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凯奇宣布退市!去年全球卖了650亿元,中国是最大海外市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8 11:49 9

摘要:近日,全球第三大运动鞋零售商斯凯奇(Skechers)宣布私有化决定,接受巴西私募股权巨头3G资本提出的溢价收购要约,交易金额约94亿美元,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交易,届时公司普通股将不再于纽交所上市。此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引发市场震动,“斯凯奇宣布退市”话题冲

近日,全球第三大运动鞋零售商斯凯奇(Skechers)宣布私有化决定,接受巴西私募股权巨头3G资本提出的溢价收购要约,交易金额约94亿美元,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交易,届时公司普通股将不再于纽交所上市。此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引发市场震动,“斯凯奇宣布退市”话题冲上热搜。

斯凯奇成立于1992年,凭借舒适的鞋类产品和大众化定位,在全球鞋类市场异军突起,成长为美国第二大运动鞋品牌、全球前五大运动鞋服品牌,两度入选《财富》500强。2024年,斯凯奇销售额近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0亿元),同比增长12%,过去五年营收几乎翻了一番。其中,中国作为斯凯奇最大的海外市场,在其全球业绩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斯凯奇选择此时退市,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与市场因素,而关税政策的冲击无疑是关键导火索。美国市场占据斯凯奇全球销售额的38%,然而其超六成进口产品来自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近期,美国政府对亚洲多国加征关税,致使斯凯奇采购成本大幅攀升。例如,一双原本售价1100元的球鞋,受关税影响成本飙升,消费者如今需支付近1700元 ,这严重削弱了斯凯奇主打“高性价比”的市场竞争力,也挤压了利润空间。

此前,包括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在内的76家美国鞋企联名致信白宫,警告新关税政策已对平价鞋企构成“生存威胁”,若不豁免,部分企业恐面临倒闭风险。斯凯奇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撤回全年业绩指引,明确表示原因是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斯凯奇美国市场增速(6.9%)落后于国际市场(7.2%),中国等关键市场因本土品牌崛起与关税双重压力,销售额同比下滑16%。

此外,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在交易宣布之前,由于关税打击,斯凯奇的股价今年已累计下跌28%。面对关税不确定性增加的运营风险、抑制消费需求的潜在危机,以及资本市场的压力,私有化成为斯凯奇规避上市公司监管压力、获取更大经营自主权以应对关税风波的战略选择。

自2007年斯凯奇与中国香港联泰集团合作成立斯凯奇中国,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以来,斯凯奇发展迅猛,在中国已开设近3500家门店。过去多年,中国市场成为斯凯奇全球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零售额达240亿元。早期,斯凯奇凭借D’Lites等优势产品吸引消费者目光,以“舒适科技”理念成功打入市场,定价介于国际龙头与国产品牌之间,同时重视本土化设计与营销,在一线城市直营布局后,借助经销商在二三线城市快速拓店。

然而,当下斯凯奇中国市场正面临严峻挑战。2025年第一季度,斯凯奇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2024年销售额同比下降0.9%,其中四季度下滑11.5%。一方面,国内运动品牌如安踏、李宁等崛起,凭借产品创新、品牌塑造与营销升级,不断抢占市场份额,压缩斯凯奇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关税导致产品成本上升,进一步削弱其性价比优势,在价格敏感型的中国市场,消费者可能转向更具价格竞争力的品牌。

不过,斯凯奇对中国市场仍充满信心并持续布局。斯凯奇全球首席运营官David Weinberg表示坚信斯凯奇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增长潜力,将持续在产品研发、营销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增加投资。例如,2020年投资超6000万元设立亚太产品研发中心及中国数字影棚;2022年投资30亿元建造江苏太仓中国物流中心;2023年设立东莞亚太研发中心与沪穗总部等。未来,斯凯奇计划深化下沉市场布局,将品牌策略向西安、成都等第二梯队城市倾斜,利用“舒适科技”定位开拓下沉市场空白。

此次3G资本收购斯凯奇,交易完成后斯凯奇将成为私人控股公司,但其品牌总部、管理层及核心战略将保持不变,创始人罗伯特·格林伯格(Robert Greenberg)将继续担任董事长兼CEO 。对于斯凯奇中国市场而言,短期内,合资模式和架构不变,业务运营保持稳定,消费者不必担心产品供应与品牌服务问题。

长期来看,3G资本擅长成本管控与推动品牌长期发展,或许能为斯凯奇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与资源支持,助力其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以缓解关税压力,更好地应对中国市场竞争。但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仍在,若关税问题持续甚至恶化,斯凯奇在中国市场仍需面临成本与价格挑战;同时,如何在本土品牌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通过产品创新、营销变革实现业绩增长,也是斯凯奇未来需要突破的关键。

斯凯奇退市是其在复杂全球贸易环境与市场竞争下的战略转型,中国市场作为其重要增长极,机遇与挑战交织。未来,斯凯奇能否借助此次收购在关税风暴与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中国市场又将在其全球战略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值得行业与消费者持续关注。

来源:阿峰故事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