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许昌的天有点热,但比天气更热的,是胖东来头顶上的舆论火球——一位名叫“柴怼怼”的网红连发29条短视频怼这家良心企业,说他们卖的和田玉是暴利骗局,几百块的成本硬卖几万,三万块的手镯被形容成智商税套餐,一句“胖东来卖玉黑良心”直接引爆评论区。
网红狂怼胖东来翻车了,网友却冲进商场买爆了和田玉,这场“公关危机”笑到了最后的竟然是被泼脏水的那一方。
最近许昌的天有点热,但比天气更热的,是胖东来头顶上的舆论火球——一位名叫“柴怼怼”的网红连发29条短视频怼这家良心企业,说他们卖的和田玉是暴利骗局,几百块的成本硬卖几万,三万块的手镯被形容成智商税套餐,一句“胖东来卖玉黑良心”直接引爆评论区。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开始疯狂跟风,质疑声、退货潮、视频转发量一夜间爆表,有人在视频下留言说再也不相信什么“零售榜样”,还有人直接把胖东来称为“玉石收割机”,但这一场本该是网络对企业的“吊打”,没想到剧本忽然翻转,在官方调查结果一锤定音的那一刻,“柴怼怼”的脸被狠狠糊上了法律的手掌,现实再次告诉我们,舆论的刀子不能乱挥,真相从来都不是靠一张嘴就能制造的。
事发第一阶段是“网红开炮”,话术洗脑式精准输出,他自称有二十年玉石经验,是温州某珠宝公司的老板,还晒出自己平台销量50万+,掐准了胖东来卖的玉利润点作为突破口,猛怼价格虚高,疯狂输出“你们被骗了”的情绪牌,光视频播放就飙到了百万级,评论区还有人拍大腿说早该曝光这种‘资本套路’。
但很快,真正的打脸来了——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直接出手调查,对1月到4月胖东来卖出的4177件和田玉展开全盘核查,销售额2959万,平均毛利率不到20%,对比同行50%以上的利润水平,简直是业界的清流。
13件玉石被逐一抽检,进货手续齐全,鉴定证书真实合法,价格明码标注、货品全线合规,连最苛刻的珠宝质检都挑不出毛病,一纸报告直接把“暴利”论轰成废纸。
讽刺的是,那个跳出来喊“胖东来收割智商税”的人,自己店里的玉器标价却比市场价高得多,有网友反查发现他直播间里的部分产品与义乌某批发市场一模一样,进价几十,卖价上千,这不是双标是什么?
打着监督名义给自己带货,嘴上喊着正义,实则反手牟利,伪善到令人作呕,抖音平台在舆论压力下也终于出手,把他所有视频统统下架,账号禁言一个月,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胖东来反手就是一纸诉状,把“柴怼怼”告上法庭,控诉其涉嫌商业诋毁和侵犯名誉权,法院也正式受理,索赔金额不低于500万元,这一举动迅速获得网友支持,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三大主流官媒纷纷发声,点名提醒:监督是权利,但不是造谣的盾牌,任何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胡乱攻击他人品牌信誉的行为,都是对营商环境的毒瘤。
原本被冤枉的胖东来没有选择沉默躲避,而是迎难而上,配合检查、公布数据、正面回击,同时于东来本人发文称“愿意接受监督,但绝不容忍抹黑”,他甚至一度宣布暂停使用社交平台,表示将“冷静、休息、反思”,言语间带着无奈,但更多的是坚守,而就是这种坚守,唤醒了被误导的消费者,原本在争议中观望的人群突然间像是被打了鸡血,自发涌入胖东来门店,一边排队一边喊着“我们来买玉”,朋友圈、微博、小红书、B站都能看到许昌本地人刷着购买视频,“支持胖东来”的手写牌、合影照刷屏全网,这不是官方组织,也不是危机公关,而是一场消费者自发的逆袭打脸行为,一场对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的集体抗议。
更让人动容的是,于东来一直强调“我们不靠卖玉赚钱”,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胖东来总销售额是62.7亿,而和田玉仅占0.34%,贡献利润微乎其微,但面对恶意中伤他们依然选择正面澄清,耗费人力物力请第三方出具检测报告,甚至提起诉讼维权,就是为了守住企业信誉,守住信任这两个字的底线,这种不以利益驱动的坚守,在如今这个“谁流量高谁就是王”的荒唐环境里,显得格外稀有。
其实这也不是胖东来第一次面对网络风暴,之前“红内裤掉色”事件还历历在目,一个顾客投诉内裤褪色导致皮肤过敏,于东来直接下架全部同系列产品,组织员工调查53页质检报告、追责相关人员、并为受影响消费者赔偿,从来没有“推锅”的操作,只有“我来负责”的担当,他们不是靠冷冰冰的规章制度赢得消费者心,而是靠一次次实实在在的“补救行为”建立起的信任防线,这样的企业,是整个市场最该被保护的那部分。
但也正因如此,胖东来成为行业“异类”,他们10万以下的玉毛利率不超过20%,而同行随便一翻价,动辄是三四倍的利润,这种打破潜规则的透明定价方式,自然触动了部分人的利益神经,“柴怼怼”的突然爆怼,表面上是消费者视角,实际上更像是有人急了,急胖东来把行业“价格黑幕”一刀切穿,很多藏在灰色地带的商家发现靠信息差暴利的模式行不通了,于是有人急眼了,开始用网红“言论自由”打擦边球,把谣言包装成正义,把泼脏水伪装成揭黑幕,背后的意图,耐人寻味。
这场舆论风暴也带来了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网络到底该不该是“无责任地带”?如今随便一个网红账号就可以通过剪辑、编排、演技、情绪煽动来摧毁一个企业的声誉,观众被情绪带节奏,平台靠点击赚流量,而企业只能疲于应对,如果这一次胖东来没能挺住,或者选择了“息事宁人”,这件事最后的结局恐怕就不是一纸公函那么简单,而是又一个良心品牌被互联网口水活活淹死的结局。
而现在,“柴怼怼”被封,法院受理诉讼,人民网点赞支持,胖东来门店被抢空和田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的选择”清晰可见,没有哪个企业能永远没有争议,但一个企业有没有底气去迎接真相,是判断它价值的最好标准,这一仗,胖东来赢的不只是风评,更是赢得了人心。
这场闹剧也在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别让“一个视频”决定你的立场,别让情绪牵着鼻子走,监督是好事,但监督也得讲证据、讲逻辑、讲基本的常识,别被所谓的“揭黑爆料”牵着节奏盲信盲从,当我们每个人都开始用常识看待网络世界,用理性面对信息传播,整个社会才会慢慢远离这种被情绪操控的病态传播结构,也才不会让真正做事的人寒了心,正如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曾说:“我们赚钱是为了让员工幸福,而不是为了对抗恶意”,他不是在喊口号,他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信任是可以守得住的,只要你够真诚。
你怎么看待这场网红“爆怼”风波?你还愿意相信良心企业的力量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我们一起捍卫一个清朗的商业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
来源:爱生活桃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