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央视《艺览天下》栏目走进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将镜头对准这座全国首家以“御窑金砖”为主题的博物馆,带领观众穿越六百年时光,触摸“天下第一砖”,领略传统技艺在当代焕发的蓬勃生机。
小小一块砖
为何能贵抵黄金?
历经二十九道工序锤炼
用一年多时光精心打磨
铺就了紫禁城的辉煌底色
昨天,央视《艺览天下》栏目走进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将镜头对准这座全国首家以“御窑金砖”为主题的博物馆,带领观众穿越六百年时光,触摸“天下第一砖”,领略传统技艺在当代焕发的蓬勃生机。
步入博物馆大厅,49块古代皇宫御用的金砖墁地,每一块砖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博物馆管理办副主任沈梦婷介绍,这些金砖的铺设由故宫专家现场指导,耗时半个多月铺设完成。馆内核心区域以“开物”“成器”“致用”为脉络,生动还原金砖从选土到制作、运输、使用的完整历程。在残窑遗址群中,游客还能看到整窑、半窑、残窑等不同形态的古窑遗迹,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窑火不熄的劳作现场。
2006年,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金瑾放下了安稳的教师工作,选择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为御窑金砖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金砖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敲起来声音清脆悦耳,断面密实无孔。其制作过程精工细作,成品率较低,故而价值高昂,有‘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金瑾介绍,金砖的“金”字,表示坚硬的意思,很多皇家建筑构建都用“金”字来命名,金砖也不例外。六百年前,苏州陆慕一带特有的粉沙型黏土,因“粘而不散、粉而不沙”的特性被选为皇家御用砖材。
一块金砖的诞生
需历经沥浆、制坯、烧窑等29道工序
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变化
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
为复原古法技艺,金瑾耗时七年攻克无数难关,“每一道工序都是与时间的对话,更是对匠心的考验。”2015年,金瑾带领团队复原的金砖经检测已无限接近古法品质,失传百年的技艺得以重焕生机。
漫步馆内,1458块馆藏金砖静静陈列,边款铭文清晰镌刻着督造官、窑户的姓名与年代。这些金砖从苏州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开启了从江南水乡到紫禁城的征途,也让苏州的制砖技艺和匠心随着水路传播四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御窑金砖以文创、建筑装饰等形式融入现代生活。相城生态文旅集团董事长陶可妍表示,博物馆不仅重现了金砖的“北上之路”,更通过创新文旅项目架起南北文化桥梁。近年来,金砖学社的创立、《搬砖吧,大小姐》微短剧的推出,让传统工艺以年轻化、时尚化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今年,博物馆还将推出夜游活动,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刻感受“大匠无名、金砖永存”的文化内涵。
一捧姑苏土,淬炼六百年光阴
一方御窑砖,承载紫禁城记忆
在火与土的永恒对话中
御窑金砖的故事仍在续写——
它不仅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更让大国工匠的精神随运河之水
流淌向更远的地方
▼
来源:喜欢历史的妞妞