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年前,苹果在iPhone 14 Pro系列上推出灵动岛,那时它被不少人视为“遮羞布”,如今却成为行业竞相模仿的对象。现在,是时候好好聊聊这个影响深远的设计了。
三年前,苹果在iPhone 14 Pro系列上推出灵动岛,那时它被不少人视为“遮羞布”,如今却成为行业竞相模仿的对象。现在,是时候好好聊聊这个影响深远的设计了。
全面屏时代,前置摄像头、Face ID等硬件的存在成了提升屏占比的“拦路虎”。从初代iPhone到iPhone X,苹果一直在探索如何平衡硬件与屏幕显示。iPhone X的刘海屏饱受诟病,却也是当时技术下的无奈之举。直到2022年,苹果推出iPhone 14 Pro系列,灵动岛横空出世。它将屏幕挖孔巧妙利用,把原本碍眼的“药丸”变为交互核心,来电、短信、音乐播放等信息都能在这一区域以动态方式展示,虚拟软件和硬件交互的流畅性得到极大提升,让前置摄像头和传感器区域不再是屏幕的视觉负担。
刚推出时,灵动岛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基础通知与简单交互,如来电、信息提醒,点击或长按可快速操作相关应用。随着iOS系统的迭代和开发者的适配,其功能不断丰富。如今,在导航时,灵动岛能实时显示路线指引;外卖配送中,可展示配送进度;游戏时,也能显示重要信息,如好友邀请、关键赛事提醒等 。苹果开放API后,越来越多第三方应用参与适配,进一步拓展了灵动岛的功能边界,使其成为苹果软件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深度融入用户日常操作。
发布之初,灵动岛面临诸多质疑。有人吐槽它是为掩盖挖孔缺陷的“补救措施”,还有人认为实际用处不大。但随着时间推移,用户逐渐体会到其便捷性,态度发生了转变。市场数据显示,iPhone 14 Pro系列及后续支持灵动岛的机型销量可观,很多消费者在选购时会将灵动岛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它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增强了苹果手机的辨识度和产品竞争力。
苹果的这一创新引发了行业跟风。安卓阵营起初嘲笑灵动岛,可很快就认识到它在交互设计上的优势,纷纷推出类似功能。华为鸿蒙的“实况窗”、OPPO的“流体云”、vivo的“原子岛”等相继登场,甚至微软Windows 12也被曝将引入相关设计。这一现象表明,灵动岛重新定义了挖孔屏时代的交互规则,推动整个行业在屏幕交互设计上不断探索,从单纯追求屏占比转向追求功能与显示的融合。
当下,屏下摄像头技术仍存在成像质量、显示不均等问题,而苹果似乎在探索屏下3D人脸识别技术。有消息称,未来iPhone可能会将Face ID和前置摄像头藏于屏幕之下,实现无打孔、无刘海的真全面屏。若这一设想成真,灵动岛可能会成为历史,但它所开创的交互思路,必然会为未来手机设计奠定基础。
来源:曦曦糖炒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