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深部古老构造能够揭秘地球形成过程

摘要:2024年9月27日,《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题为《中生代洋内俯冲形成了东太平洋隆起下地幔》(Mesozoic intraoceanic subduction shaped the lower mantle beneath the

2024年9月27日,《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题为《中生代洋内俯冲形成了东太平洋隆起下地幔》(Mesozoic intraoceanic subduction shaped the lower mantle beneath the East Pacific Rise)的文章,该文指出,研究人员发现恐龙时代沉入地球深处的俯冲带的证据,挑战了关于地球内部构造的现有理论。这片以前未被研究过的俯冲带位于东太平洋隆起(东南太平洋底部的构造板块边界),为认识地球内部运转以及数百万年来地球表面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全球断层扫描模型的聚类分析表明,太平洋大低剪切速度省(LLSVP)存在多个内部异常,包括太平洋中部和东部之间存在一个显著差别。导致这个差别的构造性原因至今仍不明确。为此,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最新的地震成像技术,在世界上扩张最快的洋脊——东太平洋隆起以东发现了一个异常厚的地幔过渡带(大约位于地球表面以下410~660 km之间)。根据最新的层析成像结果,增厚的过渡区显示出具有比地幔平均速度更快的速度,而且受其干扰的橄榄石的相边界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发生移动。研究人员将这一观察结果归因于现今纳斯卡板块下的中生代(2.5亿至1.2亿年前)洋内俯冲事件的发生。正是因为这片古老的大洋板块的存在,导致太平洋东部的LLSVP被分离,也就是说,在地幔过渡带可能存在较冷的物质,暗示着一些海洋板块在穿过下沉地幔时有一部分被卡在其中。

研究人员表示,在地球深处,还有更多的古老构造等待人类去发现。每一个都有可能提供有关地球复杂过去的新见解,甚至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文献情报中心《地球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24第20期 王晓晨 编译。

来源:环境与发展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