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唐代、宋代,牡丹被称为“富贵花”“百两金”。在历代绘画作品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牡丹也常常作为主角,辅以其它花鸟、山石,共同表达富贵吉祥的寓意。成都人民一直热衷于种牡丹、赏牡丹、唱牡丹、咏牡丹、绘牡丹、举办牡丹花会等,与牡丹相关的活动沿袭不断。
国运昌时花运昌
太平盛世喜牡丹
在人们对花卉王国的想象中
牡丹素以“花中之王”著称
立于春花万秀丛中
亦能艳压群芳,出类拔萃
其中渗透着的人文力量、艺术价值与生活智慧
正是牡丹的神奇之处
天彭牡丹,自然也不例外
最美人间四月天
牡丹花开动彭州
在眼下这个赏牡丹的最佳时节
品鉴彭州推出主题策划
《天彭牡丹史话》
让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牡丹
走进今天的关键词:花俗(上)
在唐代、宋代,牡丹被称为“富贵花”“百两金”。在历代绘画作品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牡丹也常常作为主角,辅以其它花鸟、山石,共同表达富贵吉祥的寓意。成都人民一直热衷于种牡丹、赏牡丹、唱牡丹、咏牡丹、绘牡丹、举办牡丹花会等,与牡丹相关的活动沿袭不断。
衣食住行尚牡丹
牡丹以其雍容华贵的姿态傲然屹立于群芳之首,被誉为“花中之王”,成为国人心中吉祥富贵的载体,让中国历代各阶层人士爱之、珍之、用之。
天彭牡丹更以其特殊的形态和神韵,受到人民的喜爱。自唐宋以来,人们就将天彭牡丹的形、神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都人对牡丹“形”的运用,表现在对牡丹本身的运用。他们将天彭牡丹根入药,是为丹皮。用牡丹花酿酒,成为“牡丹液”,用牡丹花与绿茶制成“牡丹茶”。春暖花开时节,把牡丹花用于宴席,称为“牡丹宴”,做出了“牡丹肉片”“牡丹提神汤”等菜品。
成都地区的人对牡丹“神”的运用,还体现在对牡丹象征意义的运用。成都人欣赏花,不仅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欣赏花中所蕴涵的人格寓意、精神魅力。
人们把天彭牡丹姿态优雅、仪态万端、花叶和谐配合的图纹用于服饰、瓷器、陶器、木刻、石刻等艺术创作上。其图案形象被广泛用于楼台馆所、园林绿化、栏杆桥梁等。
成都宽窄巷子、浣花溪、蜀锦苑以及彭州的公园、庙宇等处处可见牡丹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景像。宋以来,成都家庭的座椅、花床、房屋的撑弓、水缸、浴缸、花盆……无论是房屋装饰、家具什物,还是土陶瓷器,都有诸多牡丹图案,寄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彭州园内桥梁上的牡丹图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牡丹在蜀锦、蜀绣上的运用。蜀锦,又称蜀江锦,是起源于战国时期成都所出产的锦类丝织品,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宋以来,成都人就将天彭牡丹形象印在蜀锦上,传到全国,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国宝级传统工艺品京都西阵织的前身。直到现在,蜀锦仍然把牡丹图案运用在各种造型的服饰上,使天彭牡丹文化随蜀锦继续向外传播。
蜀绣又名“川绣”,是在丝绸或其它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主要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带的刺绣。2006年5月20日,蜀绣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2月,蜀绣正式被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关蜀绣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当时的工艺已相当成熟,蜀绣图案配色鲜艳,牡丹花富丽堂皇的特质,常常成为绣娘手下的“座上宾”。
宗教场所对牡丹的运用也很多。修建于北宋时期的彭州镇国寺塔,塔上的浮雕便运用了天彭牡丹图,虽经千年风雨,至今犹感生机勃勃。龙兴寺中的牡丹伴佛图、石刻浮雕牡丹、木刻门窗牡丹从古至今,代代传承。丹景山审魂殿中具有汉代色彩的麒麟牡丹石刻,反映出道家追慕牡丹的久远。牡丹名山丹景山还有很多关于牡丹诗词图纹的残碑石碣、摩崖石刻。
龙兴寺中的牡丹伴佛图
天彭牡丹的象征意义已深深烙入到了成都文化之中,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牡丹与饮食生活
牡丹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我国食用牡丹花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原料配方和制作方法。
据清《养小录》记载:“牡丹花瓣,汤焯可,蜜浸可,肉汁烩亦可。”其意是:无论滑炒、勾芡,还是清炖,牡丹花瓣和花粉可制作保健食品和饮料。
菜谱中就有牡丹花银耳汤、牡丹花溜鱼片和牡丹花酒等。这些以牡丹花为主的菜肴,不仅味美清爽细嫩,还有食疗的作用。
牡丹也是我国广泛使用的重要药材,其根加工可制成丹皮,《本草纲目》中有记载:“丹皮可‘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
习俗节庆韵牡丹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这是唐朝长安、洛阳人年年岁岁按习俗看牡丹的情景。
“不让中州独占香,倾城千古自流芳。马龙车水观丹景,山下形成闹市场”。这是清朝成都人按习俗到丹景山看天彭牡丹的情景。
天彭牡丹闻名天下,影响当地人形成哪些习俗呢?陆游《天彭牡丹谱·风俗记》中记载了成都人种花、养花、赏花、爱花、送花、宴花的习俗。胡元质《牡丹记》中记载了成都人举办花会、聚众赏花、画花的习俗。当代成都人除了举办花事盛大的牡丹花会而外,还在每年花开时节加入了唱花、绣花、舞花、摄花、买花、卖花、戴花、吟花等活动。
每到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不同年龄段的歌咏队、舞蹈队员穿着牡丹图案的衣装、戴插牡丹形色的头饰,手持牡丹花篮、花扇在空阔的地方翩翩起舞、引吭高歌,蜀锦绣女在亭廊现场绣牡丹,画家现场画牡丹,各个诗书画院争相展出牡丹作品,诗人或诗歌爱好者成群结队在牡丹丛中采风。
牡丹开放的季节,爱花的人们有的把最先开放的那朵花供在堂屋中,捧着茶杯慢慢欣赏;有的把自己酿造的牡丹酒放在花下,对花饮酒;在盛产鲜艳牡丹的时节,农家乐的餐桌上有了牡丹汤菜,牡丹宴便应运而生。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把镜头对准山水中的牡丹,对准人们关于牡丹的习俗……
牡丹没有开放的季节,天彭牡丹也不寂寞。人们举办的迎春旅游商品展销会,也常用牡丹做主题。无论大小广告,无论何种商品,都有以牡丹为图案的标记。在平常的很多集会中,节日庆典中,会场多有以牡丹为图案的背景,团体组织的歌唱会、朗诵会、赛事……多冠以牡丹名号。
往期推荐:
花开四千年,天彭牡丹发展史上首个高峰和黄金时代,竟都藏着这么多的第一!
花开四千年,天彭牡丹如何火遍全国?
什么?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居然还是一位园艺家!证物来了~
丹景红、彭州紫、刘师哥……这些珍品牡丹,都来自彭州
跟着古诗词,赏尽天彭牡丹之美!
期数:3045期
文:天彭牡丹史话
图:罗忠儒 李兰英 邓启君 廖品杰 张勇 乔刚 文德军 张鸿 刘遵玲 品鉴彭州 天彭牡丹史话
编辑:梁丹 责编:刘代萱 审核:冯艳丽
★转载请标明来源,版权保护离不开你我的参与!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2840955915@qq.com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叶韬 冯艳丽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刘倩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
你的每一个赞和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
来源:品鉴彭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