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助推大发展 | 王春青:单车骑出中国速度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8 09:30 2

摘要:今年2月28日,北京老山自行车馆,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与PARDUS(瑞豹)运动自行车共同举办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周期及未来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自行车运动和本土自行车品牌的发展。

编辑 | 华南

今年2月28日,北京老山自行车馆,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与PARDUS(瑞豹)运动自行车共同举办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周期及未来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自行车运动和本土自行车品牌的发展。

王春青(左)将瑞豹“战车”交付给亚洲男子公路锦标赛冠军吕先景

这是瑞豹深度参与的第四个奥运周期。作为第一个登上奥运会的中国自行车品牌,在里约、东京、巴黎三个奥运周期里,瑞豹始终与中国自行车队携手亮相世界顶级赛场。

当中国选手的“战车”在奥运赛场上展示优美风景线,它承载的不仅是竞技梦想,更是中国“智造”突破技术壁垒、重塑全球产业链的坚定信念。从代工车间到奥运赛场,从濒临绝境到行业领军,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器材装备委员会主任、山东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青用十五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中国智造”的逆袭传奇。

积淀

——成功以“知识改变命运”

王春青出生在山东乐陵的一个四口之家,父母以务农为生,将他和妹妹抚养成人。他的父亲是彼时村里少有的读过高中的人,对王春青影响很大。“我父亲因为家庭成分没有机会上大学,一直心有不甘。他的性格就是不服输,对我说‘你要想走出来,就得靠自己’。”

王春青也渴望走出乡村,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想跳出农门,就得自己考出来”。因此,他刻苦学习,考入德州师范专科学校(现德州学院)。原本王春青理想中的专业是管理与技术类,却阴差阳错被调剂到物理教育专业。既来之则安之,大学期间他不曾松懈,毕业时以“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的荣誉获得优先择业的机会。

1997年,王春青被分配在乐陵市第四中学,曾先后担任物理课教师、班主任、团委书记等职。2009年,乐陵市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开始普及电化教学,“各乡镇中小学都要配备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由于工作需要,获得过“电教优质课”兼具计算机特长的王春青调入乐陵市教育局电教装备科任科长,负责全市的电教装备工作。王春青在新的岗位兢兢业业工作,令他始料未及的“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年后,他的职业方向与曾经的理想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交集。

绝境

——破釜沉舟进行科技攻关

2010年,乐陵作为全国的体育产业基地,为支持体育产业长足发展,乐陵市政府牵头市直部门帮扶企业,一批党员干部“下派”到企业挂职,王春青就是其中之一,“我被选中帮扶泰山瑞豹这个项目”。

山东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简称“瑞豹”)的母公司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泰山体育”)深耕竞技体育领域多年,其研发生产的体育器材服务了多届全运会、亚运会和奥运会。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泰山体育凭借产品优秀的品质和服务能力一举成为北京奥运会最大的器材供应商,同时也是奥运史上最大的器材供应商,并创造了“零故障、零投诉、零事故”的骄人成绩,圆满保障了北京奥运会。

在2009年山东省举办全运会期间,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参观完泰山体育后,与时任泰山体育董事长卞志良座谈时表示:“泰山体育做的产品都是‘静’的,能不能做‘动’的?比如说竞技自行车。”

彼时,中国还没有符合竞技需求的自行车自主品牌、产品,国家自行车队使用的碳纤维材质竞技自行车长期从海外采购,不仅价格昂贵,还需要排队购买。

为填补这项国内空白,瑞豹竞技自行车应运而生。2010年项目正式立项后,王春青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职,主要负责项目管理团队与政府部门间的联络与协调工作,经历了瑞豹从无到有的全过程。“那时是真正的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块地,建筑物刚刚撑起柱子。”他回忆到。

2011年,就在王春青为期一年的挂职即将结束时,项目发生重大变故,他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那时候项目管理团队集体撤离,项目僵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把它坚持下来,就这样一路走到今天。”

然而“坚持”谈何容易?项目刚起步时,高端碳纤维自行车市场被国际品牌垄断,瑞豹不仅面临技术封锁、人才缺失与研发设备、技术储备、材料供给严重不足等诸多难题,还遭遇了一定程度的行业绞杀,“有供应商接到指令不能给瑞豹供货”。

因为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瑞豹的主研人员只能依赖外请,“请形形色色的人,不但有全国各地的,还有国外的”。乐陵是个县城,本地员工此前都没有接触过复合材料的制造和加工,王春青下大力气去南方招来的员工,却因为文化差异、生活差异,摩擦比较多,“闪招闪退”。“那段时间的确很痛苦,我们费尽心机留人和培养人。”

王春青坦言,项目初期,该遇到不该遇到的困难都遇到了,如果没有泰山体育作为强大后盾,瑞豹早就夭折了。“我们最早就是想研发竞技自行车。但做竞技自行车,不光要有成熟的技术,还得有成熟的生产工艺跟品质管控。直到2013年我们的方向才逐步清晰。”

三年间不计其数的实验与行业调研,令已担任瑞豹总经理的王春青逐渐明晰了前行方向。为了在培养工艺稳定性和技术团队的同时做到自给自足,他选择“曲线救国”——在深挖竞技器材研发之余承接碳纤维自行车代工订单。最初瑞豹只能接最基础的代工(OEM)业务,即按照品牌方的图纸完成生产。“只有大量的生产,才能够发现生产过程中的种种异常。复合材料跟原来想的焊接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是靠手工来完成的,对技术工人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就从代工中去累积工艺路线和品控路线。”

现实通往理想的桥梁,通常由不懈的跋涉构筑。2015年底,瑞豹遭遇了一次堪称“灭顶之灾”的突发事件,王春青直面其人生的“至暗时刻”。

当时瑞豹出口的一批自行车在到达澳大利亚港口时,自行车表面的油漆大量起泡,泛起白点,如同“起痱子”一般,因此被退货。一时间流言鹊起,导致客户撤单,企业濒临绝境。急火攻心的王春青因此“失声”三日。痛定思痛,他带领团队住在工厂一个多月,几乎不眠不休,通过大量实验梳理所有造成起泡的原因,从材料配比到工艺参数逐项排查,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树脂体系攻克难题,化险为夷。“我跟团队当时的想法就是必须把这个扳回来,知耻而后勇。现在我们已经完全知道原理并实现了可控。”

时至今日,重新审视那次重大危机,王春青认为,主要根源来自不健康的合作模式——研发、材料等标准都掌控在他人手中,瑞豹只负责制造生产,没有自主权。这次危机让他与团队深刻意识到:核心技术买不来,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逆袭

——打破西方百年垄断历史

当代工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后,瑞豹开始升级做贴牌(ODM)业务,即根据品牌方需求,瑞豹出设计方案并完成生产。

曾有一个国外品牌只提供了自行车的草图,设计师有不少天马行空的设计,比如握把的某一区域有密集的孔洞,但复合材料最忌打孔打洞。为此,从产品评审直到分模、开模的整个过程中,王春青带领团队做了大量的实验与测试,成功解决包括如何连接、保持刚性等大量技术难点,确保既能保持设计思路,又能完成延伸设计与生产落地。“那会正好是我们整个团队憋着劲儿的时候,我们要通过一些东西来自我证明。大家怀着这种心情一步一步硬啃下来,把不可能实现的项目给做成了。”最终,运动员用该款自行车在里约奥运会连续四次打破世界纪录。

而在“代工求生”的同时,王春青从未忘记创立瑞豹的初衷——踏上竞技体育的赛道。早在2011年,瑞豹就和专业运动队密切联系,2013年其自行车产品就开始用于竞技体育,接受赛场考验。

在竞技体育领域,对速度的要求是极致,而器材的每克减重都可能决定金牌归属。相对于民用自行车,竞技自行车的研发要求更加严苛,在物理学、空气动力学的应用方面有更高标准,以速度、爆发力、产品的轻便等为追求指标。为此,瑞豹研发团队与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成立联合实验室,创新采用“运动员—教练员—工程师”三角研发模式,使产品更符合竞技要求。

“研发人员要能够听得懂运动员跟教练员的诉求。比如运动员提出‘我骑的时候前面感觉有点空’,什么叫空?是要改前叉的刚性还是改重心?教练员说‘这孩子现在骑的这台车这个姿势发力不好’,那怎么去纠正?我们靠密集的沟通跟大量的测试,达到沟通无障碍,把运动员想要的竞技自行车做出来。”王春青说,将运动员、教练员对器材的诉求转化为设计和产品的难度很大,但这正是瑞豹的优势,也是瑞豹可以成为连续三届奥运会国家队用车的根本原因。

比如瑞豹为国家队选手定制的GOMERA EVO公路车,历经 37次风洞测试、528次结构优化,最终实现车架1150 克的“梦幻重量”,整车刚性提升18%。“车架侧面几乎是板状的,正面看是线状的。为了追求极致,在工艺实践上的的确确挺难的。这也是一个挑战。我们永远在悖论中前进,‘既要又要’。”他笑着说。

2016年里约奥运会,瑞豹首次陪伴中国奥运健儿征战自行车项目的赛场。这不仅仅是瑞豹的突破,更是中国竞技自行车自主品牌首次登上奥运舞台,打破了海外品牌在奥运史上的百年垄断。

2021年,瑞豹先与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铁人三项协会达成战略合作,携手中国国家自行车队、中国国家铁人三项队、众多省市专业队以及数支海内外洲际车队征战赛场,后又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山东省“瞪羚企业”。

在同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上,瑞豹“战车”全面登陆公路车、场地车、铁人三项三大项目,助力中国健儿取得佳绩。其中,中国运动员刘佳丽获得场地自行车女子全能赛第11名,创造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王春青介绍,竞技自行车中研发与制造难度最大的是场地车与计时车。2020年,瑞豹为刘佳丽量身打造的CT2020场地车自行车立项,研发团队根据刘佳丽的身高、臂长、体型,对骑行的舒适度、踏频等进行评估,多次调整车架、把立角度、刚性、强度,前后共修改了100多次,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做到精准匹配,瑞豹还为此专门购置了高精度的加工设备。“研发、制造场地车瑞豹这些年一直啃的都是硬骨头。我们整合了国内顶级的头部资源,在协会的组织下跟清华大学风洞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密切合作。人在车上的风洞都吹过,但原来没人测过。”

在王春青的带领下,瑞豹研发团队交上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碳纤维材料拉伸强度比传统的高了20%,独创了单转点后三角结构让车架抗冲击性能提升35%。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打破欧美百年垄断,更推动中国自行车行业标准跻身世界前列。

2024年巴黎奥运会,除去延续东京奥运会的项目外,瑞豹实现了女子个人计时项目的器材登陆,又一次在世界顶级赛场展现中国制造的能力和魅力。

此次瑞豹为中国国家自行车队量身定制的新款Gomera EVO赛车,由航空级纳米碳纤维材质制成,拉伸强度是T800材料的120%,拉伸模量是M40J材料的179%,车架重量仅为710克,其设计与工艺体现了对空气动力学的极致运用。

王春青在现场亲自见证了中国国家自行车队男子大组、女子大组以及女子个人计时项目实现质的突破。“观看比赛时非常紧张,一直在关注我们的器材。巴黎奥运会我们提供了公路车、计时车、场地车、铁人三项车,挺有成就感的,等到洛杉矶奥运会就有小轮车了。”憧憬未来,他信心满满。

领军

——构建“双循环”产业生态,锚定“健康中国”目标

自2019年开始,瑞豹承接UCI(国际自行车联盟)在华赛事的服务,此外还先后服务了世界军人运动会、第十四届全运会等重要赛事,并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独立服务了第二大赛区——淳安赛区的9个亚运、亚残运项目,走出了一条从器材供应商到赛事服务商的特色之路。

王春青(中)给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席崔大林介绍瑞豹自行车

谈及业务拓展初衷,王春青说,瑞豹做服务,就是要把整个运动自行车的生态圈都涉及,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行业的痛点和未来方向在哪,甚至有机会引领行业的发展。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瑞豹也因此构建起“碳纤维材料—核心部件—整车制造—赛事服务”全链条生态。其自主研发的航空级环氧树脂系统,不仅应用于自行车,更延伸至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这是我们在材料方面自己的配方、核心技术。当年那些我们没有的东西,现在全都一一实现了。”瑞豹2023年投产的二期工厂,通过机器人辅助生产、智能仓储系统,将良品率提升至99.2%,生产效率提高40%,以“毫米级精度”改写行业规则。

但王春青和瑞豹的目标远不止此,而是锚定“双碳”与“健康中国”开启智造新篇。

2017年4月25日,瑞豹召开“奥运实力·竞技领骑”为主题的品牌发布会,标志着瑞豹正式进军民用市场。从奥运赛场到大众骑行,瑞豹走出一条“竞技反哺民用”的特色路径。

在全民健身领域,瑞豹推出“骑行梦想种子计划”,与全国各地的骑行爱好者一同促进自行车文化发展。瑞豹此外,还在北京市大兴区举办“自行车进校园”系列活动。“目标就是普及自行车骑行文化。我们发现中国自行车包括专业人才的市场,都是在业余体校当中出现的。我们就想尝试把这块短板补起来,让孩子们多一种运动的选择。”

在公益层面持续增加投入,基于王春青行业生态可持续性思考。“现在中国运动自行车市场刚刚起步,能真正给整个社会带来什么影响,现在还没有哪个企业能讲得很明白。”这也成为他今后努力追寻的答案。

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王春青表示,他和团队仍将秉持着无畏的信念奋楫争先,继续书写属于中国品牌的传奇故事。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5年第5期 ]

来源:中华儿女人物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