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苏省东台市的数字化县域医共体颇具知名度。去年3月至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东台市接连举办3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交流会,组织现场观摩,推荐东台经验。自那以后,县域医共体“东台模式”声名远播,东台市成为各地调研“取经”的热门地。“成名”一年后,东台市数字化县
江苏省东台市的数字化县域医共体颇具知名度。去年3月至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东台市接连举办3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交流会,组织现场观摩,推荐东台经验。自那以后,县域医共体“东台模式”声名远播,东台市成为各地调研“取经”的热门地。“成名”一年后,东台市数字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有何新进展?近日,健康报记者再访东台市。
村民用药更方便了
从去年冬天起,一架无人机每天上午在东台市人民医院与东台市梁垛镇临塔村卫生室之间往返飞行,将村民所需药品从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送往村卫生室,再搭载村民的检验标本等物资返回东台市人民医院。
“张嫂,给您开的降糖药到啦,抽空来取。”记者采访时,临塔村村医姚循从无人机货舱内取出5份药品,告知患者可以取药了,又把一早采集的村民血液标本放进货舱,运往市人民医院。姚循介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基本用药,村卫生室平时都有储备,但张嫂需要的达格列净等价格较贵或较为特殊的药品则储备较少。
去年3月,记者在东台市采访时,当地县域医共体已设立集中审方中心和药品配供中心,符合资质的乡村医生可通过互联网医院直接开具东台市人民医院的储备药品,让村民免去奔波之苦。不过,当时药品依赖传统物流配送,村民有时等待时间较长。
姚循介绍,如今,无人机搭载药品从东台市人民医院飞到临塔村卫生室,单程仅需8分钟,大幅提升了药品配送效率。村民早上在村卫生室完成血常规、尿常规检验标本的采集,其标本通过无人机被送至东台市人民医院,下午就能获取检验结果。
东台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崔海介绍,目前东台市县域医共体选用的无人机载重量约为20公斤,可满足医疗标本和小型药品的运输需求。在试运行阶段,东台市4个乡镇开通20多条航线,每天无人机平均飞行超15架次,最多一天达26架次。在时机成熟后,东台市将在县域医共体内全面推开无人机运输服务。
“无人机运输成本低,更关键的是能解决人口密度低、地理环境复杂地区的医疗难题。”崔海表示,一年来,东台市县域医共体接待了来自20多个省份的数千人次的来访,无人机运输模式为各地来访者带来诸多启发。
他回忆道,此前某西部山区考察团到访时,对无人机运输表现出浓厚兴趣。对方提到,在山区,无人机10多分钟即可飞越两个山头完成运输,而陆路运输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若遇道路不通,药品便难以送达。“如果把无人机运输和远程会诊、基层医生培训结合起来,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急救体系。”来访者说。
共享功能增至20项
高标准建成的“数字健康驾驶舱”,一体布局的“十大中心”,是东台市县域医共体的“金字招牌”。当前,东台市的“数字健康驾驶舱”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十大中心”的共享功能增至20项,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
例如,助力院外服务的医护调度中心新增了医护上门共享功能和护工调度共享功能。“东台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居家养老的需求日益增多,开展上门服务就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和居家护理需求,解决他们来医院不便的问题。”崔海说。
东台市人民医院数字健康综合服务科主任张燕介绍,东台市在市域内以网格化形式推进医护上门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送医、送药、送护理等。收费标准和院内保持一致,仅增加50元上门费,主要用于弥补医务人员的交通成本等。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全程录音录像。一方面,便于前后方联动,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后方专家可以及时指导处理,必要时安排转诊;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服务全程留痕,保障医患双方权益。医护调度中心还会定期抽查服务录像进行质控,促进医务人员规范服务。
在不断拓展新功能的同时,东台市县域医共体“十大中心”的原有功能也越做越细。以审方中心为例,其审方规则库根据日常工作及处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持续修改完善。张燕介绍,当患者开药被系统拦截时,审方中心会对处方合理性进行人工复核,若判断合理则批准二次通过,患者即可顺利拿药。“对于所有二次通过的处方,我们都会在当晚开展集中点评,以确保处方审核的严谨性。审方中心还会根据点评结果动态优化审方规则库。”张燕说。
相比去年,审方中心新增了主要针对慢性病患者的存量监控功能。以高血压患者为例,若其在县域医共体内开具了用药天数为30天的降压药,却在30天内再次到医疗机构开药,系统便会自动检索并拦截。这一功能通过监控药品存量,既规范患者用药行为,又有效防止重复开药和药品浪费。
通过持续优化,审方中心已升级为集强制培训、智能拦截、精准管理、技术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用药监管平台。数据显示,东台市县域医共体处方总体合格率从去年3月的95%左右提升至目前的99%,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提升了全市合理用药水平。
未来场景值得期待
东台市县域医共体始终坚持以资源整合为核心发展理念,坚持以业务痛点倒逼技术落地,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激活存量医疗资源效能。
依托数字化县域医共体的不断升级,东台市有效破解基层医疗资源不足难题,让百姓享受到越来越多健康实惠。数据显示,东台市县域医共体内门诊次均费用从2023年末的236.4元降至2024年末的217.97元,住院次均费用从8797.49元降至7139.83元,住院次均药品费用从2605.1元降至1633.61元。
谈到东台市数字化县域医共体下一步的发展,崔海说:“我现在正一门心思扑在人工智能(AI)在县域医共体应用的落地实践上。”据介绍,东台市县域医共体数字化系统设计团队已规划11种“AI﹢”服务场景,通过AI技术实现居民健康数据的全维度抓取,可自动提取患者既往病史、历次诊疗记录以及影像检查结果,结合当次诊疗行为与医保政策等综合信息辅助决策。“这些场景贯穿诊疗到随访全流程,每一个都蕴含着革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强大力量。”崔海说。
以东台市县域医共体现有的智能急救和远程监护场景为例,当前,“120”急救车上的医生主要依赖患者实时症状判断病情。AI系统“上车”后,医生可即时调取患者过敏史、手术史等既往病史。AI系统还可结合患者实时症状自动预警潜在风险。在远程监护场景中,AI既能实时监测患者指标,又能整合全平台数据,通过对比历史数据进行病情预测。
“我既急切又激动,盼望着这些场景早日与患者见面,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再探新路。”崔海说。
文:健康报记者 高艳坤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来源:虎妈健康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