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00后异瞳男生王金拍治沙视频走红,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仅一个月,粉丝量便超210万。然而,随着这位“治沙少年”的爆火,背后是否有团队和公司包装的讨论也接踵而至。与王金有过短期合作的杨先生告诉记者,王金的多期治沙视频并非独立完成,而是由他们团队策划、包装的。
□徐澜心(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00后异瞳男生王金拍治沙视频走红,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仅一个月,粉丝量便超210万。然而,随着这位“治沙少年”的爆火,背后是否有团队和公司包装的讨论也接踵而至。与王金有过短期合作的杨先生告诉记者,王金的多期治沙视频并非独立完成,而是由他们团队策划、包装的。同时,他指责王金在走红后,“突然单方面宣布中止合作,过河拆桥”。王金则回应,与杨先生仅合作12天,因感觉失去自由不愿续约。同时,他表示治沙并非立人设,并出具相关工作证明。但由于未签订书面合同,目前双方各执一词,陷入争议。(5月7日 封面新闻)
在这场争议中,公众的焦点并非主要集中于王金与杨先生之间的合作纠纷,而是着重关注王金的身份是否真实。
4月9日凌晨,王金在抖音平台发布了首条短视频。视频中的他光着上身仰头喝水,手机镜头记录下了黄沙漫天的景象以及他身后整齐的沙障。此后,王金凭借其治沙人身份和独特的“异瞳”形象走红网络。据了解,王金“异瞳”源于其悲惨的童年经历,这一背景为他增添了一抹正能量色彩,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同情与关注。随着王金的走红,曾与其合作过的杨先生却爆料称视频是团队策划包装的,人设也是刻意打造的。尽管王金回应治沙并非立人设,但这一争议却撕开了在流量经济主导下,网络内容真假边界日益模糊的现象。
在以流量为王的网络传播风潮下,网民时常被网络内容所传达的情绪裹挟,而短视频中“王金”的形象则精准契合了这一特点。王金的走红,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眼部残疾却仍坚持在防风治沙前线工作,视频中展现的刻苦勤奋精神是其走红的价值内涵。但杨先生的爆料无疑给王金及其粉丝带来了沉重打击。
倘若爆料属实,那么王金的走红便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流量骗局。那些看似真挚的文案和感人的治沙瞬间,不过是团队为博眼球、抓流量而精心编排的剧本。这种行为不仅大量消耗了网民的情感,更对网络内容的真实性、可信度造成了巨大冲击。
随着网络内容生产的形式、载体等不断发展,不惜编造虚假内容、打造虚假人设以追求巨大流量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对网民而言,虚假内容的传播会误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对真诚创作的内容生产者来说,虚假内容的爆火无疑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会严重打击他们的创作欲望。同时,对于网络环境而言,虚假内容的泛滥会降低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甚至削弱政府机关、主流媒体的公信力,破坏网络的生态平衡。
王金治沙视频争议事件,并非一场简单的个人纠纷事件,它折射出的是流量经济时代网络内容鱼龙混杂的乱象。内容创作者理应认识到,唯有秉持真诚、注重品质,才能在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加大对虚假网络内容的打击力度,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来源:红网·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