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农商银行:用普惠金融之笔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9 00:11 1

摘要: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余杭农商银行作为“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充分发挥金融要素保障、资源配置功能,从资金支持、产品赋能、服务保障等多层次、多角度持续提供金融助力,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以金融之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共同打造共富乡村样板。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余杭农商银行作为“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充分发挥金融要素保障、资源配置功能,从资金支持、产品赋能、服务保障等多层次、多角度持续提供金融助力,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以金融之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共同打造共富乡村样板。

廖书洁

推进共同富裕,强村富民是关键。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余杭农商银行作为“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积极落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金融要素保障、资源配置功能,从资金支持、产品赋能、服务保障等多层次、多角度持续提供金融助力,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以金融之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共同打造共富乡村样板。

举措与成效

引入金融“活水”,培育特色产业。余杭农商银行持续加大资源要素向“三农”领域倾斜,精准对接特色文旅产业金融服务需求。在余杭仁和普宁村,春色满园的普宁牡丹园吸引了无数旅客前来游览。为助力打响擦亮“普宁牡丹”金字招牌,余杭农商银行与仁和街道全面建立战略合作,专项推出“助企惠民”14条服务举措,重点加大花卉种植等特色产业资金支持,为仁和街道1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总额达50亿元,专项提供“共富资金”,配套优惠利率,全力支持走出新时代的共富“花路”。在余杭径山,余杭农商银行探索以数字金融赋能民宿经济发展,创新推出“家庭数贷”,将农户自建房、安置房、村经联社股份等纳入授信范围,智能化拓宽民宿经营主体融资渠道,靶向解决民宿设计、改造和提升所需资金。截至目前,余杭农商银行已为121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合计27.04亿元,发放“民宿贷”特色贷款产品户数48户,金额1.27亿元。

深化政银合作,助力文旅融合。余杭农商银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探索延伸绿色金融发展内涵,助力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在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余杭农商银行定向捐赠20万元资金,助力“善美青山”社区基金会,用于支持未来乡村绿色发展。截至目前,该基金会已成功资助“自然好邻居产业共富项目”“无废青山项目”等,为当地民宿改造、垃圾分类和水源保护提供资金保障。与此同时,余杭农商银行为“黄湖乡贤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整体授信2亿元,提供“共富·乡贤贷”专属产品,助力凝聚乡贤力量,已发放“乡贤贷”超4800万元。另外余杭农商银行探索创新“金融+生态”服务模式,实行“自然好邻居”文明授信机制,对被纳入“自然好邻居”积分制管理的农家乐、民宿等实施积分量化授信,并配套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文明指数”变“真金白银”。

聚力人才共育,焕发共富活力。为更好地“以财助才、以才带富”,余杭农商银行与当地农业农村局联合制定农创客服务方案,制定3年行动计划,通过无感授信等方式,对辖内农创客及经营主体“整体授信”总额超10亿元,实现全辖农创客“授信服务全覆盖”,助力破解“谁来种地”“谁来兴村”问题,让乡村产业焕发全新活力。如派驻金融服务专员加入“共富帮帮团”,积极助推强村富民改革。在余杭中泰,金融服务专员走访竹笛生产工坊,为传承传统制笛技艺的“笛二代”“制笛名家”提供资金支持与金融服务;在余杭径山茶园,金融服务专员及时对接茶叶种植大户融资需求,加大春季采摘时段资金支持力度。与此同时,余杭农商银行主动融入农村党员和青年“双培养”工程、“未来之星”百千万计划等,为“新农人”、农创客在金融信息咨询、上下游产业对接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如运用“丰收互联”平台,积极搭建农副产品销售通道,实现水蜜桃、枇杷果等共富产品线上销售,助力擦亮特色品牌,带动乡村共富。截至目前,余杭农商银行已为300余户农创客及农村创业主体授信5.44亿元,已发放“共富惠民贷”3.21万户,金额281.31亿元。

思路与启示

一是“服务靠前”支持农村新业态发展。农村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亲缘优势,强化政银联动,结合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事体验、康养休闲、直播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特点,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优化涉农金融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同时,要不断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的采集与运用,通过“信用户(村、乡镇)”创建,加大信用建设成果转化力度,优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

二是“资金保供”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不断加大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金融保障力度,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水利灌溉、仓储物流等涉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扩大产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融资支持力度,提升重要农产品金融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同时,要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计划”,探索与各类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努力打造“农业科技推广银行”,加大对农科成果推广主体的金融支持,积极引入农业投贷联动模式,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服务保障。

三是“精准对接”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大走访活动,延伸普惠金融触角,运用“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综合提供信贷、支付结算、便民服务产品,打好服务“组合拳”,助力“扩中提低”,支持农户家庭增收共富。同时,要加强与教育、社保、医疗等单位联动,发挥数字金融优势,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合力构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网络,优化乡村金融服务体验,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