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以为这是年龄大了、牙齿老化,或者「天生牙不好」,只能忍着过。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
● 喝口凉水,牙齿猛地一酸,像被电了一下;
● 吃点热食,舌尖还没碰到,牙齿先开始不舒服;
● 牙签一挑,牙根处突然一阵刺痛;
● 日常刷牙时,甚至总有几颗牙根本碰不得。
很多人以为这是年龄大了、牙齿老化,或者「天生牙不好」,只能忍着过。
但其实,让你牙齿越来越敏感的罪魁祸首之一,可能是你每天早晚都在做的一件事——
刷牙
不是因为你没刷,而是刷的方式不对。
有些小动作,你每天都在做,却正在慢慢伤害你的牙。
你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很注意口腔卫生了——
早晚刷牙从不落下,甚至每次都认真刷足 2 分钟。
但刷牙这件事,光靠「次数」和「时间」远远不够。「刷牙方式」不对,反而可能越刷越伤牙。
最典型的两个误区,其实就藏在我们每天的习惯里:
伤害一:
太用力刷、横向刷
都等于「拿砂纸蹭牙」
很多人刷牙时喜欢横着「来回拉锯」,配合上十足的力气,觉得「用力才干净」。
但你不知道的是,这种刷法很容易磨损牙齿表面的牙釉质。
牙釉质是包裹在牙齿最外层的天然保护层,薄薄一层,却承担着保护牙神经的责任。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刺激性食物腐蚀它,就能好好的。但其实,牙釉质还能被刷薄刷破,下面的牙本质暴露出来,冷热一刺激,牙就「酸爽」一整天。
更糟的是,积年累月的横刷、大力刷,还会让靠近牙龈的「牙颈部」位置被磨出小凹槽。这就是口腔科常说的「楔状缺损」。
简单理解,它就像牙齿被「削掉一角」,形成一个 V 形或半球形的缺口,一碰就酸,一冷就疼,成为敏感牙的「重灾区」。
这一切,发生得悄无声息。
多数人刚开始完全没感觉,直到某天——
刷牙酸得直皱眉,喝口水牙都疼,甚至牙齿从那个位置裂开,才会懊悔地意识到:原来伤牙的,不是别的,正是自己每天的「认真刷牙」。
伤害二:
刷得太轻,牙菌斑残留难清除
有不少牙齿敏感的人,刷牙总会进退两难:
明知道该刷干净,但牙齿太敏感,刚一用力就像触电,酸、痛、刺,一起来!
不是不想认真刷,而是每次刷牙都像「过关」,最后只能轻轻带过,敷衍收场。
还有的人,可能听说过刷太重不好,就走向另一个极端——「轻柔派」:
刷牙就像掸灰,牙刷轻轻扫几下,三两秒一颗牙就过了。
但不论「被动」还是「主动」的温柔,其实都是给牙菌斑「留生路」。
牙菌斑不是简单的「牙垢」,而是由很多活跃细菌构成的「微生物大本营」。
虽然我们肉眼看不到它,但它的「阵仗」却非常惊人:每毫克湿重的牙菌斑中,细菌数量可高达 2 亿个[1]。它常紧贴在牙齿表面,尤其容易积聚在牙缝、牙龈边缘这些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落。当刷牙力度太轻或遗漏清洁盲区时,牙菌斑就会顽固残留,并带来一连串危害:
❶ 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刷也刷不掉,只能靠洁牙刮除;
❷ 引发牙龈慢性炎症,出现红肿、出血等问题;
❸ 细菌代谢出的酸性物质,还会腐蚀牙本质,让牙齿更敏感;
❹ 炎症扩散至牙周,破坏牙槽骨,严重时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而且,不只是「口腔问题」这么简单!持续存在的牙菌斑,还可能对全身健康埋下隐患。
口腔慢性感染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甚至是某些癌症的风险。一项对 1390 人的长期随访研究表明,牙菌斑数量较多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升高[1]。所以说,刷得太重太轻都不行!刷太重,伤牙;刷太轻,菌斑残留。
「刚刚好」的刷牙力度,真不是一件容易掌握的事。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刷牙
才刚刚好?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刷牙这件事,绝大多数人都在「凭感觉」。
● 不知道自己的力度是否过猛,刷得是不是均匀;
● 刷牙时不会意识到已经「在破坏牙齿」;
● 每天都在「盲刷」,直到牙齿真的喊疼。
尤其是已经出现敏感的人群,更需要「既刷得干净,又刷得温柔」。
有没有一种牙刷,能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刷牙的力道」?实现彻底清洁,但同时又温和柔软?
有的。
它就是——飞利浦 Sonicare 钻 7 Pro 护敏刷,为牙齿敏感人群设计,帮助你在日常刷牙中,真正实现「刷得干净、刷得舒适、不伤牙齿」。
Sonicare 声波洁牙科技
齿面齿缝都干净
还真有研究者对比过,在一项随机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对比了电动牙刷与手动牙刷的控斑能力,结果发现:使用电动牙刷的人,牙菌斑评分明显更低,清洁效果更好[2]。使用手动 VS 电动牙刷后的牙菌斑评分对比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而在各种电动牙刷中,飞利浦 Sonicare 的声波洁牙科技凭借精细的控幅刷毛摆振与微泡水流技术,更是一把好手:
● 刷毛高频摆振形成微泡水流,深入齿缝与牙龈边缘,实现齿面齿缝双重清洁;
● 定制算法精准控制刷毛幅度,有效去除牙菌斑同时不伤牙龈 / 牙釉质,不光「刷得干净」,还能「刷得温和」
● 实测对比手动刷牙,可去除多达 7 倍牙菌斑,仅 4 周即可显著提升牙龈健康*。
*由于飞利浦护龈系列声波电动牙刷HX3681搭配C2牙菌斑清除型熟透清洁力经第三方独立实验室(Silverstone Research Group)论证(受试者为来自美国的84名女性和46名男性,使用4周时间得到的实验结果,实际效果因人而异)飞利浦声波电动牙刷HX3892和HX3681产品功能一致(从振动幅度和频率论证,飞利浦实验室研究),所以在搭配同样C2牙菌斑清除型刷头时HX3892和HX3681一样对比手动牙刷能有效去除多达7倍齿面牙菌斑。
纸上谈兵不如真实反馈。
飞利浦委托全球专业、精准消费品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 Intertek,邀请超过 150 位牙齿敏感用户进行产品真人实测,在使用飞利浦 Sonicare 钻 7 Pro 护敏刷 4 周后,结果显示:
98.7% 的受试者认为清洁更彻底,食物残渣不残留;
98.06% 的受试者表示牙缝更干净了,连刷不到的死角也照顾到了;
97% 的受试者觉得刷牙过程更舒适;
还有用户反馈牙龈出血减少、口腔异味改善。
*数据来源:第三方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百人真人实测检测结果,《电动牙刷洞察白皮书》。采用前后对照原则开展临床试验,纳入手动刷牙敏感人群不少于 150 例。受试者每天使用飞利浦电动牙刷刷牙 2 次(早、晚),使用过程中,牙膏涂满整个刷头全长,刷牙每次大于 3 分钟,按照标准的改良巴氏刷牙法,早晚饭后各 1 次,每次 3 分钟,30 分钟内禁止饮食饮水。受试者进入研究后进行相关的口腔卫生宣教、刷牙指导,给予发放统一的飞利浦电动牙刷。试验持续 4 周(w)。
所以说,如果你正在经历敏感困扰,或者担心刷不干净又不敢刷太狠——这把牙刷,也许正是帮你走出「刷牙两难」的那一步。
棉花糖刷头
如棉花糖般柔软刷牙新体验
刷牙不只是「刷干净」这一个标准,舒适同样重要。
不少人曾因为电动牙刷「劝退」——刷毛太硬、刷头太大、震感太强,每次刷完牙龈都出血,感觉不是在清洁,而是在「磨牙」。
也有人转向软毛手动牙刷,结果一刷就塌、刷毛变形,盲区刷不到,清洁力直接打折。
要「软」得够温柔,又不能「软」到失去战斗力,这才是敏感口腔真正需要的刷头。
这也是为什么,飞利浦专门为钻 7 Pro 护敏刷专门设计了「棉花糖刷头」。
它的秘密在于:
● 每根刷毛都细腻柔软,触感如棉花糖般轻盈,能深入牙缝和牙龈边缘,同时减少对牙龈的刺激;
● 刷毛密度更高,连日常最容易忽略的死角也能照顾到;
● 同时也不易变形,保持清洁力。
再配合科学的「巴氏刷牙法」,刷牙过程变得温柔又有效,就像给口腔来了一场轻柔的 SPA——清洁、放松、无负担。
从此,不再是「忍着刷牙」,而是每天早晚,都能享受一场护敏又高效的口腔护理时光。
双向控压反馈系统
确保刷牙力度正正好
除了刷头柔软、清洁深入外,飞利浦钻 7 Pro 护敏刷还有一个被敏感牙用户频频点赞的「贴心细节」,就是它的——双向控压反馈系统。
我们前面也说了,刷好牙的难点之一在于: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刷得是「太轻」,还是「太重」。
而这款牙刷的「双向控压反馈系统」就非常聪明:
● 力道过重时,刷柄底部的紫色灯环会快闪亮起,提醒你「轻一点」;
● 力度太轻时,紫灯慢闪,让你补足清洁力。
这种双向反馈,真正做到了帮用户掌握「正正好」的刷牙力度——刷得干净,又不伤牙。
另外,针对敏感人群的清洁需求,飞利浦还特别设计了 2+1 GumPro 变频护龈模式:
● 前 2 分钟,高低频 + 轻重力交替震动,洁净深度到位,体验依然温和;
● 后 1 分钟,自动切换为低频轻震模式,重点呵护牙龈边缘区域,清洁同时减少刺激。
对敏感人群来说,飞利浦 Sonicare 钻 7 Pro 护敏刷已经不再是一把单纯「刷得干净」的电动牙刷,而是一位真正懂你牙齿状态的「日常护理管家」。
不只能呵护敏感牙齿,更能让人重新找回「刷牙是一种享受」的感觉。
无论你是
● 第一次想尝试电动牙刷的「牙刷小白」,
● 想在清洁力和护牙之间找到平衡的「讲究派」,
● 还是曾经被电动牙刷「刷怕了」的敏感党——
这款牙刷,真的值得你试一次。刷过的那一刻,就知道再也不想换回去了。
以前刷牙可能是将就,换了之后是真享受。
点这里,开启属于你的护敏刷牙体验👇
已经有飞利浦电动牙刷的朋友们,飞利浦也为我们带来了春日会员狂欢节活动。即日起登录飞利浦健康生活 Lab 小程序,进口刷头买 3 送 1,日均不到 0.5 元,轻松囤够全年用量,以超值福利助力日常护齿!
本文审核专家
何剑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综合牙科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Söder B, Yakob M, Meurman JH, Andersson LC, Söder PÖ. The association of dental plaque with cancer mortality in Sweden. A longitudinal study. BMJ Open. 2012 Jun 11;2(3):e001083. doi: 10.1136/bmjopen-2012-001083. PMID: 22689907; PMCID: PMC3378938.
[2]Jain Y. A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powered and manual toothbrushes in controlling plaque and gingivitis: a clinical study. Clin Cosmet Investig Dent. 2013 Feb 27;5:3-9. doi: 10.2147/CCIDE.S40656. PMID: 23674927; PMCID: PMC3652371.
[3]《电动牙刷洞察白皮书》
策划制作
作者:孙栗
策划:Susie | 监制:Feidi
插画:hantu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读者说找不到我们的文章
来源:小孙医生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