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你敢想吗?一位响当当的211名校——华东理工大学的社会学女博士,竟然跑到浙江义乌,干起了带货主播!而且,这可不是啥体验生活,是正儿八经地“下海”当了半年多中小主播,还访谈了50多个同行。
家人们,你敢想吗?一位响当当的211名校——华东理工大学的社会学女博士,竟然跑到浙江义乌,干起了带货主播!而且,这可不是啥体验生活,是正儿八经地“下海”当了半年多中小主播,还访谈了50多个同行。
这博士下场亲自“卧底”,看到的直播江湖,可比咱们想象的“刺激”多了!
一、“免费培训”的坑:一天10块钱,还得被公开羞辱!
博士小姐姐朱淑艳,刚到义乌找主播工作,就被一家公司以“免费培训小白”的名义给“套路”了。
说是培训,实际上第二天就得正式上播。每天直播时长从3小时加到6小时,连播7天,培训期没工资,一天就给10块钱高温补贴! 你没看错,就10块!
更窒息的是,直播间墙上装着大摄像头,时时刻刻被人盯着。上个厕所都得在群里打报告,时间还不能太久。要是直播状态不好,比如声音小了点,语速慢了点,HR直接把你的录屏甩群里公开点名批评! 那种无处可逃的恐惧感,简直了!
朱淑艳后来才知道,这种所谓的“免费培训”,就是让新人给公司白干一周活,主播能力根本得不到啥锻炼。等她摸清套路辞职那天,又有四个新来的女孩,听着HR说着同样的“我们公司对小白特别友好”的鬼话……铁打的套路,流水的“韭菜”。
二、流量就像过山车:昨天还是“销冠”,今天就失业!
熬过了“培训坑”,朱淑艳总算找到一份正经卖农夫山泉的工作。凭着努力和一点运气,她还真做出过成绩。
有一次播新号,直播间突然涌进三四千人,订单“哐哐”往外冒。她激动得在直播间又喊又蹦又跳,两个小时卖了8万3,老板都叫她“销冠”! 最猛的一次,两小时播了近10万,直接冲上带货榜第一!那种即时反馈的成就感,让她一度觉得“带货治愈了读博的焦虑”。
但是,直播这行,流量就是爹,可这“爹”的脾气谁也摸不透。好景不长,账号流量说掉就掉。前一天还卖爆,第二天就个位数在线。为了挽回颓势,主播们想尽办法,甚至在直播间**“单手扛24瓶”农夫山泉(空瓶子)**,制造各种戏剧冲突。
然而,流量不给面子,神仙也没办法。连续亏了一个多月后,老板一句“公司倒闭了”,朱淑艳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失业了。前一秒还是月入过万(可能)的“销冠”,后一秒就得重新刷招聘软件。这种大起大落,心脏不好的真扛不住!
三、义乌直播村的“她们”:不做这个,又能做什么呢?
在义乌,像朱淑艳这样的中小主播,一抓一大把,其中很多是学历不高的年轻女性。她们从全国各地涌向这个“直播带货梦工厂”,希望能复刻头部主播的财富神话。
朱淑艳访谈了近50位主播,发现她们大多来自外省,只有一位浙江籍,没有一个是义乌本地人。面试官甚至会奇怪地问她一个宁波人(也算本地了)为啥要来当主播,好像这是个“下下策”。
但对这些女孩来说,这已经是她们“当下最好的选择”。
有的是从不景气的房地产销售转行来的;有的是实在受不了工厂流水线的枯燥和压榨;有的是为了多挣点钱,从酒店前台跳槽过来的;还有的是厌倦了全职妈妈的生活,想在直播间里找回自我。她们拿着五六千到一万左右的月薪(新手更低),住在月租一千多的“主播村”单间里,每天两点一线,昼夜颠倒,吃饭不规律,嗓子发炎是家常便饭。下播后就躺在出租屋刷视频,生活原子化,没什么朋友。
但她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继续做下去。因为就像她们说的:“不做这个又能做什么呢?” 她们展现出的韧性,在有限的空间里努力伸展,在规则的褶皱中创造生存方式,既脆弱,又坚韧得让人心疼。
四、博士的反思:直播的“生命力”是虚幻的
朱淑艳说,她一度觉得带货的即时反馈治愈了她读博期间的焦虑。学术研究成果反馈慢,生命长期处于“未完成状态”,而直播间跳动的GMV(成交总额)能带来直接的成就感。
但带货久了,她也深刻体会到,这种“生命力”是虚幻的。“3、2、1”的倒计时不仅在直播间,也在她们的生活里。市场体系要求持续的数据和转化,一旦达不到,就要出局。这和她博士毕业的压力,在某个隐秘的维度,悄悄共振了。
最终,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朱淑艳在今年2月中旬离开了义乌。她说,离开那天听到歌里唱“这小小的身体,哪里都随意去”时,突然鼻子就酸了。
一个211女博士的义乌主播经历,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直播行业光鲜亮丽的A面,和不为人知的残酷B面。也让我们看到,在时代的浪潮下,每一个努力生活的小人物,都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坚持。
这世界,没有哪份工作是容易的。那些看似门槛低的行业,往往要付出更多看不见的代价。
来源:吹哨者911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