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讲话稿最怕什么?不是没话说,而是辛辛苦苦写了一通,递上去却被“轻描淡写”地打回来:“再改改”“重点不够”“太空泛了”……领导没说哪里不对,你也不知道怎么对。
写讲话稿最怕什么?不是没话说,而是辛辛苦苦写了一通,递上去却被“轻描淡写”地打回来:“再改改”“重点不够”“太空泛了”……领导没说哪里不对,你也不知道怎么对。
写不好,反复返工;写得好,一稿通过。这其中的关键,不是辞藻华丽,而是结构有序、逻辑清晰、贴合实际。今天,我们来聊聊:怎样用好“讲话稿三段式”套路,让领导满意、不返工?
第一段:开场就入题,三问带节奏
讲话稿开头,最忌空泛铺陈、“新闻联播式”的堆砌。什么“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这些话不说也知道,说了等于没说。
高效开场的秘诀:三问式点题,立起主线。
建议采用“为什么开这个会?当下形势如何?我们要干什么?”三问法,引出核心任务,立住讲话的“锚点”。
比如:
当前正值全年工作的关键节点,形势如何?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为什么要开这个会?为的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落实。我们要做什么?锚定目标、精准发力、确保实效。
这样的开场,三句话、三层意思,一来就把讲话目的讲清楚,既显得高屋建瓴,又容易让人听进去。
第二段:中段是核心,用“三是”立逻辑
中段内容是讲话的主体,也是最容易“写成流水账”的部分。很多材料一写就成了“罗列式大杂烩”——什么都提一点,什么都没讲清。
想写好中段,一定要掌握“三是结构”:一是……二是……三是……
诀窍有三:
一是分清主次。每一点要讲一个清晰主题,避免堆砌。不要“又要这个、又要那个”,而是“这段重点讲什么”。
二是讲出逻辑。不要把“三是”写成三个“并列事项”,而要有递进:从思想引领、方法路径到落地措施;或从问题、对策到行动。
三是配上“干货”。材料再漂亮,也不如案例来得直白、有效。可以适当穿插数据、实例、亮点工作,让领导有“内容可讲”。
比如这样:
一是锚定全年目标,保持工作韧劲不松。面对压力与挑战,全体干部要把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紧盯关键指标、重点项目,做到任务到人、落实到点。
二是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攻坚发力。对照上季度的“问题清单”,逐项整改、逐项销号,做到问题清仓、责任清晰。
三是强化结果导向,压实工作责任链条。坚持闭环管理、督查通报、量化考核,形成“周推进、月评比、季通报”的推进机制,确保说了就干、干就干好。
这样结构清晰,领导念起来有节奏,听的人也容易理解和记住。
第三段:收尾要有力,呼应又升华
讲话的收尾不是“谢谢大家”,而是一次重点提醒和精神鼓劲,是把全篇文章“再推一把”的关键一击。
好的结尾,应该做到三个“有”:
有总结:点明今天讲话的核心任务或要点;有态度:传递领导对工作的重视、对干部的期待;有鼓动:鼓舞士气、提振信心、呼应主题。例如:
同志们,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任务已明确,关键在担当。让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抓执行、谋实效,以优异成绩交出一份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答卷!
这种收尾,铿锵有力,气势提上去了,情绪也带动起来了。哪怕后面临时想加点内容,领导也有了“提纲挈领”的底子可用。
写在最后:结构对了,内容就不难
讲话稿不是文采比拼,而是“让人听得进去、记得住、能落实”。掌握“三段式”结构——开头破题、中段明纲、结尾升华,再搭配“三是”逻辑、一稿一主线,领导满意、现场有掌声,稿子自然不返工。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先听懂自己写了什么。
来源:鹰眼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