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美国企业陷入了一场始料未及的困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9 08:45 2

摘要:麦克斯韦尔·科恩早就预料到关税要来了。特朗普总统在竞选期间就公开威胁要发动贸易战,而作为企业家的科恩对此非常重视。他的公司Peelaways生产一次性防水床罩,这种产品在中国生产,深受家庭和护理人员的欢迎。由于一次性用品的价格弹性不大,他准备自己承担大约15%

麦克斯韦尔·科恩早就预料到关税要来了。特朗普总统在竞选期间就公开威胁要发动贸易战,而作为企业家的科恩对此非常重视。他的公司Peelaways生产一次性防水床罩,这种产品在中国生产,深受家庭和护理人员的欢迎。由于一次性用品的价格弹性不大,他准备自己承担大约15%到30%的关税,并且提前预留资金,在价格上涨之前大量购入库存。虽然会有损失,但还能应对。他当时觉得自己已经考虑周全了。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特朗普的做法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政府最近对中国征收的关税高达145%。而且,预计一些商品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上周,特朗普还关闭了中国和香港的最低限度条款漏洞,这个条款原本允许他们免除价值800美元或以下的货物的关税。此外,大范围的关税仍然会对许多国家生效。对于任何无法承受突如其来且可能巨大的进口价格上涨的企业来说,首先要决定是否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通常是这样——那么接下来就要决定如何或者是否告知客户。

最近,关税透明度问题在特朗普贸易战中成为了国内关注的焦点。在Punchbowl News报道亚马逊正在考虑在其网站上添加一行信息,显示每种产品的关税成本后,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利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批评亚马逊,称此举是“敌对和政治行为”。CNN报道说,特朗普对此“恼火”,并给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打了电话。亚马逊的代表很快否认曾批准这个想法,并补充说这从未被亚马逊官网考虑过,而是为其衍生商店Haul考虑的。

虽然大型美国品牌公司最可能因为标出关税附加费而惹恼政府,但其他企业在如何提价方面也面临两难。这导致了一场“一切后果自负”式的公关危机。在线服装公司Triangl的结账页面截图,因为天文数字般的“关税”附加费而在网上被疯传。中国电商巨头Temu也在其网站上的一些产品上增加了进口费用。奢侈品牌也未能幸免:爱马仕宣布提高美国买家的价格以抵消关税,而普拉达计划在今年夏天晚些时候提价,但具体涨幅尚未确定。与此同时,一些商业领袖则直言不讳。美国淋浴过滤器品牌Jolie Skin Co告诉The Information,结账页面会增加一行“特朗普解放关税”。“从技术上讲,我们并没有涨价,”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瑞安·巴本兹恩在领英上写道。“我们认为透明才是正确的做法,而且我完全赞扬特朗普的决定。”

透明化并非易事。关税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词汇,一些公司担心疏远客户或激怒政府而犹豫不决。但将涨价归咎于关税,也可以帮助转移责任。小企业专家迈克·米哈洛维茨认为,在没有任何明确解释的情况下提价,容易给人留下趁机涨价的印象。一旦有企业被发现牟取暴利,“客户不仅会怀疑他们,还会怀疑所有人。”

游戏产业就是一个例子。任天堂在中国拥有大量生产业务。上个月,该公司宣布Switch 2游戏机的售价将与原价相同,但一些配件的价格将高于预期。该公司代表将此调整归因于“市场条件的变化”。如果这个说法听起来很熟悉,那几乎与微软上周宣布Xbox涨价时给出的解释如出一辙,在美国,某些型号的价格将上涨高达100美元。缺少“关税”这个词,显得有些刻意。这种含糊不清的信息传递或许能保护公司免受政府的报复,但也可能招致客户的反感,他们会很快将此归咎于老套的公司贪婪。

如果有些公司担心显得投机取巧,另一些公司则试图在还能赚钱的时候尽可能多捞一笔。营销学入门课程教你如何将你的公司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而商业学入门课程则告诉你如何在经济崩溃之前转移库存。还有什么比在别人都在提价的时候降价,更能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呢?“赶在关税前”大促销活动正在家具公司、时尚零售商和汽车制造商中兴起。它们传递的信息是:在涨价前赶紧买。

福特最新的营销活动“来自美国,为了美国”旨在营造一种乐观氛围。在奥迪暂停向美国进口汽车,以及其他汽车制造商对价格调整犹豫不决之际,福特上个月开始投放广告,宣传员工价车辆以及公司在美国工业的深厚根基。这是一种策略——目前,福特已经报告了两位数的销售额增长(不过CarEdge的一项分析显示,在员工价生效前,福特一些热门车型在3月份的优惠力度更大)。包括梅赛德斯和宝马在内的其他在美国生产汽车的制造商,承诺暂时承担部分车辆的关税成本,以避免涨价。但这种优惠可能很快就会结束:上周,福特首席执行官在CNN上表示,他无法确定夏季价格是否会上涨。

由于特朗普的贸易战仍然存在太多不确定性,一些小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他们中的许多人既没有足够的资金囤货,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美国纯素奶酪公司Rebel Cheese的老板们大约还有一个月的缓冲期来决定下一步怎么做。他们的大部分奶酪依赖于从越南进口的公平贸易腰果,而这些腰果面临着46%的关税威胁,并且他们的库存正在减少。该公司几周前已经进行了一轮裁员;公司联合创始人弗雷德·兹瓦尔告诉我,目前看来,至少提价10%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正在考虑在宣布价格变动时向客户解释清楚涨价的原因,但特朗普关税的剧烈波动使得选择合适的时机变得很棘手:“我们总不能今天刚涨价,然后过两天又说,嘿,因为关税又涨了90%,我们需要再次涨价,”兹瓦尔说。

这一切让Peelaways的老板科恩觉得似曾相识。早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他就经历过特朗普政府摇摆不定的关税政策,那段时间还赶上了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他当时解雇了所有六名员工,重组业务勉强维持生计,只留下了两名海外的C级高管。这次,他采取了更精简的运营方式,每周慢慢提价1美元,直到涨幅达到15%。他的计划是测试不同的新闻邮件,看看客户的反应:一封邮件包含常规内容(护理技巧、客户评价),另一封则会说明关税上涨对价格的影响。即使之前有过类似经历,科恩仍然无法确定自己能否再次渡过难关。“我们都在屏住呼吸,”他说,“等着特朗普的下一条推文会带来什么。”

来源:书香盈袖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