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又一古镇火了,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书香隆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06:27 3

摘要:你知道吗?贵州藏着一座“活着的明代书卷”,青砖黛瓦、雕花门楼、徽派院落……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商业街,因原汁原味的军事屯堡风貌,成了国家AAAA级景区。今天,带大家走进黔东南这座被时光封存的古城——隆里古城。

你知道吗?
贵州藏着一座“活着的明代书卷”,青砖黛瓦、雕花门楼、徽派院落……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商业街,因原汁原味的军事屯堡风貌,成了国家AAAA级景区。今天,带大家走进黔东南这座被时光封存的古城——隆里古城。

一,六百年屯堡,推开一扇“大明门”
隆里古城的起点,要追溯到明朝。
公元1386年,朱元璋为镇守西南调兵屯戍,一座军事城堡在黔东南拔地而起。六百多年过去,城墙上的炮台仍在眺望,鹅卵石铺就的蜈蚣街弯绕如迷宫,丁字路口暗藏巷战玄机。

这里住着一群守护历史的人——明代屯军的后裔。他们的祖先从安徽、江西跋涉而来,将江南的耕织技艺、徽派建筑和汉戏唱腔播撒在苗侗腹地。龙标书院里琅琅书声未绝,状元桥上仍回响着王昌龄“杨花落尽子规啼”的诗句。

二,徽风黔韵,军事古城的“混搭美学”
隆里zui让我惊叹的,是它的矛盾与融合。
五米高的城墙外,苗侗村寨星罗棋布;城墙内,马头墙凌空飞翘,门匾上“苏湖世第”“关西第”的郡望铭牌,诉说着移民的乡愁。

三街六巷九院落的布局,藏着明代军屯的攻防智慧——护城河绕墙而流,街巷交错成丁字,敌人闯入便成瓮中之鳖。

观音堂的飞檐挂着六百年的风铃,龙溪河畔的状元祠沉淀着盛唐诗韵。民居封火墙上的彩绘,既有徽派的山水花鸟,又融了苗侗的图腾纹样,好像一幅未干的水墨长卷。

三,不舞花脸龙,等于白来
有人说隆里是“汉文化孤岛”。
元宵节的狂欢zui能印证——舞龙者无论男女老少皆画花脸,蓝脸的“蓝季子”拽着龙尾倒行,将糍粑抹向人群。金龙抱柱、黄龙吐丝、青龙翻身……十几种舞法如翻江倒海,锣鼓声震得屋檐落灰。

夜晚的隆里古城别有一番韵味。古城的街头巷尾,弥漫着传统美食的香气。从油炸臭豆腐到山野鲜菌,每一口都能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传统的手工粽子,吃上一口,满嘴香甜,仿佛回到了zui纯粹的时光。

四,烟火气里,藏着zui地道的军屯味
古城的魂,终究在生活。
老匠人用古法扎着草把龙,宗祠天井里晒满红辣椒。嬢嬢们坐在封火墙下纳鞋底,酸汤鱼的香气从窗棂飘出。

五,攻略Tips
门票:古城免费,龙标书院20元
交通:贵阳自驾3小时,高铁至三穗站转班车
必体验:元宵节看花脸龙、夜游听汉戏、尝酸汤鱼

比起过度开发的古镇,隆里有种“自得其乐”的底气。
没有义乌小商品,没有酒吧喧嚣。明代军屯的森严与苗侗的奔放,王昌龄的诗意与屯堡人的炊烟,在青石板路上交织成一部活着的历史。

来源:自在的玲妹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