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蒲新区:三个特色村的振兴之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8 16:47 2

摘要:山堡村位于新蒲新区东部,距离集镇约4公里。曾经,这里和许多普通乡村一样,面临发展困境。但近年来,山堡村依托辣椒产业,让村民吃上“产业饭”,实现华丽“转身”。

山堡村辣椒种植面积超5000亩,年产值2400余万元,村民吃上“产业饭”。

以沙滩文化为引领,沙滩村实现“四变”,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达十万余人次,村民吃上“文化饭”。

夹沟变虾塘,丘陵变茶海,群乐村依托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村民吃上“生态饭”。

16年时间里,遵义市新蒲新区的乡村发展经历从 “输血” 到“造血”的深刻转变,各自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山堡村:产业“兴”村 辣椒“撑”起富路

山堡村位于新蒲新区东部,距离集镇约4公里。曾经,这里和许多普通乡村一样,面临发展困境。但近年来,山堡村依托辣椒产业,让村民吃上“产业饭”,实现华丽“转身”。

时光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山堡村敏锐地捕捉到辣椒的经济潜力,开始将辣椒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进行种植。产业发展中,山堡村积极响应遵义市“辣椒换种工程”,按照“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选用优种辣椒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辣椒,如今,种植面积从最初的400余亩发展到超5000亩,辣椒品种丰富到近二十种。

山堡村独特的生态环境,为辣椒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种出的辣椒色泽鲜红、肉质饱满、辣味纯正、香味浓烈,深受市场青睐,远销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年产值达2400余万元。

2020年,山堡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辣椒种植示范村和全国种植“三品一标”基地,成为辣椒产业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2024年,CCTV-1《山水间的家》节目组走进山堡村,节目的播出,让新蒲辣椒“辣”上了热搜,阅读量8700余万。

辣椒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山堡村声名远扬,也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辣椒事业红火,吸引了大量村民投身其中,从业人员不断增加,辣椒已然成为山堡村收入的主要来源。

据统计,2024年全村经济收入1200 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 2.3万元。而其中,全村群众可支配收入的85%来源于辣椒产业,在家务农群众收入的80%以上源于辣椒产业。

“今年2月中旬开始,我就一直在这儿务工,每天能挣差不多100元钱。今年我还预订了200亩辣椒苗。”在辣椒育苗基地务工的崔廷超说。

“我家有一个辣椒小作坊,主要做的是辣椒制品,2024年糟辣椒卖了3万斤,干辣椒卖了有1万斤,豆豉卖了2万斤。”村民袁国禄说,他每年要卖出10万斤左右的产品,且每年都有固定的订单和老顾客上门取货。

为了持续提升辣椒品质,山堡村积极与先进技术接轨,不断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每年都会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举办多场辣椒种植技术培训,从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到科学施肥等方面,为椒农进行详细讲解和现场指导。

如今,“山堡辣椒”声名远扬。山堡村凭借辣椒产业走出一条红红火火的乡村振兴之路,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探寻“辣”味之美。在这里,产业兴旺、乡村美丽的崭新景象随处可见。

沙滩村:文化“引”航 旅游“盘”活乡村

乌江支流乐安江畔,有片名为“沙滩”的沃土,这里人文底蕴深厚,先后走出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 “西南三儒” 为代表的大批文学家、外交家、诗人和学者。

凭借沙滩文化的影响,近年来,沙滩村以文化为引领,不断推动乡村发展。其间,对黎庶昌故居进行保护性修缮,农房得到风貌改造,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引进云洛•沙滩里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吸引众多学者、游客前来,不仅让古老的沙滩文化焕发生机,更引领当地村民吃上“旅游饭”。

“以前村里的这些老房子外观旧旧的,政府出资改造后,房子看起来漂亮了很多,整个村看起来都不一样了。” 沙滩村村民杨勇说。

旅游服务功能增强,人居环境改善,村里的一些村民抓住机遇,开办农家乐。

“自从村里发展文化旅游,我就不外出打工了,回村里开起了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营收3000多元。” 经营农家乐的村民陈关涛说,在村里创业既能赚钱,还能照顾老人,一举两得。

据了解,沙滩村目前有农家乐12家,带动周边约40人就业。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十余万人次。

走进沙滩村云洛•沙滩里项目基地,工人正在新建遮阳棚。据悉,该项目是参与性与体验性的体育休闲运动,同时兼具休闲露营、餐饮娱乐、旅游康养、避暑度假等多种功能及消费业态。

“村民的房子租给公司改造成民宿,村民每年每间房可以得到20%的分红。有的村民还能在这里务工,收入提升了不少。”沙滩村党总支书记邓明阳说,引进这个项目后,沙滩村闲置房变经营房,自留地变体验地,房东变股东,群众变服务员,实现了“四变”。

“上班时间比较自由,我上午忙完还可以去田里种地。一天干满8个小时有将近100元收入。”沙滩村村民张达芬说。

“文化是沙滩村的灵魂,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让文化成为沙滩村发展的强劲动力。”邓明阳表示,沙滩村将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开发更多与沙滩文化相关的旅游项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群乐村:生态“筑”基 特色“铺”路

4月,走进群乐村黄金茶基地,茶农背着茶篓穿行在茶垄间采摘茶叶。这片530亩土地生产的茶叶,远销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预计将带来300余万元的收益。而每逢采茶佳期,每天将有300余名村民在此务工。

群乐村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曾经,由于缺乏合理发展规划,村民守着绿水青山,却难以实现富裕。近年来,群乐村立足生态优势,探索出一条生态富民的发展道路。

“群乐村,多丘陵起伏,平均海拔800至900米,恰是黄金茶生长的绝佳之地。”新舟镇群乐村党总支书记张显喜介绍,2019年起,群乐村采取“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协同发展模式,正式启动黄金茶项目。

当然,群乐村的富民之路并非只有黄金茶这一条。花椒种植作为群乐村的另一大支柱产业,同样焕发着勃勃生机。

“我们村种植的花椒品质好,不愁销路,好多客户一到采摘期就直接到我们村收货。去年,仅村里的合作社种植的200余亩花椒,就产值60余万元。”张显喜开心地说。

目前,群乐村花椒种植面积约900亩,漫山遍野的花椒树郁郁葱葱,花蕊密布,预示着丰收。

“今年花椒长势很不错,我家5亩多的花椒估计可以卖7万元至8万元。”何天柱今年70多岁,种植花椒已10多年,凭借花椒产业,2020年他为家人建起一栋既美观又宽敞的二层小楼。

群乐村的“财力”,远不止于山间的丰饶,还在于夹沟之间。2023年,群乐村利用夹沟地势,投资打造100多亩虾塘开展养殖产业。

“去年,小龙虾产量800余斤,走势还可以,后续我们将进一步科学管理养殖,争取将小龙虾养殖发展成为我们村的又一个支撑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张显喜说。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群乐村始终没有忘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群乐村制定严格的村规民约,强化自然生态保护。

“生态环境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只有保护好它,我们的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群乐村的村民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共识。

如今,群乐村村庄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足,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山堡村、沙滩村、群乐村产业振兴、文化赋能、生态富民的生动实践,是新蒲新区乡村发展的生动缩影。16年砥砺奋进,新蒲新区乡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新蒲新区融媒体记者 祝玲玲

编辑 王其伦

二审 谢国欢

三审 唐正平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