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招募丨国家植物园《万物共生大讲堂》2025年第十讲姚军《蜂为媒——蜜蜂与植物的爱与恨》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8 14:15 2

摘要:《万物共生大讲堂》是国家植物园倾力打造的生物多样性科学文化论坛,以“讲好中国植物故事、传播生物多样之美”为宗旨,通过邀请植物、动物、各类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构建一个生物多样性跨界交流与植物科学文化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在

天与地之间,山水林田湖草沙之中,万物同源,众生一体。

泥土感受种子的脉搏,新芽感知空气的温度,鸟儿捕捉昆虫的韵律,昆虫嗅到花儿的气息……

在万物之中我们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感知生物多样之姿。

《万物共生大讲堂》是国家植物园倾力打造的生物多样性科学文化论坛,以“讲好中国植物故事、传播生物多样之美”为宗旨,通过邀请植物、动物、各类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构建一个生物多样性跨界交流与植物科学文化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在专家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与自然共生、与万物共融”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传播好,把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好,推动全民生物多样性素养的提升,增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2025年五一期间《万物共生大讲堂》活动回顾

五一假期,国家植物园《万物共生大讲堂》共开展三场活动。第七讲、八讲、九讲分别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龙春林、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分类学教授刘全儒、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分别以《这些植物有毒,但是...》《植物的花》《神秘——有人见过松柏的花长成什么样子》为主题开展讲座。植物学专家围绕有毒植物文化、被子植物花和裸子植物的“花”等不同主题,结合前沿案例,向参与者展示了植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等方面内容,不仅传播了植物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激发了参与者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同时也强化了其生态保护意识。

2025年第十讲活动招募

活动主题

蜂为媒——蜜蜂与植物的爱与恨

活动时间

5月10日(周六)晚17:00-19:00,请于16:45前到达科普馆完成签到,17:00后将无法进入活动场地

活动地点

国家植物园科普馆

招募对象

本次活动仅限7-14岁,1大带1小亲子家庭25组。限制时间内名额报满后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开放。

专家简介

姚军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养蜂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蜜蜂博物馆馆长,长期开展蜜蜂相关的科普工作。研究方向为蜜蜂营养与健康养殖;作物授粉的应用研究。主持课题8项;参加课题10项;获得省部级、院级奖4项;获得发明专利4项(第一完成人);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书目4本。参与中央一套(动物来了)二套(是真的吗)、央视新闻新媒体、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北京卫视、卡酷少儿、吉林卫视等主流媒体录制蜜蜂相关科普节目,担任纪录片《暴蜂来袭》《微观世界》等记录片的中文科学顾问。

蜜蜂对人类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它们对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世界上大约75%的主要粮食作物至少部分依赖于蜜蜂等传粉媒介。

这些作物包括水果、蔬菜、坚果和油料作物。没有蜜蜂,这些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除了在植物繁殖中的作用外,蜜蜂还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被认为是关键物种,因为它们的活动直接影响其栖息地的结构和功能。蜜蜂促进各种植物的授粉,包括野花、树木和农作物。这种授粉过程有助于生态系统中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度。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存在也支持其他生物的生存。许多动物依赖蜜蜂授粉的开花植物产生的果实、种子和花蜜。通过这种方式,蜜蜂间接地为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整体生物多样性做出了贡献。蜜蜂与植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互惠互利,也有阴谋诡计,用爱恨交织形容并不为过。

报名系统将于5月8日14:30开启,5月9日8:30报名结束。

特别提示

1.报名时请准确填写各项信息,点击提交后系统会显示临时联络微信群二维码,请务必识别加入,便于获取活动相关详细通知信息;

2.活动现场仅限报名成功人员凭签到二维码签到入场,其余人员均不能进入场地,私自转让名额无效;

4.会场内不能饮食,不要随意走动,保持课堂安静,请按照场馆要求参与活动;

5.活动现场会录制课程视频,用于后期宣传、总结等工作,报名参与的公众默认同意该活动中的肖像使用权;

6.建议您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请安排好时间,提早出门,避免迟到。

7.如活动时间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不可避免因素影响,活动有可能推迟或取消,请以群内信息为准,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作者:国家植物园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