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种被称为“百元一日聚”的新业态正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流行,这些餐厅的主要消费群体是老年人,以团餐预订为主,人均消费100~150元。
1、老年人疯狂抢订的“百元一日聚”,长啥样?
2、盯着中老年人的社区餐饮品牌,正悄声壮大
3、年轻人和银发族“双向奔赴”,餐饮机会在哪?
第 1837 期
文 | 田果
100元吃两顿,老年人疯狂抢订
“百元一日聚”席卷上海
花100元吃两顿正餐,还能包下场地玩一天,享受舞厅、KTV、棋牌室等娱乐配套设施......
最近,一种被称为“百元一日聚”的新业态正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流行,这些餐厅的主要消费群体是老年人,以团餐预订为主,人均消费100~150元。
目前,江浙沪地区已经出现了不少做“百元一日聚”的门店,比如壹天聚乐部在上海、苏州、宁波共有5家店,共比邻一日聚在上海开了2家店,目前馨乐汇已开设和正在筹备的门店有5家。
◎“百元一日聚”相关品牌陆续开店
跟着火锅餐见一起来看,这类餐厅有何特色?能给餐饮人哪些启示?
1、主打套餐,人均消费100~150元
这些店以团餐形式为主,通常需要提前5~15天预订,单桌人数多为10~14人,算下来人均消费在100~150元。
据上海馨乐汇餐厅负责人鱼晓辉说,他们门店只接受套餐预订,不接散客点餐,食材都被精准计算,没有浪费,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就能极大降低成本。
◎部分门店套餐截图
中午到晚餐时段,本来就是闲置时间,服务老人没有增加太多成本。老人感受到实惠后,又成为“自来水”,加上会员群运营有道,获客成本极大降低,复购率在50%以上。
这个曾是日料店的餐厅,在鱼晓辉接手后对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成为了最早开设“一日聚1.0版本”的一批餐饮企业。
同时,我们发现一些门店还强调“拒绝预制菜”,在订餐界面都会明确标注“新鲜食材、当场现做”。
2、吃饭、麻将、唱跳,一站式配齐
相比更为普遍的社区食堂,以为老年群体提供折扣、套餐等为主,“百元日一聚”似乎正在进阶到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以及提供情绪价值。
这类餐厅,除了两顿正餐,还包含KTV、舞厅、棋牌、茶室等娱乐项目。这意味着吃完午饭,老人可以去棋牌室聊天打牌、去茶室喝茶,又或是到KTV唱歌,到了傍晚再回到餐厅用餐,整个消费时间大概8~10个小时。
◎图片源于: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难怪有不少顾客评价,“活动内容很齐全了,又有麻将,又有唱歌,又吃两顿饭,一百多块钱,实惠的不得了。 ”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老年群体需求,这类门店还会从细节入手,比如在壹天聚乐部门店,防滑地板覆盖全店,每间包房均配备新风系统与紧急呼叫铃;更承诺全程“不推销保健品、不组织课程”。
3、多为大店,场景覆盖经典风、科技感等
据观察,此类型门店走的都是大店模式,比如隔壁大院,门店面积4000平米,有30多个棋牌室,17个包厢,最多能满足500多人的聚会需求。
装修风格,也更契合老年消费群体的审美,有怀旧风的:比如一些门店打造了书屋、照相馆、时光小卖部、电话亭等场景,更能引发老年人的情感共鸣,也能满足他们拍照打卡的需求。
也有科技感的:比如壹天聚乐部莘庄店,进门后仿佛一脚踏入“地球仪”的中心,门口的巨型世界地图破开一道入口,穿过“航空舱门”,顾客们仿佛置身于埃及金字塔、富士山雪顶等7大洲标志性景观内。
还有网红风的:好比在上海新世界城4楼,有一家备受老年人喜爱的网红餐厅,这里曾是年轻人打卡的热门地,但如今却成了“银发一族”的聚集地。
◎各家场景风格迥异
不同风格的场景设计,都精准捕捉到了老年人“打卡拍照”心理。
不靠团购,不靠打榜,不靠点评
这类餐饮品牌悄声壮大
除了“百元一日聚”,当下,不少盯着中老年人的社区餐饮品牌,如紫光园、超意兴等,都正在悄声壮大。
比如超意兴线下门店客群覆盖全年龄段,其中60岁以上老年群体占比达23%;紫光园更是在进驻京客隆超市时,把北京大爷大妈们最爱的现烤京味烧饼作为引流产品,售价2元一个,老年群体十分乐意为了买到最便宜的烧饼多走几步路专程去趟紫光园。
典型代表还有四川的陶德砂锅,一个店能够做到过千万的年营业额,十几年生意都是排队的。
去陶德吃饭,发现大部分都是本地的爷爷奶奶或40岁以上的家庭带孩子来吃饭,这部分客群消费力强,掌握家庭的财政大权和消费决策权,他们认可的店,年轻夫妻和孩子也只能跟着去。所以陶德有句口号就叫“不在家里吃饭,就来陶德砂锅”。
◎五里关火锅用餐场景
放眼到火锅行业,也有不少品牌逐渐瞄上老年群体,或从品牌定位、或从产品设计,都在迎合这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
比如来自河南的员和记牛肉火锅,成为这两年备受关注的业内黑马,最开始的受众群体多是年轻人,后来老人孩子也加入阵营,受众越来越广,很多顾客常常开车几公里来吃,力做“爹妈孩子放心吃的火锅品牌”。
再像河北一家自助小火锅品牌,推出10元“孝心锅底”,具体内容为,1个成年子女带两个55岁以上老人,两个老人只收20元钱,菜品随便吃。
浙江一家自助火锅推出活动,75岁以上老人,1米以下儿童,吃火锅全免费;河南某县城一火锅店,针对银发群体推出“大筒骨火锅”,鲜骨熬足4小时,以骨汤做底,先吃软糯酥烂的肉,再喝汤,再涮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麦肯锡做了一份消费趋势的调研,总结了不同群体的消费力和消费意愿。消费信心最为乐观的三类群体分别是:Z世代(18-25岁)、一线富裕银发族、三线富裕中老年。
“朝气蓬勃的老人”,“有钱有闲的老人”,“将退休或已退休,有积蓄还有退休金的老人”,成为备受关注的消费群体。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超3.1亿,占到全国人口的22%,再具体到上海,截至2023年末,每三个户籍人口中,就有一人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超过了560万人。
这些群体,一是消费力强,稳定且事少,一旦得到他们的认可,生意就会非常稳定,所以只要老老实实做好口碑,还会给你推荐更多优质顾客,生意基本不会太差。
二是他们有着惊人的组织、动员能力,“摇人”吃饭,不靠团购,不靠打榜,更不靠点评,叔叔阿姨们通过彼此的朋友圈、视频号互相推送“种草”,轻易就能凑满一桌12人,享受年轻人难以拥有的性价比。
三是他们懂得享受,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更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
年轻人和银发族“双向奔赴”
机会点在哪?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力在融入消费市场,也乐于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这两年,年轻人正频频闯入老年消费场景,去老年食堂、上老年大学、报“夕阳红”旅行团……种种“反向消费”引发网络热议。
◎年轻人挤进社区食堂
这种“双向奔赴”正悄然改变着两代人的相处模式,也正在给传统餐饮提供更多的解题思路。
到底要做哪些人(年轻人or老年人)的生意,其实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生意模式、品类属性、优劣势和目标等是什么。
如果要做线上传播和引流,放大品牌知名度,还是得靠年轻客群传播,快速让更多人知道。只是要明白不同客群的作用是什么,哪些是赚利润的,哪些是做人气的。如果要做社区型的生意,主力客群不是年轻人,而是具备消费力的中老年,家庭客群。
毋庸置疑的是,很多大公司,已经在更早之前,就开始布局,把“中老年”相关业务发展为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今天,很多品类,都有机会针对新老人的新需求,重新做一遍,餐饮行业也不例外。
来源:火锅餐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