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彧:他办的案件被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9 07:30 3

摘要: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映照在办公室整齐的案卷上,一位身着法袍的身影早已伏案工作,笔尖沙沙作响——这是刘彧法官三十余年来最熟悉的场景。从青涩的书记员到独当一面的资深法官,从追随前辈的学徒到桃李满园的导师,他始终如一地守护着心中的法治天平。今天,让我们走近他的故事,看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映照在办公室整齐的案卷上,一位身着法袍的身影早已伏案工作,笔尖沙沙作响——这是刘彧法官三十余年来最熟悉的场景。从青涩的书记员到独当一面的资深法官,从追随前辈的学徒到桃李满园的导师,他始终如一地守护着心中的法治天平。今天,让我们走近他的故事,看理想信念如何在时光中生根、生长,最终化作一片法治的绿荫。

初识法治之光

师父的教诲与理想的萌芽

1988年的夏天,刚刚毕业的刘彧怀揣着对法律的信仰和热忱,踏入了法院的大门,进入民二庭工作。那时候的一中院还是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从踏入前门正义路的那一刻开始,刘彧法官开启了长达37年与司法审判事业的双向奔赴。

彼时的刘彧或许也没有想到一场师徒缘分会成为他职业生涯的灯塔。刘彧法官成长的路上有过多任师父,但最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是王范武老法官。当时老中院的庭室还不是按照案由划分,民庭一共就两个,刘彧所在的民二庭分管天安门以西辖区内所有类型的民事案件。“那时候没有汽车,为了办案,我和师父骑着自行车基本上跑遍了大半个北京城,穿梭于田间地头调解村集体纠纷,来往于大街小巷调解邻里矛盾、夫妻感情,那时候咱们院现在的位置还都是麦田地、白菜地呢,道也都是土路,遇上天不好,来回一身的泥点子。但是我师父从不抱怨,我印象里师父总是温文尔雅,遇到事情总是为老百姓考虑,凡是他调解的案子,就没有不服的。”回想往事,刘彧法官露出怀念的微笑,师父的躬身力行,让刘彧第一次触摸到司法的温度,也在他心里埋下了理想的萌芽。

淬炼信仰之刃

多岗历练中的信念深耕

1995年3月,刘彧被任命为审判员,此后他始终秉持着“组织需要我去哪,我就去哪”的信念,在民事审判、商事审判、知识产权审判领域都挥洒了热情和汗水,积累了丰富的审判业务经验。2016年,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成立,作为已有二十余年审判经验的业务复合型老法官,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投身于这个陌生却充满挑战的新领域,成为了全庭干警的“老大哥”和“定心丸”。

法庭成立之初,破产审判还是一件“新鲜事”,该怎么办,谁都没有谱。面对未知,刘彧法官没有退缩,他坚定地说:“没事,摸着石头过河是咱们的优良传统,不会就学,我先来办!”十年来刘彧法官审理破产、清算类案件数千余件,其中不乏许多大案、要案、首案,其中新华联系列案件就是其中一件。

新华联集团是一家成立超过30年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投资控股文旅地产、化工新材料、矿业与石油、投资与金融等多个产业。因出现流动性危机并引发债务风险,其下属多家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先后向我院申请破产重整。时间紧、任务重,刘彧法官主动担起了这个“硬骨头”。

新华联集团系列重整案涵盖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上市公司与核心子公司协调重整等多个程序,既相互交错又环环相扣,如何实现民营企业集团债务风险的统筹化解?刘彧法官发挥“一步一个脚印摸石头过河”的踏实求索精神,指导管理人摸清情况后,通过“分步走”的方式,先将企业集团“化整为零”,针对不同性质企业分类施策、对症下药,然后再“化零为整”,统筹推进多个重整程序。实质合并、协同审理、跨省管辖……一个又一个难关被接连攻克,最终实现了对这家民营企业集团的整体救治。

2025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在“以严格公正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部分提到,“北京法院妥善审理新华联集团系列重整案,助力平稳化解债务877亿元,盘活资产269亿元,相关多家企业恢复正常运营”。

历时3年多,新华联集团系列重整案顺利审结,有效确保了集团内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维护了近5万名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并维持了20余家企业的持续运营,千余名职工的就业岗位得以保留,其中道不完的细节、写不尽的辛劳,都化作刘彧法官鬓角的白发,随着时光成为定格在记忆中的独家印迹。

播撒希望之种

薪火相传中的精神接力

刘彧法官很喜欢跟年轻人待在一起,给年轻人传道、授业、解惑;年轻人遇事也很喜欢找“刘哥”,听听老大哥的意见。刘彧法官曾多次对法庭的年轻同志们说:“我已经见到了建党百年时的中国,在建国百年时,我刚满80岁,希望能见到那时的中国,也希望那时,我还在为我热爱的法治事业继续奋斗……”

三十七年,足够让青丝染霜,却从未黯淡他眼中的法治光芒。从仰望前辈的背影到成为他人追寻的光,刘彧法官用半生时光诠释了理想信念的完整闭环——它既是初心使命的坚守,更是代际传递的星火。当被问及退休前的愿望,他指着办公室墙上的法谚微笑:“唯愿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或许就是最朴素的法官情怀:以一生为尺,丈量法治的深度;以理想为炬,照亮后来者的征途。

供稿:北京一中院

编辑:何宛珊 肖飞

审核:王亚楠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