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扳机鱼的正式名叫做鳞鲀,是鲀形目鳞鲀科鱼类的统称。扳机鱼这个俗称来自于英文triggerfish,指它们的第一背鳍可以立起卡住,就像手枪的扳机一样
在海里,最令潜水员闻风丧胆的不是凶猛的大鲨鱼,也不是剧毒的水母,而是一种长得丑丑的小鱼——
第一次被鱼盯出了被性骚扰的感觉……
在潜水界,大家通常叫它“扳机鱼”,潜水时候和它四目相对,你的脚蹼、你的手指就要小心了……
被扳机鱼亲的
更可怕的图在后面
扳机鱼大战章鱼,你猜谁赢
碰上它可别惹,人家生嚼海胆
扳机鱼的正式名叫做鳞鲀,是鲀形目鳞鲀科鱼类的统称。扳机鱼这个俗称来自于英文triggerfish,指它们的第一背鳍可以立起卡住,就像手枪的扳机一样
(这个在后面有演示)。鳞鲀也是常见的观赏鱼,在水族界,人们不叫它扳机鱼,而叫它“炮弹”,因为鳞鲀在水中高速穿行而又不摆尾巴,酷似一枚炮弹。
圆斑拟鳞鲀(Balistoides conspicillum)
图源:aquariophilie
一种小小的鱼儿名字竟与两种军火相关,而巧的是它们的性格还又十分火爆——这就是它们令潜水员敬而远之的原因。许多鳞鲀有强烈的领地意识,无论对方大小,它们对入侵者毫不手软,二话不说就奋起追咬,直到把对方逐出领地,要是碰上一条繁殖期护巢的鳞鲀,它们的暴烈程度还要再加一个档次,所以潜水员都被教育远离鳞鲀,要是被盯上了就拿脚蹼对着它,宁愿废掉脚蹼也不要废掉自己。
?就这样咬碎了?你来帮我开生蚝
图源:Tiktok
而鳞鲀,是吃虾蟹螺贝海胆的,它们的牙齿又十分锋利,一旦被啃上,轻则破相,重则伤残——国外曾有人钓上一条黑副鳞鲀,结果一个不小心,手指少了一截。鳞鲀的凶猛也不是针对人类,去看看那些介绍鲨鱼的水族资料,很多都会特意强调鲨鱼不要和鳞鲀混养,不是因为鳞鲀会被吃掉,而是因为它们会痛打鲨鱼。
被黑副鳞鲀咬掉手指那位
鳞鲀在全世界共有42个物种,从接近北极圈的挪威海到温暖的赤道地区,它们可谓无处不在,珊瑚礁、海草床、河口乃至远洋都是鳞鲀的势力范围。大多数鳞鲀种类都生活在印度-太平洋的热带珊瑚礁海域,只要在这里潜水,那就是在鳞鲀的家门口蹦迪。
不过好消息是并不是所有鳞鲀都那么暴躁,潜水员们最怕的是褐拟鳞鲀(Balistoides viridescens),也就是他们所谓的泰坦扳机鱼或泰坦炮弹(titan triggerfish),这是印度-太平洋海域最大的鳞鲀,体长可达75厘米,不难想象被它咬伤一口的份量!
褐拟鳞鲀,看着就大,难怪称为泰坦
图源:fishesofaustralia.net.au
鳞鲀之名源于它们厚重的鳞片,这身特化的鱼鳞紧密相连包裹在鳞鲀的全身,形成一副坚硬的锁子甲,所以鳞鲀咬别人很容易破防,但别人咬它却没有那么容易把它咬伤。不过,碰上一些体型碾压的捕食者,比如大型的裸胸鳝和鲨鱼,鳞鲀的这身防御就不起作用了,因为它会被整个吞掉。
咬不动啊…是鳝鳝我不够大了
这时候,鳞鲀的“扳机”就有了用武之地。它的第一背鳍由坚硬的鳍棘组成,第一鳍棘如果立起来就会自动锁死,再配合撑开的腹部和腹鳍棘,鳞鲀可以把自己卡在石缝或天敌嘴里免得被吞掉(要是卡不住就没戏了)。等到危机解除之后,鳞鲀会先放下第一背鳍的第二鳍棘,这是一个开关,能解锁第一鳍棘,然后鳞鲀恢复原状,逃之夭夭。
这是一张鳞鲀的X光照,可以看到,它的第一背鳍由两枚鳍棘组成。图源:australiangeographic.com
那么厉害,还不是很好吃
看到这,吃货们可能会感觉鳞鲀有点眼熟,这是不是剥皮鱼/耗儿鱼?
剥皮鱼是革鲀科的鱼类,不过它和鳞鲀还真是近亲。仔细看看,不难发现鳞鲀和革鲀的区别。
首先,革鲀的第一背鳍裸露在外的只有第一鳍棘(所以也叫单棘鲀),这枚第一鳍棘也远没有鳞鲀的第一鳍棘那么粗壮;其次,革鲀的鳞片是细小的绒毛状结构,与鳞鲀的坚硬大鳞不同;最后,看体型,革鲀明显比鳞鲀侧扁,游得也慢,它们想被称为“炮弹”还差点意思,虽然在水族市场上革鲀沾了鳞鲀的光也叫xx炮弹。
单角革鲀(Aluterus monoceros),川渝地区的“极品耗儿鱼”基本就是这种。图:fishesofaustralia.net.au
这样就认识了是吧
这张照片来自巴西特立尼达岛,刚好涵盖了鳞鲀和革鲀。左上:大洋疣鳞鲀(Canthidermis sufflamen);左下:角鳞鲀;右上:单角革鲀,三种鱼有两种环球分布。图源:Guabiroba(2020)
不过,鳞鲀还确实能吃,在国内沿海的海鲜市场上,宽尾鳞鲀、褐拟鳞鲀和黄边副鳞鲀并不少见,在欧美地区,鳞鲀也是常见的食用鱼,和革鲀一样,鳞鲀在食用的时候也需要剥皮。不过由于食物链的关系,大型的珊瑚礁鳞鲀可能富集雪卡鱼毒,在吃的时候需要小心。
做泰坦炮弹刺身,剥皮对刀都是考验
图源:YouTube
这大概是条灰鳞鲀
图源:corriecooks
这篇文章来自「博物」公众号,《这丑鱼有个机关很好玩,肉也好吃,就是会给你手指啃掉……》,还有这个家族的很多知识没在这里讲完。关注博物公众号,发送“扳机鱼”查看全文。
在「博物」公众号,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中间还有生物和生理。你会看到世界居然如此奇妙,也会发现奇迹背后的原理是多么简单和永恒。
还有些与保护动物、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
养土拨鼠?还放生?我都不知道说你什么好
河狸帮人类把拖了7年的水坝建好了?这河狸吗?
有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
我出的汗变蓝色了!什么你出汗是粉色的?
白头发“拔一根长十根”?那我喝黑芝麻糊有用吗?
《笑到下巴脱臼急救指南》
还有面对各种食物界突然的火热趋势,我们该怎样识别智商税?
最近让人魔怔的富硒食物究竟算不算智商税?
怎么办,它正好站在智商税的分界线上了
生活小百科、谣言粉碎机、环球风物志、奇趣大自然……你喜欢的样子,《博物》这里都有,我们用最轻松的态度,做最严谨的科普。
即使无暇博览群书,也可以在这里看遍世间万物,我们就在这里,期待你的每一份好奇。
博物”
来源:浪潮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