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顶级癌症中心:患癌后这个时期戒烟,死亡风险降低26%

摘要:吸烟的危害对健康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尤其是在增加癌症风险方面。然而,但对于已经确诊癌症的患者来说,戒烟到底是及时止损还是为时已晚,这个问题常常让人争论不休。

吸烟的危害对健康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尤其是在增加癌症风险方面。然而,但对于已经确诊癌症的患者来说,戒烟到底是及时止损还是为时已晚,这个问题常常让人争论不休。

近日美国顶级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项研究[1],给出了答案:诊断癌症后继续吸烟会增加死亡率和发生第二癌症的风险。哪怕已经确诊癌症,戒烟依然管用,而且越早戒效果越好。如果能在确诊后的半年内就下定决心戒烟,并且坚持至少3个月,那么死亡风险就能减少26%。这项研究[1]涵盖了4526名还在吸烟的癌症患者,其中女性占了将近一半,约为49.8%,他们的平均年龄是55岁。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长达7.9年的跟踪观察。

结果发现,那些在戒烟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成功戒烟的患者,他们的死亡率分别降低了26%、22%和1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在治疗后6个月内就戒烟的患者,他们的生存期有了显著提升,75%的患者生存时间从持续吸烟者的2.1年延长到了戒烟者的3.9年。但如果超过5年,那就基本看不到什么生存获益了。

医脉通癌友指南读者俱乐部成立啦

👉参与经验分享

分享“抗癌心路”,帮您发表在公众号上,抒发心情自我排解、影响并帮助更多患友;也可以随时向我们提供选题建议,或转发、点评我们的科普文章。

👉参与科普活动

群主会不定期做各种科普小活动,并有礼品赠送

👉加入疾病群

添加小助手,拉您进病种群,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可直接在疾病群向医生、营养师提问。

进入癌友指南俱乐部

因此,无论癌症患者现在才戒烟,还是错过了早期的机会,效果都是积极的。对于每个癌症患者来说,戒烟都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虽然良机可能已经过去,但仍然有改善健康状况和治疗结果的机会。重要的是,尽早行动,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最大程度地维护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尽管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许多人仍然难以戒烟。这是因为烟草中含有数千种化合物,包括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尼古丁是导致烟草成瘾的关键成分,它通过呼吸道迅速进入血液,到达大脑,激活大脑的奖励中枢,促使多巴胺的释放,从而产生愉悦感。这种生理反应使得戒烟变得极具挑战性[2]。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有效的戒烟呢?

制订戒烟计划

在决定戒烟后,首先应制订明确的戒烟计划,明确戒烟的目标、时间进度等,保证能够逐步减少吸烟频率和数量。同时了解戒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阶段性反应,并准备相应的应对策略,例如采用尼古丁替代品,如口香糖等[3]

➤做好充分准备

改变家庭和工作的环境,尽可能避免接触香烟,将香烟和烟灰缸丢掉等。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使用一些戒烟药物,以减轻戒烟过程中的不适[3]

➤寻求支持和帮助

戒烟者可以向家人或专业辅助戒烟的人员寻求支持和帮助,以度过困难时期[3]戒烟期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这有助于减轻戒烟的不适症状,提高戒烟成功率[3]。

各位癌症患者,为了健康赶紧行动起来吧,远离烟草制品,尽早戒烟!

参考文献:

[1]Cinciripini PM, Kypriotakis G, Blalock JA, Karam-Hage M, Beneventi DM, Robinson JD, Minnix JA, Warren GW. Survival Outcomes of an Early Intervention Smoking Cessation Treatment After a Cancer Diagnosis. JAMA Oncol. 2024 Oct 31:e244890. doi: 10.1001/jamaoncol.2024.489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480450; PMCID: PMC11528342.

[2]裴斐.为了健康赶快戒烟[J].人人健康,2024,(27):80.

[3]单冬梅.从吸烟到戒烟,这些你应该要知道的事[J].人人健康,2024,(24):93.

图片来源:摄图网

遇到健康问题,

执行:Ly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泌尿外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