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所谓的“抗日神剧”,不仅背离了历史的真实,更是在挑战观众的智商底线,抗战的烽火似乎成了爱情的催化剂,战士们不再是英勇无畏的抵抗者,而是变成了情场上的高手。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当今的电视剧市场中,抗日题材本应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英雄的悲壮,然而某些作品的剧情逐渐走向了荒诞与离奇。
这些所谓的“抗日神剧”,不仅背离了历史的真实,更是在挑战观众的智商底线,抗战的烽火似乎成了爱情的催化剂,战士们不再是英勇无畏的抵抗者,而是变成了情场上的高手。
男女主角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竟然还有闲情逸致上演四角恋,这种情节设置不仅令人咋舌,更是对抗日历史的极大不尊重,下面这5部口碑如此低,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要说的就是这部剧,堪称根据地版的《非诚勿扰》,宫斗戏码打的那叫一个精彩。
剧情一开始便是一群女战士在房间里激烈争吵的场景,原本以为她们是在讨论如何更好地打击敌人,却不料争吵的焦点竟是因为感情问题。
其中一位女战士甚至痛哭流涕地表示:“我不该跟你抢男人!我不该喜欢谭队长!”
天呐,这可是抗日剧,女战士们争吵的缘由竟然是感情纠葛。
这样的情节设置,简直是对抗日剧的极大讽刺,随着剧情的发展,得知这部抗日剧的背景是国共合作的根据地。
然而国共两党的战士们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打鬼子上,而是在相对宁静的瞬间谈起了恋爱,这奇特的组合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随后,那位被争抢的谭队长登场,他身为国军战士,也是剧中男二,他深深地爱着八路军女战士女主。
为了追求女主,谭队长表现得无微不至,甚至不惜偷杀老百姓的猪来为她炖肉补身体,得逞后,他炖好猪肉用砂锅盛给女主,其他女战士也跟着沾光。
这还不算完,谭队长的手下也有样学样,端着肉去讨好心仪的女战士,一时间,根据地仿佛被荷尔蒙笼罩,这还是抗日剧的画风?
更离谱的是,谭队长在路边直接对女主进行壁咚式表白,这种偶像剧的经典桥段出现在抗日剧中,实在是违和感满满。
而墙角暗恋谭队长的女战士看到这一幕,伤心落泪,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问,这些女战士到底是来抗日还是来找对象的?
女主这边也不简单,她对连长嘘寒问暖,显然对连长也心怀爱意,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复杂的四角恋关系:谭队长喜欢女主,女主钟情连长,还有女战士爱慕谭队长。
这狗血的剧情在抗日剧中上演,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除了无语翻白眼,还是无语翻白眼。
不仅如此,谭队长表白失败后,竟想要霸王硬上弓,幸好被另一位女战士撞见,女战士愤怒地举枪瞄准他。
在这部剧中,拿枪的戏份本就稀少,一掏枪却是对准自己人,这是抗日剧还是“爱情保卫战”?
这样的情节设置不仅让观众感到啼笑皆非,更让整个根据地弥漫着一股浓厚的恋爱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举枪的女战士是剧中难得的“正常人”,她愤怒指责其他女战士为男人争风吃醋的行为,不符合八路军战士的形象,并坚持认为抗击日军才是她们的首要任务。
可她的理智和坚持却让她成为了“异类”,竟然遭到了其他女战士的排挤和上级领导的斥责。
这....就挺无语的,除了这些荒谬的情节外,剧中还充斥着各种狗血的恋情,最让人无语的是,谭队长表白受挫后借酒消愁,喝完酒竟和队友去偷老百姓家的狗。
这一系列剧情,完全脱离了抗日剧的轨道,把严肃的历史题材当成了儿戏。
再说怒江之战,这剧情简直不能忍,怪不得连陈道明都批评现在的抗日剧越来越离谱了。
《怒江之战》这部剧一经推出,便饱受争议,其剧情之离谱,实在是令人难以直视,堪称抗日剧之“奇葩”。
从宣传海报开始,就已初现端倪,那画面上的人物造型与抗日剧的风格格格不入,女战士身着连体衣配黑丝,怎么看都不像是要奔赴抗日战场,反倒像是去参加时尚走秀。
而剧中战士们的形象更是让人瞠目结舌,男战士留着潮流发色,戴着耳钉,女战士则长发飘飘、身材凹凸有致,穿着崭新的军装短裙,露着雪白的大腿,还佩戴着精美的项链。
这样的穿着打扮,完全脱离了抗战时期艰苦恶劣的环境实际,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虚幻的时尚偶像剧世界,而非那个战火纷飞、物资匮乏的抗战年代。
进入剧情,更是槽点满满,战士们驾驶着坦克四处闲逛,把与日寇的殊死战斗演变成了轻松的旅游团建,全然不见抗战的紧张与残酷。
敌我双方兵力悬殊,我方仅有寥寥数人,却能将上百鬼子打得落花流水,这等不合常理的战斗结果,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导演或许也意识到这种夸张太过荒诞,于是安排战士们被鬼子俘虏的情节,试图增添些曲折。
可谁能想到,当战士们被鬼子俘虏后,等待他们的不是严刑拷打,而是如同住进宾馆般的待遇。牢房里不仅有三张整齐干净的单人床,还有台灯、床头柜等设施。
战士们坐在床上嬉戏打闹,与鬼子长官心平气和地聊天,甚至还有人享受到了鬼子打洗脚水、擦脚的“服务”,这样的情节,简直比喜剧还要滑稽。
在正常的抗战历史中,被俘战士面临的往往是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而此剧却将其演绎成了一场“欢乐体验营”,严重违背了历史事实和观众的认知。
再看武器装备方面,战士们换上崭新的战服,人手一把冲锋枪或狙击枪,上身的防弹装备更是顶配级别。
他们在雨林中的战斗画面,不像是抗战时期的士兵,倒像是来自未来的星际部队穿越而来,这种夸张且脱离时代背景的道具设置,进一步凸显了该剧的荒谬。
在战斗场景中,男主更是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神技”,在被鬼子追赶到夹角处只能与鬼子对枪时,他竟能用木板将鬼子扔过来的手雷一一打回,导致鬼子被自己扔的手雷炸死。
而那些手雷仿佛被施了魔法,碰到木板竟不爆炸,最后鬼子反倒被自己的手雷炸死,这违背物理常识和战争逻辑的情节,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除了这些不合理的战斗和装备情节,该剧还深陷恋爱俗套,男女主之间的爱恨纠葛被过度渲染,粉红泡泡满屏飞舞,完全掩盖了抗战的主线。
他们在战斗间隙亲亲热热谈恋爱,甚至在战场上耍酷,全然不顾战争的严肃性和残酷性,就是一场闹剧般的恋爱游戏。
再就是这部剧,简直是抗日剧界的“奇葩”之作,其剧情之离谱、对观众智商的侮辱程度令人咋舌。
先看主角张卫健饰演的营长,他的行为举止与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形象严重不符。
在战场上,他毫无指挥作战的样子,反而躲在阵地里大口喝酒,还嘟囔着“一股子火药味,糟蹋了我的烧刀子!”
甚至在战斗激烈进行时,让战士冒着敌人炮火为他送酒,只因酒洒了就要处分战士,这等视酒如命、不顾战士生死的情节,实在是荒诞至极。
还大言不惭地对战士吹嘘自己十二岁起就被众多女孩追捧,恋爱经历遍布半个中国,这与严肃的抗战主题格格不入,仿佛是在借抗日剧之名行自我吹嘘之实。
再看他组建的这支八路军队伍,成员竟是寺庙里的尼姑,这些女兵尼姑们脸上妆容精致,假睫毛、胭脂水粉一应俱全,哪有一点抗战时期艰苦朴素、一心抗日的模样?
在训练时更是充满偶像剧套路,一位尼姑为吸引张卫健注意假装摔倒,张卫健上前搀扶,她便娇羞一笑,台下暗恋张卫健的女兵则气得咬牙切齿,随后竟直接求婚。
而张卫健却以结婚影响打仗为由拒绝,转头自己却与另一位光头女兵在河边上演偶像剧表白戏码,又是下河藏花又是深情递花,致使三角恋矛盾横生。
手下战士也有样学样,小战士搞求婚现场,被求婚女战士被绑着,周围女兵还像“吃瓜群众”般手舞足蹈,这哪里像是在抗战,分明是在演闹剧。
打仗场面更是如同儿戏,和尚们与日军战斗时,明明日军人人持枪,却非要与和尚肉搏,结果和尚们毫发无损,轻松将鬼子打得落花流水,仿佛日军是纸糊的一般,这严重违背了战争常识和历史事实。
伙食方面更是离谱到家,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抗战年代,张卫健饰演的营长请人吃饭时,桌上竟摆满了虾仁、烤鸭、鸭爪甚至珍贵的鲍鱼等山珍海味。
这与当时百姓食不果腹、战士们艰苦抗战的实际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简直是对历史的亵渎。
还有那令人匪夷所思的台词,张卫健对国军长官称自己喜欢朝自己胳膊开枪测试肌肉弹性,这是什么样的脑回路才能想出的台词?
在战场上,他面对日军炮火轰炸,先是发出“芜湖”的怪叫,接着说“炸的好,说的也好!”这种毫无逻辑、与抗战氛围相悖的话语,让人怀疑编剧是否在创作时神志不清。
剧中的人物形象也被塑造得像“奇侠”,张卫健饰演的角色打仗时端着机枪原地不动扫射,却不会被鬼子子弹击中,还能像李寻欢般使出“小李飞刀”绝技;
无尘师太功夫高强到原地起飞,与黑衣人搏斗时一脚踢飞对方,弹琴时内力惊人,能掀起风浪,让鬼子目瞪口呆,仿佛这不是抗战剧,而是武侠玄幻剧,杨排风则炫耀菜刀绝技,像神厨般切菜入盘。
这部剧将抗日题材与偶像剧、武侠剧、喜剧等各种元素胡乱拼凑,完全偏离了抗日剧应有的主题和内涵,对历史缺乏基本的尊重,对观众也是极不负责。
它不仅误导观众对抗战历史的认知,更是对无数为抗战胜利付出巨大牺牲的先辈们的不敬。
这样的“神剧”不应被容忍,希望影视创作者们能引以为戒,秉持尊重历史、尊重观众的态度进行创作,莫要再让此类闹剧登上荧幕。
作为央视八套播出的剧集,单从背景上就完胜多少同时期的作品,可它并不给力,令人失望至极。
这部剧号称改编自小说《抗大风云》,本应讲述我党筹备、建设和管理抗日军政大学的艰难历程,通过抗大学员的成长来讴歌抗大精神,且弥补“抗大”题材影视化的空白。
然而,实际播出的情况却是,这部剧几乎成了“无脑恋爱剧”。
男主角高歌,身为北平燕京大学的进步学生,不知为何有着莫名的魅力,让见过他的女孩子都纷纷倾心。
女主角梁婷婷,西北军梁将军之女兼西安日报记者,甜美高雅,对高歌一见倾心,为追男主加入抗大。
女二号陈晓婉,北平女子教会学校学生,苦寻初恋情人进入抗大后,也陷入对高歌的热恋。
女三号董娜,高歌的同学,深爱高歌至“你要枪,我要你”的程度,后因爱生恨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
剧情仅仅播出三分之一,梁婷婷就对高歌展开“疯狂攻势”,那暧昧露骨的言辞,仿佛是现代都市偶像剧台词的生硬照搬。
更为离谱的是,女主角梁婷婷不仅自己深陷情网,还试图号召抗大的女学员们一起谈恋爱,甚至试图抵制学校的规定。
随着剧情推进,这场“四角恋”在抗战的大背景下轰轰烈烈地进行着,顺便打鬼子、与国军周旋。
与《烽火抗大》相比,《大决战》虽然在某些角色设定上存在不足,但至少还保留了抗战剧的基本元素和氛围。
而《烽火抗大》则完全将抗战题材当作了谈恋爱的背景板,这种创作态度无疑是对艺术创作的敷衍和对抗战历史的亵渎。
往轻了说是创作敷衍,往重了说则是对抗战先烈的亵渎。
其实抗战剧并非不能有感情戏,而是要分清孰轻孰重,比如《亮剑》中李云龙与田雨的感情戏就十分出彩,既未喧宾夺主,又丰富了人物形象。
但《烽火抗大》却截然不同,第一集开场,高歌在抗日游行中只是个看客,还和女三号董娜一同被抓。
董娜欲凭身份带他离开时,女二号陈晓婉被牵连,高歌却鼓动众人承认游行,逼得当局因监狱容量和伙食压力放人。
之后写生课上,董娜偷枪给高歌把玩,高歌竟用上膛手枪指向她,而后附近枪响,他又跑去枪战现场看热闹,还盲目帮助被追杀之人并开枪,最后把手枪遗失导致被通缉。
他逃入女校宿舍与陈晓婉再次邂逅,被抓后父亲以他与董娜的婚事换得董娜相救,他却对董娜满脸不耐烦。
此后他登上军校火车又遇陈晓婉,这样一个到处惹事、毫无责任感的男主角,实在难以让人喜欢。
而整部剧围绕着一群恋爱脑围着男主转的情节展开,将抗战片拍成恋爱狗血剧,实在是让人无言以对,枉费了如此稀缺且有意义的题材。
抗战剧作为展现我国人民英勇抗争历史的重要载体,应该注重历史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然而,《烽火抗大》却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偏离了这一原则,将抗战题材拍成了狗血恋爱剧。这不仅是对抗战历史的亵渎更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希望未来的抗战剧能够回归历史真实和艺术本质为观众呈现更多优质的作品。
此剧堪称抗战剧的“奇葩”之作,虽是抗战剧,却在演员阵容的选择上走上了歧途,启用了一群形象俊美的年轻演员,本无可厚非,但他们的扮相却令人啼笑皆非。
男主角们油光满面,大背头梳得整整齐齐,仿佛下一秒就要走上时尚t台,而非奔赴残酷的战场。
而女护士们更是穿着紧身小裙,脚蹬闪亮白皮鞋,在战火纷飞中依然保持着精致妆容,像是在拍偶像剧,哪里有半分战场救护员的样子?
更甚者,剧中的团长在街头看见小姑娘时,竟公然送秋波,这岂是抗战时期战士应有的行为?这种对战士庄严形象的践踏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剧情设定方面更是混乱不堪,毫无逻辑可言,在那个艰苦卓绝的抗战年代,战士们风餐露宿、食不果腹是常态,可《雷霆战将》却让战士们住大别墅,还有闲情逸致喝下午茶,这简直是对历史的歪曲与亵渎。
八路军独立团团部设在豪华的欧式别墅里,野战医院宽敞明亮得如同现代化建筑,这与真实的抗战场景相去甚远。
战场上,郭勋魁师长在敌人炮弹即将掀翻房顶之时,还能慢悠悠地喝咖啡,还抱怨糖放多了,并且雪茄永不离手,仿佛战争与他无关,这是何等的荒诞?
该剧播出后,自然遭到了观众的大量吐槽和批评,当时湖南卫视也已经停播,网友们直呼“辣眼”,纷纷表示这种过度偶像化的抗战剧是对历史庄严的践踏。
就连人民日报也点名批评,指出该剧把偶像剧套路用在抗战剧上,“八路军”住别墅抹发胶,过于脸谱化的设计、浮夸的表演以及缺乏事实依据的情节设定,让它并未脱离抗日神剧的套路,只是披了一层“青春热血偶像剧”的外衣。
抗战历史是沉重而严肃的,中国人民在 14 年的抗战中付出了惨痛代价,我们用艺术手段再现这段历史,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而不是将其作为娱乐大众、赚取眼球的工具。
《雷霆战将》的失败警示着影视从业者,在创作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时,必须心怀敬畏,尊重历史、尊重观众,坚守文艺创作的原则和责任,切不可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而胡编乱造,否则只能被观众唾弃,被历史淘汰。
信息来源:《中国台湾网》在2014年2月27日发布关于“陈道明批抗日剧娱乐化:这是在胡闹”的报道
《成都日报》在2013年6月24日发布关于“抗日“地雷剧”再度雷人 网友:侮辱观众智商”的报道
《搜狐娱乐》在2015年7月9日发布关于“贾青《怒江之战》不畏高温 与孙艺洲上演生死恋”的报道
《光明网》在2021年7月23日发布关于“陈道明批抗日剧娱乐化:这是在胡闹”的报道
来源:潮鹿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