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含泪离开我家打工10年,昨天她在电视上出现:是省人大代表啊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8 09:35 2

摘要:那年冬天,小区的集中供暖出了问题,我家的暖气片只有出风口附近能摸到一点温度。小陈来的第一天,就忙着用旧报纸和塑料袋把阳台的窗缝都堵上了。她带来的行李只有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里面装着两套换洗衣服和一本发黄的《新华字典》。

那年冬天,小区的集中供暖出了问题,我家的暖气片只有出风口附近能摸到一点温度。小陈来的第一天,就忙着用旧报纸和塑料袋把阳台的窗缝都堵上了。她带来的行李只有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里面装着两套换洗衣服和一本发黄的《新华字典》。

“这个,我闺女上学用的。”小陈不好意思地把字典塞回包里,“我就是想看看有没有时间学几个字。”

那时我们县城刚建了第一个大型商场,我在里面的服装店当店长,老婆在县医院上班,两个人都忙,没时间照顾女儿。小陈就是那时候来的,说是从邻县农村过来找活干。人有四十出头,瘦瘦小小的,脸上的皱纹比实际年龄多一些。

“我做事麻利,不偷懒。”面试的时候,小陈搓着手说,“工钱少点没关系,能包吃住就行。我就一个要求,每个月能不能提前支一点工资?我闺女在家读书,学费要紧。”

老婆同意了。她平时对保姆要求特别严格,但对小陈却格外宽容,可能是因为小陈那双粗糙的手和说话时微微弯腰的姿势,让人看了就知道是个实在人。

我们家二室一厅,小女儿睡在我们卧室的小床上,另一个房间是客房,平时没人住。小陈来了以后就住在那里,她把自己的东西都收在床底下的纸箱里,床上叠得方方正正,像是怕占地方似的。

小陈做饭很好吃,尤其是炖菜。她说农村人就会做这些耗时间的东西,城里人工作忙,没这闲工夫。每次我下班回来,家里总是飘着香味,女儿已经写完作业,在看动画片。小陈会坐在旁边织毛衣,电视的光映在她脸上,那时候她看起来很放松。

不到半年,女儿就跟小陈亲得不得了。有一次,老师让画全家福,女儿把小陈也画了进去,站在我们一家三口旁边,还特意画了小陈脖子上总戴着的那条绿色围巾。

小陈围巾下面有一道疤,像是被烫伤的痕迹,从脖子延伸到锁骨。女儿问过一次,她只说是小时候不小心的,然后转移了话题。后来女儿再也没问,但我发现女儿总会在小陈洗碗的时候凑过去帮忙,好像怕水溅到那里似的。

最让我记得的是那个除夕夜。亲戚都回老家过年了,我们三口加小陈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电视里放着春晚,小陈给女儿包了个特别大的红包,拿出来的时候手都在抖。

“这太多了,小陈。”老婆看了一眼红包,有些诧异。

“没事,这是我攒了一年的。”小陈笑着说,“闺女上学那么用功,该奖励。”

席间,小陈喝了两杯啤酒,脸红扑扑的。她告诉我们,她丈夫早年出了事故去世了,家里就剩下她和女儿。村里人对寡妇闲话多,她不想女儿受影响,就跑出来打工。

“我闺女今年高考,”小陈眼睛亮亮的,“她从小就聪明,字写得可好看了。初中班主任说,考个重点大学没问题。”

我和老婆都为她高兴,举杯祝福。小陈笑着抹了抹眼角,默默地夹了一筷子我爱吃的红烧肉放在我碗里。

那个除夕之后,我才发现小陈的生活有多严苛。她的房间除了换洗衣服,几乎没有任何个人物品。出门买菜都要记账,省下几毛钱都高兴半天。有一次我看见她在修一双开胶的旧球鞋,用502胶水一点点粘合,她说这是留着春天干农活用的。

四月的一天,小陈接到了电话,声音明显很激动。挂了电话,她在阳台上低声啜泣,但很快又擦干眼泪忙活起来。我老婆问她怎么了,她说是闺女打来的,模拟考试超过了重点线五十多分。

“那不是好事吗?”老婆问。

“是啊,高兴的。”小陈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就是想着这学费学杂费的,还要再多攒一点。”

老婆二话没说,当场给了小陈一个大红包。小陈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但第二天早餐做得特别丰盛,还包了我最爱吃的三鲜馅饺子。

小陈的女儿高考那天,我们都跟着紧张。下午考试结束,小陈站在校门口等了两个小时。她女儿出来时,小陈站在人群里,没敢上前,远远地看着。直到女儿主动跑过来拥抱她,小陈才红着眼眶笑了。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小陈的女儿,个子很高,皮肤白皙,说话轻声细语的,跟小陈完全不像。但她们站在一起的时候,那种小心翼翼又无比珍视的眼神是一模一样的。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小陈请了假。她女儿考得很好,被省重点大学录取了。小陈那天回来,眼睛都肿了,但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掩不住。

“陆老师,我想…我可能要离开一段时间。”小陈站在我家客厅,手指不安地搓着衣角,“闺女上大学了,我得回去准备一下。学费和生活费还差一些,我想回老家的砖窑厂上班,那边工资高一点。”

我们挽留了她,说可以预支工资,但小陈坚持要走。临走前,她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还用小本子写下了一周的菜谱,贴在冰箱上。

“你闺女考上大学了,你应该高兴才是,怎么还哭了呢?”老婆问她。

小陈擦了擦眼泪,说:“高兴,真的高兴,就是…舍不得小欣。”

我女儿抱着小陈的腿不肯松手,小陈蹲下来,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她亲手织的一条围巾,绿色的,和她自己脖子上那条很像。

“姨给你织的,冬天戴。”小陈给我女儿围上,又仔细地塞好,“记得学习用功,像你爸妈一样有出息。”

送走小陈那天,我女儿哭得眼睛都肿了。我们以为过段时间小陈会回来,结果一等就是两年。偶尔会有电话打来,说她在砖窑干得还行,闺女在大学学习也好。后来电话也少了,我们的生活也忙起来,逐渐就失去了联系。

时间像细沙一样流逝。我从服装店店长做到了区域经理,老婆在医院也评上了副主任。女儿从小学升入初中,又到了高中,小陈送的那条绿围巾早就不知道放哪里了。但每当冬天来临,我们还是会想起小陈做的那锅热腾腾的排骨汤。

“爸,这个阿姨是不是以前在我们家干活的小陈阿姨?”昨天晚上,正在准备高考的女儿突然指着电视喊道。

我放下手机一看,是省电视台的新闻,正在报道今年新当选的省人大代表。镜头里一个穿着深蓝色西装的女士正在发言,她的发型很干练,眼神坚定,讲话时手势有力。要不是那标注的名字,我根本认不出这是十年前住在我家客房的小陈。

“陈丽华代表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白手起家创办了希望照明厂,解决了三百多名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她还发起成立了’单亲妈妈互助会’,帮助五十多个单亲家庭走出困境…”主持人介绍着她的事迹。

我拿出手机迅速搜索”陈丽华 照明厂”,跳出来的都是她近几年的报道。原来她离开我们家后并没有去砖窑厂,而是用积蓄加上借来的钱,在家乡办了个小作坊,专门生产LED灯具配件。那时候LED刚刚兴起,市场前景很好。她瞅准了时机,还专门聘请单亲妈妈们工作,既解决了她们的生计问题,又能照顾家庭。小作坊慢慢发展成了现在的希望照明厂,年产值过亿。

更让我震惊的是,她的那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女儿,其实是她在老家收养的一个弃婴。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小陈含辛茹苦把她拉扯大,供她上学。那个烫伤疤痕,是小陈为救女儿不小心被开水泼到的。

新闻里播放着她的发言:“我想告诉所有和我一样的农村妇女,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管过去经历过什么,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

讲台上的陈丽华自信、从容,与当年那个踟蹰不安的小陈判若两人。但当镜头给到她领奖时的特写,我注意到她西装下面戴着一条绿色围巾,款式陈旧,和她送给我女儿的那条一模一样。

“是她没错。”老婆确认道,眼眶有些发红,“你看她系围巾的方式,总是把那一边拉高一点,盖住脖子。”

女儿一脸不可思议:“她是保姆?怎么可能?”

“她不只是保姆,”我纠正道,“她是个了不起的妈妈。”

昨晚我失眠了,躺在床上回想着小陈在我们家的点点滴滴。她借我们家的台灯看书到深夜,她小心翼翼地在电话里询问女儿的学习情况,她把每个月的工资几乎全部存起来…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她的梦想和责任。

而我们,只把她当成一个勤劳的保姆,从未想过她背后的故事和抱负。

今天上午,我特意开车去了趟她的厂子。厂区很大,门口写着”希望照明”四个大字。保安说陈总不在,去省城开会了。我留了名片,说是老朋友来访。

回来的路上,看到一个杂货店在卖绿色围巾,我买了一条,准备送给女儿。她马上要高考了,我想告诉她关于小陈的故事,关于那些看不见的努力和坚持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晚饭时,我把围巾递给女儿:“还记得小陈阿姨的围巾吗?”

女儿接过围巾,突然从房间里拿出一个旧盒子,里面居然是当年小陈送她的那条,已经有些褪色了,但被保存得很好。

“我一直留着呢,”女儿说,“每次考试前我都会摸一摸,感觉特别有力量。”

我愣住了,原来小陈的影响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没有察觉。

“对了,爸,”女儿突然想起什么,“我们学校下周要举办一个’成功人士进校园’的活动,能不能请小陈阿姨来讲讲她的故事?”

我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即使不能请来,我也会把小陈的故事讲给女儿听,讲给更多人听。

在这个普通的县城,在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像小陈一样的人,他们可能是默默无闻的保姆、清洁工、建筑工人…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故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坚强地活着,并试图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窗外下起了小雨,我想起小陈第一次来我家时,也是这样的雨天。她站在门口,小心地把雨伞靠在墙边,生怕把水滴到地上。谁能想到,那个怯生生的农村妇女,十年后会成为一个企业家和人大代表呢?

人生真是充满了惊喜和转折。有时候我们以为是在帮助别人,其实是别人在启迪我们;我们以为自己在见证别人的故事,其实是在参与改变历史的过程。

电视里又播出了人大代表的新闻,我专注地盯着屏幕,希望能再次看到小陈的身影。这一次,我要认真听她说的每一句话。

来源:荷叶聊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