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8日,走进旺苍县白水镇快活村,崭新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正围坐在一起,听村支书宣讲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广场一侧的"红黑榜"上,一排排"孝老爱亲模范"的照片格外醒目,而另一侧"违规操办宴席"的通报则时刻警示着村民。这是旺苍县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5月8日,走进旺苍县白水镇快活村,崭新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正围坐在一起,听村支书宣讲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广场一侧的"红黑榜"上,一排排"孝老爱亲模范"的照片格外醒目,而另一侧"违规操办宴席"的通报则时刻警示着村民。这是旺苍县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旺苍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三治融合"破解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让秦巴山区的乡村焕发新活力。2024年,全县"无事酒"发生率同比下降96%,平均礼金从300-1000元降至200-300元,"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的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自治为本,群众"说事"定规矩
在国华镇古松村,红白理事会成员正忙着为村民李大哥的母亲筹备丧事。"按照村规民约,宴席控制在15桌以内,菜品不超过8个,烟酒不超过50元标准。"理事会会长杨洪强介绍,如今村里的红白事都由理事会全程监督,既节俭又不失礼数。
旺苍县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刚性约束",在220个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吸纳500余名乡土人才参与管理。同时,创新推行"红黑榜"制度,对孝老爱亲、节俭办酒的村民进行"红榜"表彰,对违规操办者公开曝光。2024年,全县累计晒出"红榜"2800余人次,"黑榜"150余人次,96.7%的"黑榜"村民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完成"摘帽"。
"现在大家都盯着'红黑榜',谁也不想被通报批评。"嘉川镇灯塔村村民何勇说,如今村里"比发展、比文明、比卫生"的氛围越来越浓。
法治为纲,党员"带头"树新风
"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带头遵守移风易俗规定。"国华镇古松村老党员赵洪荣在操办父亲丧事时,主动报备并将宴席规模压缩至6桌,未收取礼金。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纪律作风建设,规范婚丧喜庆事宜管理,坚决防止和杜绝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不正之风,旺苍县建立党员干部婚丧喜庆报备制度,出台《严禁党员干部职工大操大办宴席试行办法》,1.2万余名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自然跟着学。"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谭涛表示,通过"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全县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德治为魂,文化"润心"聚合力
在双汇镇莲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别开生面的 “家风故事会” 热闹开讲。村民贺琼英深情讲述着自家故事,赢得阵阵掌声。
旺苍县深挖红色文化、贡茶文化等资源,打造"清风睦世"家风馆、红军城红色教育基地等阵地,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先进典型9200余名。同时,依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送戏下乡800余场,创作《背时的酒》《莫因办酒返了贫》等本土剧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明新风。
"现在村里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大家的精神生活更充实了。"东河镇四新村村民王云双说,村里还建起了"文明积分超市",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活动可兑换生活用品,积极性高涨。
如今的旺苍乡村,白墙黛瓦间"红黑榜"传递正能量,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不断,移风易俗的"文明种子"正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生根发芽,绘就出一幅"乡风淳、民风正、家风好"的和美画卷。
(通讯员 刘连福)
来源:四川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