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整个AI业界开始思索如何将大模型的相关技术变现时,AI Agent(智能体)就变得炙手可热。现在不仅仅是有AI业务的大厂开始做智能体,就连局外人也按捺不住了。日前做游戏直播的虎牙方面宣布推出智能体“虎小Ai”,并号称在直播行业里首次将实时AIGC内容融入电竞
当整个AI业界开始思索如何将大模型的相关技术变现时,AI Agent(智能体)就变得炙手可热。现在不仅仅是有AI业务的大厂开始做智能体,就连局外人也按捺不住了。日前做游戏直播的虎牙方面宣布推出智能体“虎小Ai”,并号称在直播行业里首次将实时AIGC内容融入电竞赛事的直播流中。
根据虎牙方面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此次是将AI技术深度融入赛事直播的全链路,覆盖了电竞赛事中的赛前选人、教练BP、实时解说、赛后复盘等全环节,实现了从战术分析到实时趣味解说的全场景AI赋能。
与通用型AI不同,‘虎小Ai’专门针对电竞场景进行训练,整合了大量赛事数据、英雄属性、玩家行为标签,以及用户喜好标签,实现了电竞场景的专业化理解。事实上,“虎小Ai”并非简单的工具型AI,而是虎牙深耕电竞赛事领域的长期积累,与AI结合的结果。
比如“虎小Ai”作为业内首个“懂游戏、懂电竞、懂解说”的智能体,在比赛开始前,它通过解析游戏版本数据与实时战况,不仅能推荐最优BP策略,还可以预测阵容强度变化、阵容优劣等,让云玩家不再是“外行看热闹”;在赛事过程中,则能自动识别“击杀”、“团战”等关键事件,生成图文战报和视频切片;比赛结束后,它还能实时生成“趣味打油诗”MVP评选内容。
当然,“虎小Ai”并非是在电竞比赛中首次应用AI技术,valve在《DOTA2》中早已借助AI来分析比赛胜率的变化。只不过彼时的AI技术应用在直播观赛时,依然需要人类解说来进行解读,而基于AI模型的“虎小Ai”则实现了游戏直播领域少见的“即时产出+个性化解读”,成功将AI的角色从传统的“辅助工具”升级为“内容共创伙伴”。
那么问题就来了,虎牙方面为什么要花费资源打造“虎小Ai”呢?要知道过去两年虎牙的核心战略是多元化转型,其在2023年8月就提出了 “三年计划”,希望通过游戏分发、游戏道具销售和游戏广告等服务推动商业化重点的转变。
随着如今大量玩家看游戏直播从虎牙、斗鱼等传统平台,转向了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就直接导致传统游戏直播平台没有了新的故事可讲。这时候虎牙选择借助自身在玩家群体中的影响力,开拓游戏分发、游戏道具销售、游戏广告,反而是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手段。
此前虎牙方面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也透露了其战略转型已经取得成效。在2024年,该公司游戏相关服务、广告和其他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145.4%、达到13.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由上一年的7.8%提升至21.9%。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虎牙在2024年的研发费用则同比下滑11.4%、为5.26亿元。
按理说在收缩研发费用换取盈利的背景下,虎牙如今应该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更为关键的战略转型上,从而继续提升游戏相关服务的营利能力。换而言之,“虎小Ai”或许本不应该出现。而虎牙做出这番违背常理的决策,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源自于其核心的直播业务持续失血,用户流失这一问题迟迟未得到改善。
在2024年的第四季度,虎牙移动端MAU(月活跃用户)为8260万,较上一季度下滑1.67%,与2023年同期相比则下降了3.4%。究其原因,是因为虎牙过去的电竞赛事版权优势正在被逐渐弱化,再叠加头部主播相继转投抖音的不利局面,就进一步削弱了该平台的内容生产能力。
为此,虎牙方面提出了“AI+直播”战略。只不过在“虎小Ai”问世前,虎牙的AI技术仅仅应用在互动功能优化层面,并没能实现提升内容生产效率的作用。所以“虎小Ai”实际上是虎牙的一个防御性措施,该公司希望通过AI技术的新鲜感来让用户保持粘性,进而在进行战略转型的的同时、稳定住核心业务。
不过相比于Twitch的AI驱动广告精准投放系统,这种实实在在用AI驱动广告业务增长的做法,智能体产品基本属于“赔本赚吆喝”,到目前为止还没能做到驱动用户来付费。在整个直播行业市场环境趋冷的情况下,虎牙的AI布局是否能转化为实际营收的增长,或许才是问题的关键。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雷霆战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