玲坚定地说,“明哲是我生命中最大的礼物,抚养他成长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那你有怨恨我吗?”王建国小心翼翼地问。

李美玲摇摇头:“一开始有一点,但很快就释怀了。毕竟,你不知道我怀孕了,也不知道明哲的存在。更何况,那个年代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各自都有无法挣脱的束缚。”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不会就那样离开。”王建国说。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李美玲微笑着说,“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你找到了我们,明哲认识了自己的父亲,小俊有了爷爷,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你说得对。”王建国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这是当年我写给你的,一直没有勇气寄出。现在,我想把它给你。”

李美玲接过信,小心翼翼地打开,信纸已经发黄,但字迹依然清晰。

她默默地读着,眼中泛起泪光,嘴角却笑了。

“谢谢你保存了这么多年。”读完信,李美玲轻声说。

两人相视而笑,眼中都带着岁月的沧桑和对往事的怀念。

“关于未来,我想和你商量一下。”王建国正色道,“我希望能定期来看你们,每年至少一次。同时,我会资助明哲一家,这是我作为父亲和爷爷应尽的责任。”

“钱不是问题,明哲工作稳定,生活还算宽裕。”李美玲婉拒道,“但你能定期来看看我们,我们很高兴。”

“我坚持要提供资助。”王建国坚定地说,“这三十多年,我没有尽到一点做父亲的责任,至少让我在物质上弥补一些。”

看到王建国的坚持,李美玲最终点头同意:“好吧,但主要用于小俊的教育。”

“当然。”王建国欣然应允。

09

“那么,你打算告诉你在中国的家人吗?”李美玲小心地问。

王建国思考了一会儿,回答:“我会找适当的时机告诉他们。我的妻子已经去世,儿女们各自有家庭,他们应该能理解。”

“希望他们不要误会。”李美玲担忧地说,“我不想因为我们的事影响你和孩子们的关系。”

“放心吧,他们会理解的。”王建国安慰道,虽然他自己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夕阳西下,两人沿着江边慢慢走回市区。

这一次散步,不再像三十八年前那样充满青涩和憧憬,而是带着成熟和平静的接受。

晚上,明哲一家来到宾馆,与王建国共进晚餐。

席间,大家都尽量避开敏感话题,只聊一些轻松的日常生活。

王建国给明哲看了自己在中国的照片,包括他的女儿、儿子和另一个孙子。

“这是我女儿王丽和她的孩子小明。”王建国展示手机里的照片。

“小明比小俊大几岁,他们长得都很可爱。”明哲看着照片说。

“是啊,希望有一天他们能见面。”王建国说,虽然他知道这个愿望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很难实现。

临别前,王建国与每个人都紧紧拥抱。

他蹲下身,亲吻了小俊的额头,轻声说:“爷爷很快就会再来看你。”

小俊似乎听懂了,用稚嫩的手拍了拍王建国的脸,咿咿呀呀地说着听不懂的话。

“他在说'爷爷再见'。”秀珍翻译道。

王建国眼眶湿润,再次拥抱了小俊。

这个素未谋面的孙子,在短短几天内就占据了他心中重要的位置。

“保重。”李美玲最后说道。

“你们也是。”王建国回应,“我会经常写信,也会尽快再来。”

次日清晨,旅游团准备启程返回中国。

登机前,王建国最后一次回望平壤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这次旅程带给他的惊喜和冲击远超预期。

他来时只是想找回一段美好的记忆,却意外发现自己有一个未曾谋面的儿子和孙子。

飞机穿过云层,王建国看着窗外的白云和蓝天,心中渐渐平静下来。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他还需要时间好好考虑。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无论多么艰难,他都会尽一个父亲和爷爷的责任,不会再次失去这来之不易的亲情。

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王建国的儿子王强来接机。

“爸,旅游怎么样?还满意吗?”王强问道。

“很好,很有收获。”王建国笑着回答,眼中闪烁着儿子看不懂的光芒。

回到家,王建国把从朝鲜带回的纪念品分给儿女和孙子。

他没有提起李美玲和明哲,但他知道,总有一天他会告诉他们真相。

那将是另一个挑战,但他相信,真相和亲情最终会战胜一切困难。

来源:大大大大聪明游戏解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