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民乐县洪水河管理处益民灌溉试验站与甘肃农业大学2025年校地合作节水灌溉试验项目“甘农薯19号”育种在试验基地顺利播种。这次点播试验,不仅承载着对秋日丰收的殷切期盼,更是校地合作在节水灌溉领域技术研究的创新与突破,为区域现代节水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
近日,民乐县洪水河管理处益民灌溉试验站与甘肃农业大学2025年校地合作节水灌溉试验项目“甘农薯19号”育种在试验基地顺利播种。这次点播试验,不仅承载着对秋日丰收的殷切期盼,更是校地合作在节水灌溉领域技术研究的创新与突破,为区域现代节水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支撑,助力灌区农业生产向着节水、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科学精细规划,提前筹备夯实基础。为确保马铃薯播种工作顺利进行,益民灌溉试验站提前谋划、早规划、早安排,试验站工作人员提前做好土壤保墒、地块平整、测水测肥等工作,确保土壤疏松、水分充足、肥基充实,为马铃薯育种创造良好的试验环境。同时,对马铃薯的点播时间、种植密度、滴管带布局、水肥用量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科学规划,确保试验项目顺利进行。
创新试验模式,节水降耗提升效能。与传统种植方式不同,试验基地采用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为马铃薯节水灌溉注入新动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的应用,彻底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下大水漫灌导致的马铃薯水肥利用效率不高、产量和品质下滑、种植成本过高等问题,经过前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该种植模式在节水方面效果显著,充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的品质和经济效益。
数据检测分析,提供节水技术支撑。播种完成后,试验田将进入为期四个月的数据监测与分析阶段。研究团队将定期对土壤含水率、温度、养分等进行全面监测,同时密切关注马铃薯的生长态势,包括生长、生理、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等各项指标,这些数据将为后续马铃薯节水高产研究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进一步优化种植方案,探索出最适合当地马铃薯种植模式和灌溉制度,为推动区域高效节水灌溉和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强校地合作,优势互补再结硕果。近年来,益民灌溉试验站紧紧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地方农业灌溉节水发展规划,以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为突破,大力推广各类农作物节水灌溉试验技术应用,2025年益民灌溉试验站与甘肃农业大学紧密衔接,对其自主培育的“甘农薯19号”种薯在试验区进行种植试验研究,为县域马铃薯新品种种植和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接下来,益民灌溉试验站将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不断探索创新节水灌溉新经验,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助力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切实推动地方农业朝着现代化、高效化、可持续化方向迈进。
来源:民乐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