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深圳市龙华区的肖清雄、张笑笑、张艳斌被授予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深圳市龙华区的肖清雄、张笑笑、张艳斌被授予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张强劳模创新人才工作室进行业务交流。
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龙华一年诞生3名全国劳动模范,再次彰显“奋斗者之城”底蕴。实际上,近年来各级劳动奖项频频花落龙华。记者从龙华区总工会获悉,2017年以来,龙华区劳动者累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项(包括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1个,省五一劳动奖项56个,市五一劳动奖项168个,区五一劳动奖项369个。
张艳斌
从流水线上的“草根工匠”到打破国际垄断的“科研先锋”,从车间里的技术能手到社会治理的“城市合伙人”,龙华人用行动诠释着“无奋斗、不龙华”的硬核精神。这片热土何以成为新时代先进劳模群体的“孵化器”?答案在产业转型的浪潮里,更刻在“尊重劳动、赋能成长”的城市基因里。
奋斗文化
改革基因催生“敢为”精神
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龙华从“三来一补”加工厂到“20+8”产业集群,从传统制造到“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战略定位,每一次产业跃迁都伴随着劳动者的自我革新。
2025年全国劳模肖清雄的成长轨迹便是一个缩影——20年间,他从一名普通一线工人成长为国家级高技能领军人才。“在这里,奋斗不是口号,而是生存法则。”他的感慨道出了龙华劳动者的共同心声。
肖清雄
干事创业氛围激活内生动力
在肖清雄看来,龙华先进、劳模频出,离不开深厚的奋斗底色,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制度设计上,龙华区深谙“制度比情怀更可持续”的治理智慧,出台多项人才专项扶持和创业政策,打造人才蓄水池,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同时,构建劳模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链路,让高技能人才的呼声能够转化为政策落地落实。
工会作为
创新人才储备评选机制
2017年,刚完成行政区划调整的龙华一度面临产业工人断层困境:高端制造企业求贤若渴,基层技工却困于职业天花板。彼时,龙华区总工会刚刚成立,便以“超前储备”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破局——设立“五一”评选人才储备库,同步启动年度区级“五一”奖评选,创新“企业初筛—街道推荐—全区遴选”机制,并将评选周期拉长至全年。
与此同时,聚焦“20+8”产业集群,建立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六大领域专项人才池。2023年,主导研发“集成电路前道无图形晶圆光学检测设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的黄有为脱颖而出,成为2025年广东省劳动模范。数据显示,龙华区级劳模储备库现有候选人832名,其中43%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后备军—潜力股—标杆者”的梯度格局。
动态培养更像“终身教育”
在新百丽工业园区,张笑笑的工位上贴着一张“成长路线图”:2021年全国技术能手—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其背后是龙华区总工会首创的“劳模积分管理机制”——每年从技术创新、带徒成效、社会贡献三个维度对在库劳模进行评分,动态调整培养方案,打破以往“重评选轻培育”模式。“过去评劳模像‘高考’,现在更像‘终身教育’。”龙华区总工会负责人坦言。
张笑笑
劳模群体也需要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区总工会在劳模体检、疗养、慰问年度“三件套”关爱服务的基础上,增设“圆梦计划”劳模学历提升班、“劳模子女夏令营”等品牌服务,解决劳模学习成长和暑期托管难题。“这些细节让劳模感受到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2025年广东省劳动模范付艳清说。
劳模“传帮带”作用凸显
在深圳长江家具有限公司的“张强劳模创新人才工作室”,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强经常与学徒进行技术交流。短短三年,工作室已取得“智能中控文件柜的研发”等多项成果。像这样“劳模带徒”的劳模创新人才工作室在龙华有377家,劳模“传帮带”作用进一步凸显。企业劳模代表还经常进驻“链主”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加强产学研合作,助力辖区高质量发展。
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在龙华,近40名劳模拥有“两代表一委员”身份,他们主动作为、诠释担当,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建言献策。结合“百人进千企”大走访活动,龙华区经常组织劳模代表、工会干部、职工等,以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搭建政府、企业、职工交流平台。
人文浸润
让荣誉“看得见摸得着”
近期举行的2025年龙华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现场,情景再现将劳模事迹还原成沉浸式剧场:全国劳动模范肖清雄的“草根工匠”故事通过光影重现,台上青年演员“亲历”自动化设备攻关过程。
这种创新源于龙华区总工会的仪式感塑造,连续8年开展五一庆祝活动,并将五一表彰与直播、围观、线上互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相结合,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2021年先进事迹情景报告会”“2023年访谈表彰汇演”均吸引上万市民关注。与此同时,各街道、各社区配套举办“五一”联欢、参观游学等活动,共同将五一庆祝活动打造成全民参与的职工盛会。
让市民感受榜样力量
龙华区深谙“一个好故事胜过一打道理”的传播规律,通过立体叙事,打造出“奋斗者说”“星火成炬”等矩阵传播品牌,既有攻克纳米级精度的“技术狂人”,也有调解500起劳资纠纷的“暖心大姐”。同时,通过实体空间营造,在公园、图书馆、公交地铁站等公共空间打造“劳模事迹墙”,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榜样力量。在劳模群体内征集形成71个选课菜单,成立劳模工匠讲师团,将课程送到企业一线和校园,让职工和中小学生群体在焊花与代码中读懂奋斗。
龙华区在劳模培育方面的实践探索证明:劳模培育不是“摘果子”,而是“种果树”。这或许揭示了龙华“盛产劳模”的深层密码——当一座城市把劳动者放在价值坐标系的原点,产业升级与人的发展便实现了同频共振。从流水线上的执着坚守到实验室里的颠覆创新,从车间机床的轰鸣到数字孪生技术的静默迭代,“无奋斗、不龙华”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融入城市血脉的精神基因。在这里,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找到向上的阶梯,每一滴汗水都能映射出时代的光芒。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陈欣 通讯员 庄思瑜(均为受访方供图)
来源:宝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