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名在舞台上深耕多年的歌唱演员,每当看到聚光灯下涌动的新人面孔,总会不自觉地想起老一辈艺术家们在后台挥汗排练的场景。艺术的本质从未改变,改变的是时代浪潮下愈发浮躁的人心。
作为一名在舞台上深耕多年的歌唱演员,每当看到聚光灯下涌动的新人面孔,总会不自觉地想起老一辈艺术家们在后台挥汗排练的场景。艺术的本质从未改变,改变的是时代浪潮下愈发浮躁的人心。
记忆里,我的老师曾说起歌唱家郭兰英在《白毛女》巡演时的故事。为了演活喜儿这个角色,她能在寒冬腊月赤脚踩进冰水里体会人物心境,嗓子发炎时含着药片也要完成整台演出。这样的执着,在如今的演艺生态中愈发稀缺。老一辈艺术家将艺术视为生命的图腾,他们用数十年的积累打磨技艺,用纯粹的热爱滋养作品,每一次登台都是对艺术的虔诚朝圣。
反观当下,娱乐圈仿佛成了资本追逐流量的角斗场。无数家长怀揣着“一夜成名”的幻想,不惜动用各种关系为孩子铺路。有些年轻艺人甚至未经过系统训练,仅凭资本包装和营销炒作便登上舞台。在直播间里,有人五音不全却打着“歌手”旗号卖货;在影视剧拍摄现场,替身和后期特效取代了演员本该有的扎实功底。艺术不再是精神的圣殿,而沦为快速变现的工具,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令人痛心。
更值得警惕的是,流量至上的风气正在侵蚀艺术创作的根基。为了迎合市场口味,许多作品放弃了对艺术价值的追求,转而用夸张的噱头和低俗的内容吸引眼球。那些真正愿意沉下心打磨作品的艺人,反而在流量的漩涡中举步维艰。艺术本该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如今却在利益的裹挟下逐渐失去灵魂。
但我始终相信,艺术的火种永远不会熄灭。就像荒漠中总有胡杨坚守,演艺圈也不乏真正热爱艺术的追光者。他们或许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没有动辄千万的粉丝,但他们用扎实的功底和真诚的态度,守护着艺术的纯粹。作为一名歌唱演员,我愿与这些同行者并肩,以老一辈艺术家为标杆,用作品证明:真正的艺术永远不会被流量和资本所定义,唯有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才能让舞台上的光芒历久弥新。
来源:歌手金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