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9月,西安美术学院聋哑女大学生宸玥因外貌过于精致被质疑"非真人",校友集体发声力证其善良品格,事件引发全网关于审美标准与残障群体社会形象的深度讨论。
2023年9月,西安美术学院聋哑女大学生宸玥因外貌过于精致被质疑"非真人",校友集体发声力证其善良品格,事件引发全网关于审美标准与残障群体社会形象的深度讨论。
图片源于网络
23岁的宸玥先天失聪,凭借超群绘画天赋考入西安美院雕塑系,其短视频账号因分享听障学生的校园生活走红。近期一段运动会抓拍视频中,她精致的五官、流畅的面部轮廓被部分网友质疑"像AI生成的假人",#聋哑女生因长相太完美被质疑#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首,阅读量达3.2亿次。这场始于容貌评判的争议,意外演变为公众对特殊群体生存现状的关注窗口。
图片源于网络
争议视频拍摄于9月15日校运动会现场,身着运动服的宸玥在跳远沙坑旁等待时被围观学生抓拍。视频中她自然整理刘海的瞬间,因光影角度凸显其流畅的面部线条,有科技博主逐帧分析称:"下颌转折角度完全符合黄金比例,瞳孔反光存在算法痕迹。"该论断引发网络热议,部分账号甚至制作"AI换脸对比图"进行传播。
事件发酵48小时后,同校学生自发组织"真实宸玥"行动。雕塑专业班长王同学提供多张课程作业照片:宸玥在陶土塑像时鼻尖沾着泥点、额角汗水浸湿碎发的抓拍。"她经常连续雕塑8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里,哪有人能保持无瑕状态?"多位校友在抖音发布宸玥日常:她用手语耐心指导同学调整素描构图、主动帮室友搬运重达20公斤的雕塑泥,视频累计获赞超200万
图片源于网络
北京大学数字社会研究中心2023年《网络形象认知报告》显示,78%的受访者承认会因修图软件过度使用产生"容貌真实性怀疑症",但仅有12%的人能准确识别AI生成图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残障人士相关热搜中,涉及外貌讨论的占比达41%,远超普通群体的17%。
图片源于网络
西安美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陈立人指出:"宸玥的面部特征实为典型感
欢迎读友在评论区互动,说说你对此新闻的看法。
来源:圣儒公考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