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最强“护城河”,低空智联网多方下沉布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30 17:00 2

摘要: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4年成为产业界“顶流”。因其高效赋能地方产业经济底座,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产业特点,备受资本与政府重点关注。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4年成为产业界“顶流”。因其高效赋能地方产业经济底座,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产业特点,备受资本与政府重点关注。

随着政府释放“空域权限”信号频发,低空空域资源进一步盘活,细分应用场景已进入全面“待飞”阶段。但是如何才能释放低空经济发展潜能,最大化利用空域资源?

答案是构建“低空大脑”——低空智联网络平台。搭建以集“感-传-算-控”于一体的智联网络平台,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网络拉通“端、网、云、用”的数据、安全、管控,彻底释放低空经济发展潜能。

低空智联网主要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数字网络技术,以数据监管、产业链串联、应用智能化等方向融合创新为驱动,实现低空经济生态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控服务,大幅提升低空综合应用效率和空域资源利用率。

低空智能网联体系参考架构图

试想下,未来在120米至1000米的空域中,飞行器规模极有可能达到上亿量级。但目前没有任何一种现有的基础设施能够支撑起如此大体量飞行器的监控管理,想让低空经济实现规模化发展,低空智联网是必选项。

低空智联网将是未来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核心,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如何构建“高性价比”低空智联网平台?

低空智联网建设主要以空天地一体的“泛通感”体系设施为依托,充分利用5G、低轨卫星、宽带通信网等通信技术和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及雷达、导航、无线电、光电探测、通感遥等传感技术手段,打通低空终“端”、“网”络平台、数据“云”端、商“用”场景。以实现多网融合、数智赋能,满足高密度、大流量、近实时的低空安全高效应用需求而构建的智能化数字网络系统体系。

最终形成多元、异构、动态的低空运行管理生态,从而培育出广域互联、泛在感知、智能控制、精准管理的低空网络新业态。

目前,低空智联网受到空域资源、网络资源、频谱资源等资源的限制,距离实现飞行器规模化、常态化的安全高效的飞行活动需面临6大“痛点”。

一是如何实现低空智联网络认证与统一管理;二是不同飞行速度监管,特别是高速飞行的移动性管理问题;三是立体通信覆盖带来的无线信号干扰管控和场景感知;四是地面、空域和频谱资源协调共用;五是飞行器群组的管理和通信问题;六是大规模低空飞行的安全与飞行频次。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功能完善、用途广泛的陆地5G网络,而低空智联网仍处于关键技术攻关和标准完善阶段。目前主要是三大运营商凭借着通信技术与信号覆盖优势入场“布局”。

中国电信将其全域覆盖的4G、5G无线网络资源与天翼云、卫星、物联网、量子通信等算网数智技术融合,形成通信、感知、智算一体化的智能低空数字化服务体系,具备“泛在连接、全域感知、智能计算”的基础能力,满足了低空经济场景下各类飞行器“高密度、高频次、全覆盖、大连接、高时效、高安全”的作业需求。

中国移动聚焦低空智联网“通信、感知、管控、导航”四大核心能力,提出混合感知新空口、鱼鳞低空新组网等创新技术,打造全域可靠的“通”、多维立体的“感”、高效可控的“管”、智能精准的“导”一体化的低空智联网技术体系。

中国联通则加快发展联通天地融合智能网联能力体系,推动“端、网、业、管”四位一体协同创新,助力低空产业迈入“飞得好、管得好、用得好”的新阶段。

低空智联网作为我国低空经济的新基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和助推器,可以实现低空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大幅提升低空安全管理效率和低空空域资源利用率,激发低空经济发展潜能。

今年6月18日,3GPP Release 18标准正式宣布冻结,标志着5G-A商用的快速发展正式拉开序幕。5G-A网络能够将通信、雷达、算力等技术“浓缩”进一台基站中,从而构建一张连续覆盖的低空“专用”网络,可精准感知300米以下、1.2公里左右空域内的每一架无人机位置,有效满足低空通信连接的刚性需求。

可以看出,5G-A与低空经济两个热门领域的碰撞之下,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的火花正不断迸现。

另外,在天上“修路”有诸多风险因素,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将将低空现实空间转变为低空数字化空间。针对大规模、高密度低空飞行需求,加快收集低空三维导航数据,构建低空三维航道模型,实现从地面到低空的多维度、多尺度导航信息的集成,才能使低空经济真正“安全起飞”。

以深圳为例,通过构建具备飞行计划处理、航空情报服务、航空气象信息服务、低空数字空域图、导航、监视等功能的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完成服务网、航路网建设。同时,它还依托5G、5G-A通感一体、卫星通信等技术,复用与新建相结合,构建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低时延的空—天—地融合通信网络,实现起降点和运营航路全覆盖。未来,深圳致力于打造业内领先的低空算力平台,形成空域、飞行等职能管理服务基础能力。

鲸奇评论

2025年是低空智联网建设关键之年,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如何快速构建低空智联网体系,需开放应用接口,着力破解低空智联网发展中的堵点、卡点、难点;面向产业生态,强化多方合作模式创新,实现从技术创新到应用落地的商业闭环,开拓低空经济“新蓝海”。

来源:鲸奇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