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5日,全球第三大运动鞋品牌斯凯奇(Skechers)宣布接受私募巨头3G资本的收购并退市,交易金额达9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0亿元)。这一决定不仅成为全球鞋类行业最大规模的收购案,也标志着斯凯奇在关税政策、市场竞争与资本压力下的战略调整正式
2025年5月5日,全球第三大运动鞋品牌斯凯奇(Skechers)宣布接受私募巨头3G资本的收购并退市,交易金额达9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0亿元)。这一决定不仅成为全球鞋类行业最大规模的收购案,也标志着斯凯奇在关税政策、市场竞争与资本压力下的战略调整正式拉开帷幕。
一、退市背景:关税重压与业绩挑战
1. 关税政策的“生存威胁”
美国近期对中国、越南等地加征的关税政策,导致斯凯奇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例如,一双原本售价1100元的球鞋因关税成本飙升至近1700元,直接挤压了其“高性价比”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美国市场贡献了斯凯奇38%的全球销售额,但关税导致其净利润率同比下降0.5%。
此前,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在内的76家美国鞋企联名致信白宫,警告若关税持续,行业将面临“倒闭潮”。
2. 股价下跌与供应链风险
2025年斯凯奇股价年内累计下跌28%,叠加其约90%的产能集中在亚洲(尤其是越南),地缘政治与关税风险进一步加剧供应链脆弱性。公司警告称,分散产能至少需20亿美元投资,短期内难以实现。
二、3G资本入局:溢价收购与战略协同
1. 收购细节与溢价逻辑
3G资本以每股63美元的价格收购斯凯奇流通股,较其15日加权平均股价溢价30%。交易完成后,斯凯奇将转为私有公司,由现有管理团队继续领导,并保持原有战略方向,包括国际市场拓展、供应链优化等。
3G资本以收购并重塑汉堡王、卡夫亨氏等消费品巨头闻名,其擅长通过成本控制和资源整合提升企业效率,此次交易或为斯凯奇提供供应链调整与全球化运营的新思路。
2. 私有化的核心目标
退市后,斯凯奇可摆脱上市公司季度财报压力,更灵活应对关税冲击。例如,调整采购地、迁移部分产能至巴西等新兴中转地,或通过直接面向消费者(DTC)渠道提升溢价能力。
三、中国市场:增速放缓与转型突围
1. 销售疲软与竞争加剧
2025年第一季度,斯凯奇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16%,拖累亚太区整体业绩(若剔除中国,亚太区增长12%)。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凭借“性价比+国潮”策略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两者合计市占率已达28%。
2. 本土化策略升级
斯凯奇计划通过“回归舒适初心”战略巩固优势,同时拓展篮球、街舞等新兴运动领域,并加码电商合作(如抖音、小红书直播带货)。此外,其计划在一二线城市升级门店形象,并深化下沉市场布局(中国现有门店近3500家)。
四、未来挑战与行业启示
1. 长期战略的平衡难题
斯凯奇需在“舒适”标签与专业运动领域(仅占收入不足40%)间找到平衡,同时应对供应链分散的高成本压力。
2. 行业格局的重塑信号
此次退市或引发运动品牌对资本市场依赖性的反思。在关税与地缘政治风险常态化背景下,私有化可能成为企业规避短期波动、聚焦长期战略的新选项。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界面新闻、羊城晚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
来源:广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